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赤各半湯

DAO CHI GE B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8%
胃經 18%
肝經 11%
脾經 9%
大腸經 6%
腎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導赤各半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能有效抑制心火亢盛,防止熱毒熾盛,達到導熱下行的目的。
  2. 保護心陰: 導赤各半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心煩、口渴、舌紅苔黃等症狀。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可避免心陰耗損,保護心臟功能,防止病情惡化。

因此,黃連是導赤各半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清熱瀉火、保護心陰的功效,有助於平衡陰陽,改善病患症狀。

導赤各半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能清熱解毒,瀉肺火、心火,並能涼血止血。此方以黃芩為主藥,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心肺熱盛之症,如高熱、口渴、神昏、煩躁、咳喘、吐血等。其與其他藥物配伍,如生地黃、丹皮等,共同發揮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導赤各半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導赤各半湯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其中藥材如黃芩、梔子等寒涼藥性較強,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解寒涼藥性,調和藥性,避免傷脾胃。
  2. 甘草瀉心火: 甘草入心經,能瀉心火,與導赤各半湯清熱解毒功效相輔相成。心火降,則熱邪退,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煩躁不安等症狀。

甘草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導赤各半湯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導赤各半湯」方劑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在於古人相信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

犀角在古代被視為珍貴藥材,其清熱解毒力強,特別擅長治療熱毒入血所導致的疾病,如高熱、神志昏迷、吐血、衄血等。因此,在導赤各半湯中加入犀角,旨在以其強大的清熱解毒之力,輔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目的。

導赤各半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養陰: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清心除煩、養陰生津之功效。本方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同時兼顧了陰虛內熱的病機,麥門冬能滋養心陰,緩解因熱傷津液所導致的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使清熱瀉火更趨於平和,避免過於寒涼傷正。

2. 潤肺止咳:麥門冬亦可潤肺止咳,對於伴有肺熱咳嗽的患者,麥門冬可起到清肺熱、潤肺燥、止咳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導赤各半湯中使用滑石,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導赤各半湯主要用於治療熱入營血、血分燥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心煩、小便赤澀等症狀,滑石可以清熱利濕,解除血分熱毒,促進排泄,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2. 利水通淋: 滑石還能利水通淋,對於熱毒蘊結於膀胱,導致小便不利、疼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導赤各半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內盛所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煩躁等症狀。
  2. 涼血止血:梔子亦有涼血止血之效,能有效緩解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

綜上所述,梔子在導赤各半湯中發揮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之證。

導赤各半湯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清熱除煩:導赤各半湯用於治療熱病心煩、神志恍惚、口渴心燥等症。茯神性平味甘,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緩解心煩、失眠、焦躁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除煩、安定心神的作用。
  2. 滋陰潤燥,利水消腫:熱病過程中,往往伴隨津液虧損,導致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茯神具有滋陰潤燥、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補充津液,緩解燥熱症狀,與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清熱生津、滋陰潤燥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導赤各半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該方劑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心煩不寐,口渴欲飲,咽喉腫痛等症,知母可清瀉心火,涼血解毒,緩解患者的熱證。

2. 配伍增效:知母與其他藥材如生地、丹皮等配伍,可增強清熱涼血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知母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滋陰降火,使藥效更加全面。

導赤各半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扶正固本:

導赤各半湯主治熱毒熾盛、氣陰兩傷,而人參性甘溫,具有益氣生津、補脾益肺的功效。加入人參可扶助正氣,抵禦邪氣,防止熱毒傷及氣陰。

二、滋陰生津:

導赤各半湯中以生地、麥冬等滋陰清熱藥為主,但藥性偏寒,容易傷陽氣。人參能補氣益陰,可與生地、麥冬等藥材相輔相成,起到滋陰生津、緩解燥熱的作用,避免寒涼過度而傷及脾胃。

總之,人參在導赤各半湯中,起到扶正固本、滋陰生津的作用,使藥性更趨平和,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導赤各半湯

導赤各半湯方劑組成:

  • 黃連: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 甘草:味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解瘡瘍疔毒。
  • 麥門冬:味甘、性寒,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滑石:性寒、味甘,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
  • 梔子:味苦、性寒,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利濕。
  • 茯神:性甘、平,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知母:性寒、味苦,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人參:味甘、性微溫,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

導赤各半湯主治功效

傷寒病證,心下不硬,沒有腹脹,大小便正常,身上沒有寒熱症狀。病情發展到少陰經心臟,心臟之火往上逼迫肺臟,逐漸變化為神志昏迷不言語,或在睡夢中獨自說上一兩句話,眼睛和嘴脣紅赤焦乾,舌頭乾澀不喝水,即使餵稀粥,患者會吞下,不餵就不會想要吃,看起來像醉酒的人。

導赤各半湯為辛涼清熱類中藥方劑,具有導引邪熱、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用於治療熱盛傷陰的重症。本方以辛寒藥為主,引邪熱外出,清泄熱邪,兼以苦寒藥清瀉心火,配伍甘涼藥養陰生津。方中黃連、黃芩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君藥,主導清熱退熱,瀉火涼血,用於治療熱入心營,神昏譫語,心煩口渴,舌紅絳苔黃脈數等症。甘草甘涼清熱解毒,益氣健脾,調和諸藥,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用於治療邪熱內擾,虛火妄動,虛煩不寧,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等症。犀角清熱涼血,定驚安神,用於治療熱盛傷陰,血分熱盛,神昏譫語,驚悸不安,夜寐不寧等症。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用於治療熱傷津液,口乾咽燥,心煩不寐,虛弱多汗等症。滑石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用於治療熱盛濕困,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腹瀉泄瀉等症。梔子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治療熱盛血熱,心煩口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症。茯神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健忘,精神恍惚等症。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用於治療熱盛傷陰,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午後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健脾胃,用於治療氣陰兩虛,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慾不振,面色萎黃,脈虛細弱等症。

導赤各半湯應用

導赤各半湯適用於熱盛傷陰的重症,如溫病、熱病、暑熱病等,症見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心煩口渴,舌紅絳苔黃脈數,或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午後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導赤各半湯用法用量

口服,水煎服。一般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導赤各半湯禁忌

  1. 脾胃虛寒者忌服。
  2. 陰寒證者忌服。
  3. 孕婦忌服。
  4. 兒童慎服。

導赤各半湯總結

導赤各半湯為辛涼清熱類中藥方劑,具有導引邪熱、調節陰陽平衡的作用,用於治療熱盛傷陰的重症。本方以辛寒藥為主,引邪熱外出,清泄熱邪,兼以苦寒藥清瀉心火,配伍甘涼藥養陰生津。方中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除煩,涼血養陰之功。

傳統服藥法


黃連、黃芩、甘草、犀角、麥冬、滑石、山梔、茯神、知母、人參。
水2鐘,加生薑、大棗煎之,加燈心1握,煎沸效服。
導赤瀉心湯(《張氏醫通》卷十三)、導赤瀉心各半湯(《寒溫條辨》卷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通利小便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心火上炎、神昏不語、目唇赤焦、舌乾不飲水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糖尿病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血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心情煩燥四肢痿軟無力心胸煩熱昏迷喃喃自語,見人語止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導赤各半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生地、木通、甘草、川黃連、麥門冬、犀角。 主治:心火妄動,上刑肺金而致嗽血。

導赤各半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生地、木通、甘草、黃連、麥冬、山梔、赤茯苓、車前子、燈心。 主治:心經咳嗽,脈左寸洪數。

導赤各半湯, 出處:《證因脈治》卷四。 組成:生地、木通、甘草、川連、麥門冬、山梔、犀角、黃芩、知母、滑石。 主治:清心熱,利小便。主治:心熱譫語,火動於中,而多消渴,小便不利。

導赤各半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生地、木通、川連、甘草、黃芩、山梔、犀角(磨衝)。 主治:心熱痿軟,四肢關節不能活動,足脛縱緩不能收持,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面頰常赤,意亂心煩,脈左寸洪數。

導赤各半湯, 出處:《傷寒六書》卷三。 組成:黃連、黃芩、甘草、犀角、麥冬、滑石、山梔、茯神、知母、人參。 主治:傷寒經證,心下不硬,腹中不滿,大小便如常,身無寒熱,熱傳手少陰心,心火上而逼肺,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一二句,目唇赤焦,舌乾不飲水,稀粥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