回生湯

回生湯

HUI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羊毛瘟證論》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19%
心經 16%
肝經 13%
腎經 7%
大腸經 5%
脾經 5%
膽經 2%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生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養陰清熱: 沙參味甘性涼,入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清熱解毒之效。回生湯用於治療氣陰兩虛、熱病傷津等症,沙參能補充津液,滋養肺胃,清熱降火,有助於緩解患者口渴、咽乾、燥熱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生津之效。
  2. 潤肺止咳: 沙參亦有潤肺止咳之功效,能滋陰潤燥,改善肺燥咳嗽,對於氣陰不足、肺燥咳嗽的患者,沙參能起到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回生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由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回生湯旨在治療熱病後期陰虛津傷、心神不寧等症狀,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之效可有效緩解陰虛所致的口渴、皮膚乾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2. 生津止渴:麥門冬能促進體內津液生成,緩解口渴症狀。回生湯治療的熱病後期,患者常伴有津液不足、口渴難耐,麥門冬的生津止渴功效可以有效緩解此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元氣。

回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之功效。回生湯多用於治療心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昏厥、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可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氣血生化,從根本上改善心臟功能,有利於恢復意識。
  2. 寧心安神,通竅開閉: 茯苓還有寧心安神、通竅開閉的作用。回生湯中常配合其他具有醒神開竅作用的藥物,茯苓可輔助其作用,使藥效更佳,更能快速恢復患者意識。

回生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滋陰涼血、清熱解毒。回生湯多用於熱病後期,陰虛內熱,出現口乾舌燥、心煩不寐、神志恍惚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滋陰降火,緩解這些症狀。
  2. 養血生津: 生地黃有養血生津之效,可以改善因熱病耗傷津液而導致的口渴、尿少、皮膚乾燥等症狀。回生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促進機體恢復,加速病患的康復。

回生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回生湯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血虛經閉、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正好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 回生湯中通常還包含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熟地等,這些藥材與當歸搭配使用,可以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疾病。例如,當歸與川芎、白芍等藥材合用,可以更好地活血化瘀,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當歸與熟地等藥材合用,則可以更有效地補血益氣。

回生湯中確實曾記載有犀角,但現代已不再使用。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犀牛瀕危: 犀角為稀有藥材,且犀牛因人類過度獵殺已瀕臨滅絕,使用犀角違反保育原則,更會加速其滅絕。
  2. 藥效存疑: 傳統中醫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現代藥理研究尚未證實其有效性,且有其他藥材可替代其功效。

因此,回生湯現今已不使用犀角,而以其他藥材取代,以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同時保護珍稀動物。

回生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肝、膽經,能清泄心火、胃火,降肝火,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解毒醒神之效。

同時,黃連亦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入血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症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因此,在回生湯中加入黃連,可起到清熱解毒、醒神止血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意識,改善病情。

回生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血安胎的功效。回生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高熱不退、煩躁不安等症。黃芩在方中能清熱解毒,瀉火除煩,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使患者恢復神志,熱退安神。同時,黃芩也能起到燥濕止痢的作用,輔助治療由濕熱引起的腹瀉等症狀。

回生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回生湯多用於熱毒熾盛、神昏譫語、高熱煩躁等症狀,而梔子可有效清解體內熱毒,降低體溫,使神志清醒。

2. 緩解肝火上炎:梔子可清泄肝火,並能降逆氣。回生湯中常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口苦咽乾等症狀,梔子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使病情緩解。

總之,梔子在回生湯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緩解肝火上炎等作用,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回生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是因為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其能清熱涼血,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此外,牡丹皮還能活血化瘀,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回生湯作為回陽救逆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牡丹皮,旨在清熱涼血,並輔助活血化瘀,以達到平衡陰陽、回陽救逆的效果。

回生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味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之效。回生湯多用於治療熱病耗傷陰津,導致虛熱內盛、神志昏迷等症狀。知母能清解虛熱,滋養陰液,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回陽救逆、清熱解毒之目的。

2. 瀉肺降火: 知母亦能清肺熱,瀉肺火。回生湯中常配伍其他清肺化痰藥物,如貝母、杏仁等,共同作用於肺經,以達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效。

回生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回生湯中常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滑石可以幫助利尿消腫,排除體內積聚的溼氣,從而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滑石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各種疾病。回生湯中常用於治療熱毒入血、發熱神昏等症,滑石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病情,輔助其他藥材發揮療效。

總而言之,滑石在回生湯中起到利水滲溼、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回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回生湯多用辛溫燥烈之品,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避免過於燥烈傷陰的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抵禦病邪,配合其他藥物,更能發揮回生湯的救逆回陽功效。

總之,甘草在回生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其成為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方劑。

回生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疏風散熱、透疹止癢的功效。蟬蛻為蟬蛻殼,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且具有利咽止咳的作用。

當患者出現風熱犯肺、疹出不暢、咽喉腫痛、咳嗽痰稠等症狀時,蟬蛻可協助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促進疹子透發,達到止癢止咳的效果,配合回生湯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回生之效。

回生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開竅: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白僵蠶能開通經絡,使氣血流通,恢復神志。
  2. 化痰定驚:白僵蠶亦能化痰定驚,對於痰濁阻竅、驚癇發作等症狀,白僵蠶能清熱化痰,平息驚悸,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因此,回生湯中加入白僵蠶,旨在通過通竅開竅和化痰定驚的功效,以達到救治危重病人的目的。

回生湯中包含石斛,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生津,益胃健脾: 石斛性寒,味甘,入胃、腎經。其具滋陰生津、益胃健脾的功效,可緩解因氣陰兩虛所致的口乾舌燥、胃脘不適等症狀。回生湯主要針對因氣陰兩虛、心脾不足而導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蒼白等症狀,石斛的滋陰生津功效可以改善患者體內氣陰不足的狀態,有助於恢復心脾功能。
  2. 扶正固本,增強免疫: 石斛具有扶正固本、增強免疫的作用。回生湯常用於病後體虛、元氣虧損的情況,石斛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元氣,增強抵抗力,促進身體康復。

回生湯中加入玄明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玄明粉性寒,味苦鹹,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回生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高熱不退等症,玄明粉可以清熱解毒,輔助其他藥物達到退熱醒神之效。
  2. 化瘀止血: 玄明粉亦具活血化瘀、止血消腫之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熱毒壅盛導致的血液循環障礙。回生湯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玄明粉的加入可增強其止血化瘀效果,促進病患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回生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羊毛溫邪」後期(7-8日後),或因誤服溫燥藥物,導致毒火熾盛、陰液耗傷之重症。主要表現為:

  1. 熱毒內陷:表裏大熱、神昏不語、谵妄不寧,甚則哭笑無常、手舞足蹈(邪熱擾心,心神失守)。
  2. 氣陰兩傷:胸脹氣急、脈洪數但重按無力(陰虛內熱,元氣耗損)。
  3. 風動燥結:毒火煽動肝風,可能伴見痙厥;玄明粉之用,暗示腑氣不通或熱結旁流。

此方結合「清熱解毒、滋陰扶正、熄風通腑」三法,針對溫病極期之「熱、毒、風、燥」四大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 犀角尖:清心涼血,解毒定驚(針對神昏谵妄)。
  • 黃連、黃芩、梔子:苦寒直折三焦火毒(黃連瀉心火,黃芩清肺熱,梔子通泄三焦)。
  • 丹皮、生地黃:涼血散瘀,養陰透熱(防血分耗傷)。

(2)滋陰扶元,救護氣液

  • 南沙參、麥冬、石斛:甘寒潤肺胃,救津液(沙參補肺陰,麥冬清心,石斛益胃腎)。
  • 當歸:養血和血,防陰傷血枯。
  • 黃蜜:甘緩補中,潤燥解毒(與玄明粉合用,通而不峻)。

(3)熄風透邪,疏解鬱熱

  • 僵蠶、蟬蛻:輕清透邪,熄風止痙(溫病常用蟲類藥,透達膜原之鬱熱)。
  • 滑石、知母:清利濕熱,導火下行(滑石分消濕熱,知母潤燥瀉火)。

(4)通腑泄熱,存陰透毒

  • 玄明粉:軟堅瀉下,使熱毒從腸腑出(邪有出路,防陰傷熾熱內結)。

治療原理總括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佐以「滋陰保津」防正氣崩解,再配合「透邪熄風、通腑瀉濁」之法,使毒火得泄、元陰得存、風陽得平,故命名「回生」,取逆流挽舟之意。


三、現代應用思維延伸

此方組方嚴密,可視為溫病「氣營兩燔」兼「陰虛風動」之代表方,現代或可比擬於:

  • 感染性疾病極期(如重症肺炎、腦炎)出現高熱神昏、代謝亢進。
  • 中毒性休克前期(熱毒熾盛伴電解質紊亂)。
  • 精神症狀急性發作(如譫妄狀態)屬熱擾神明者。

方中「蟲類藥(僵蠶、蟬蛻)配大劑滋陰藥」的結構,體現溫病學「透邪不傷正」的巧思,而「玄明粉與黃蜜」合用,則示範「瀉實不忘固虛」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南沙參2兩,麥冬(去心)3錢,雲茯苓2錢,生地黃5錢,當歸1錢,犀角尖2錢,黃連1錢,黃芩2錢,山梔子1錢,丹皮2錢,知母2錢,滑石(水飛)3錢,甘草8分,蟬蛻殼1枚,白僵蠶2錢,釵石斛4錢,玄明粉2錢,黃蜜3錢。
扶元氣,救元陰,除邪定風,解釋毒火。
水煎,去滓,下玄明粉、黃蜜,和勻,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回生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解暑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回生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昏迷手足抽搐、動作變化多端,像舞蹈一樣

相同名稱方劑


回生湯, 出處:《羊毛瘟證論》。 組成:南沙參2兩,麥冬(去心)3錢,雲茯苓2錢,生地黃5錢,當歸1錢,犀角尖2錢,黃連1錢,黃芩2錢,山梔子1錢,丹皮2錢,知母2錢,滑石(水飛)3錢,甘草8分,蟬蛻殼1枚,白僵蠶2錢,钗石斛4錢,玄明粉2錢,黃蜜3錢。 主治:扶元氣,救元陰,除邪定風,解釋毒火。主治:羊毛溫邪,7-8日後表裏大熱,或誤服溫燥藥,又毒火發動,致神昏不語,胸脹氣急,或哭笑無常,手舞足蹈,譫妄不寧,脈象洪數,重按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