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梅湯

LIAN MEI TANG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肝經 19%
心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1%
脾經 7%
大腸經 7%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連梅湯

**組成:**烏梅、麥門冬、生地黃、阿膠、黃連。

**整體功效:**清心瀉火,滋腎養液。

**主治:**暑邪深入少陰,火灼陰傷,消渴引飲;暑邪深入厥陰,筋脈失養,手足麻痹者。

連梅湯具有清心瀉火,滋腎養液的功效。主治暑邪深入少陰,火灼陰傷,消渴引飲;暑邪深入厥陰,筋脈失養,手足麻痹者。

方解:

  • 烏梅:味酸,性平,入心、肝、肺、大腸經。具有生津止渴、收斂固澀、酸澀收斂之功效。用於暑熱傷津、口渴引飲、消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 麥門冬:味甘,性平,入肺、心、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胃生津之功效。用於肺燥乾咳、心煩失眠、口乾舌燥、消渴、津傷便秘。
  •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清熱生津之功效。用於陰虛發熱、消渴、口乾、盜汗、虛勞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白帶。
  • 阿膠: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肺止血、止汗固脫之功效。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盜汗、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白帶、陰虛火旺、口鼻出血、久病虛弱、肺燥乾咳、陰虛便秘。
  •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燥濕止瀉之功效。用於濕熱內蘊、胸悶煩熱、口渴、嘔吐、泄瀉、痢疾、黃疸、淋病、帶下、目赤腫痛、牙痛、咽喉腫痛。

注意事項:

  •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滋腎養液的功效,適合暑熱傷津、消渴引飲、消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結、筋脈失養、手足麻痹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滋陰養液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便秘者慎用。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連梅湯,清心瀉火,滋腎養液,治暑熱傷津,消渴引飲,小便不利,大便秘結,筋脈失養,手足麻痹。」
  • 《本草正義》:「連梅湯,清心瀉火,滋腎養液,治暑熱傷津,消渴引飲,小便不利,大便秘結,筋脈失養,手足麻痹。」
  • 《中醫方劑學》:「連梅湯,清心瀉火,滋腎養液,治暑熱傷津,消渴引飲,小便不利,大便秘結,筋脈失養,手足麻痹。」

傳統服藥法


雲連2錢,烏梅(去核)3錢,麥冬(連心)3錢,生地3錢,阿膠2錢。
脈虛大而芤者,加人參。
以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心熱煩躁神迷甚者,先與紫雪丹,再與連梅湯。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黃連清心熱;阿膠、生地滋腎液;麥冬養肺陰,以滋水之上源;烏梅與黃連相合,有酸苦泄熱之效,與生地、麥冬相合,有酸甘化陰之功。心火清,腎水復,肝陰充,則消渴、麻痹均可愈。

黃連苦寒,清心瀉火,使不燥津,為主藥;烏梅味酸斂陰生津為輔;二者相配,酸苦為陰;酸苦互濟,瀉熱而不苦燥,清熱而兼柔陰,而達酸苦洩熱之效。生地、麥冬、阿膠甘寒滋液,與烏梅相配,有酸甘化陰之功,為佐藥。且生地甘寒清熱滋陰,阿膠滋陰補血,合為本方方根,加強滋腎水之力。諸藥相伍,使心火清、腎水復。方以烏梅、黃連之酸苦,合麥冬、生地之甘寒為主,而構成酸苦甘寒之劑。亦是酸苦、酸甘合法,以連、梅之酸苦,合烏梅、冬、地之酸甘,構成酸苦洩熱、酸甘化陰復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治陰虛有熱,虛實夾雜之證,陽虛者不可用。 服藥期間不宜食用辣椒、大蔥、薑、海帶、蛋類等高脂、辛辣食物,應多食蔬菜等食物。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糖尿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心情煩燥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連梅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 組成:雲連2錢,烏梅(去核)3錢,麥冬(連心)3錢,生地3錢,阿膠2錢。 主治:暑邪深入少陰消渴者,入厥陰麻痹者,及心熱煩躁神迷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