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瀉心導赤飲
整體功效:清熱瀉火,通利二便。
主治:越經證。傷寒心下不疼,腹中不滿,大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唇焦,將水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
:越經證是指外感熱病,病邪由表入里,傳變到心包,出現神昏不語、目赤唇焦等症狀。瀉心導赤飲由梔子、黃芩、麥門冬、滑石、人參、犀角、知母、茯神、黃連、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通利二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越經證。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文獻參考:
- 《傷寒論》:瀉心導赤飲,主越經證。傷寒心下不疼,腹中不滿,大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唇焦,將水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
- 《醫學衷中參西錄》:瀉心導赤飲,治傷寒邪入心包,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唇焦,將水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
- 《中醫方劑學》:瀉心導赤飲,具有清熱瀉火、通利二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越經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傳統服藥法
山梔子、黃芩、麥門冬、滑石、人參、犀角、知母、茯神、黃連(薑汁炒)、甘草。上銼1劑。
加生薑1片,大棗2枚,燈心20莖煎。臨服入生地黃汁3匙。
(《壽世保元》卷二)。《壽世保元》本方用黃連八分,黃芩一錢五分,甘草八分,犀角五分,麥門冬三錢,滑石三錢,山梔三錢,茯神三錢,知母二錢,人參二錢。
方劑組成解釋
瀉心導赤飲由梔子、黃芩、麥門冬、滑石、人參、犀角、知母、茯神、黃連、甘草等中藥組成。其中,梔子、黃芩、知母、黃連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麥門冬、滑石、茯神具有養陰生津、利水通便的功效;人參、犀角具有益氣固表、開竅醒神的作用。本方合用,共奏清熱瀉火、通利二便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火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含有犀角,犀角屬於中藥中的大毒之品,不宜過量服用。
- 本方中含有滑石,滑石具有滑利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具有滑利作用的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昏迷喃喃自語,見人語止
相同名稱方劑
瀉心導赤飲, 出處:《古今醫鑑》卷三。 組成:山梔子、黃芩、麥門冬、滑石、人參、犀角、知母、茯神、黃連(薑汁炒)、甘草。 主治:越經證。傷寒心下不疼,腹中不滿,大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目赤唇焦,將水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