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中湯

SHANG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9%
脾經 19%
肝經 10%
胃經 10%
心包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1%
腎經 1%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傷中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傷中多因熱邪傷胃,導致胃氣灼傷,出現口渴、便祕、腹痛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緩解胃熱灼傷,改善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胃熱傷陰,容易導致陰虛內熱,出現口乾舌燥、便祕、心煩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補血,潤燥生津,改善陰虛內熱,緩解上述症狀。

綜上,生地黃在傷中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胃熱灼傷、陰虛內熱等症狀。

傷中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化痰: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之效。傷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所致的脾胃損傷,而肺與脾胃相表裏,肺熱易致脾胃損傷,因此使用桑白皮清肺熱,從而間接改善脾胃功能。
  2. 利水消腫: 桑白皮還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脾胃損傷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

總而言之,桑白皮在傷中湯中起到清肺熱、化痰、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脾胃損傷所帶來的各種症狀。

傷中湯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傷中湯主治脾胃虛寒、飲食不節所致的脘腹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生薑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嘔吐症狀,起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2. 解表散寒: 生薑亦具解表散寒功效,可溫散寒邪,解除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等症。傷中湯中部分藥物性寒,加入生薑可緩解藥性寒涼,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協調藥性。

總而言之,傷中湯中加入生薑,既能和胃止嘔,又能解表散寒,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飲食不節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傷中湯中加入火麻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潤腸通便、滋陰降火的功效。

火麻仁性涼味甘,入脾、大腸經。其油脂含量豐富,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因腸燥便祕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此外,火麻仁還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能清熱解毒,緩解因胃熱引起的口乾舌燥、食慾不振等症狀。

傷中湯主要用於治療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或燥熱所致的脾胃虛弱、飲食不化等病症。火麻仁的加入,能潤腸通便,改善消化功能,同時也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病症,促進康復。

傷中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活血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傷中湯所治療的癥狀多為腹部疼痛,而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
  2. 升陽散寒:川芎具有升散之性,可以升發陽氣,散寒止痛。傷中湯的病因多為寒邪侵襲,導致陽氣不振,而川芎可以溫陽散寒,改善陽氣不足,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傷中湯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肺止咳: 紫菀性溫,味辛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止喘之效。傷中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胸脘痞悶、食少腹脹、咳嗽痰多等症,紫菀可潤肺化痰,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肺氣不暢,進而改善咳嗽痰多的症狀。
  2. 溫肺散寒: 紫菀還具有溫肺散寒的功效,可溫暖脾胃,助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傷中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其溫陽散寒之功,有助於溫暖脾胃,緩解因寒邪侵襲所致的胃脘冷痛、腹痛泄瀉等症狀。

2.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因寒邪阻滯氣血所引起的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傷中湯中加入桂枝,可有效發揮其溫陽散寒、調和營衛之效,以達到治療傷中之目的。

傷中湯方劑中加入人參,乃因其具有補氣健脾、益氣復脈之效,可針對脾胃虛寒、元氣不足所致的傷中症狀進行治療。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經、肺經,能補脾胃之氣,增強消化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緩解胃痛、腹瀉等症狀。同時,人參可益氣復脈,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整體體質,利於傷中患者的恢復。

此外,人參還能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病情的反覆發作。因此,傷中湯方劑中加入人參,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寒、元氣不足等症狀,促進患者的康復。

傷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藥性,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物更容易被脾胃吸收。
  2. 補脾益氣,固護中焦: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恢復中焦運化能力,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傷中湯中加入甘草,可以有效地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並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傷中湯, 方劑組成:生地黃、桑白皮、生薑、火麻仁、川芎、紫菀、桂枝、人參、甘草。

功效:

  1. 傷中:內傷。
  2. 肺氣不足:肺氣虛弱。
  3. 脅下痛:肋骨下疼痛。
  4. 上氣:呼吸困難。
  5. 咳唾膿血:咳嗽吐出膿血。
  6. 不欲食:沒有食慾。
  7. 惡風:怕風。
  8. 目視(目巟)(目巟):眼睛腫痛。
  9. 足脛腫:小腿腫脹。

方劑組成介紹:

  1.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3.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4.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火麻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等功效。

  6. 人參:具有多種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7.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8.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9.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總結:傷中湯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補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傷中、肺氣不足、脅下痛、上氣、咳唾膿血、不想吃東西、怕風、眼睛腫痛、小腿腫脹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半斤(切),桑根白皮3升(切),生薑5累,白膠5挺,麻子仁1升,芎窮1升,紫菀3兩,麥種1升,飴糖1升,桂心2尺,人參1兩,甘草(炙)1兩。
以水2鬥,煮桑根白皮,取7升,去滓;納藥煮取5升,澄去滓;納飴糖,煎取3升,分為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咳嗽肋間神經疼痛怕冷食慾不振多痰怕吹到風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傷中湯, 出處:《醫學從眾錄》卷一引李士材。 組成:白朮、當歸、茯苓、陳皮、甘草、芍藥、香附、菖蒲、生薑各等分,紅棗2枚。 主治:思慮傷脾,腹痛食不化。

傷中湯,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生地黃半斤(切),桑根白皮3升(切),生薑5累,白膠5挺,麻子仁1升,芎窮1升,紫菀3兩,麥種1升,饴糖1升,桂心2尺,人參1兩,甘草(炙)1兩。 主治:傷中,肺氣不足,脅下痛,上氣,咳唾膿血,不欲食,惡風,目視(目巟)(目巟),足脛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