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地黃煎

DI HUANG JIAN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16%
胃經 16%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男婦血虛。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麥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駐容顏。補腎水真陰,填精固精,生血烏發。
上二煎合入一處,濾過,入砂鍋內同熬一時4分,入蜜1分,再熬一時,取出,細瓷罐內收之。
每日用黃酒納藥1-2匙攪勻飲之;不用酒者以白下,1日2-3次。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貧血氣喘肺結核糖尿病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單純性疱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肺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口瘡嘴破口角炎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煎,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八。 組成:生地黃汁1升,生薑汁1升,藕汁半升,大麻仁3兩(去殼,爲末)。 主治:産後諸疾。

地黃煎, 出處:《顱囟經》卷上。 組成:生地黃汁5兩,酥1兩,生薑汁1兩,蜜1兩,鹿角膠半兩。 主治:小兒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乾。

地黃煎,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生地黃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麥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 主治:駐容顔。補腎水真陰,填精固精,生血烏發。主治:男婦血虛。

地黃煎,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引《經驗方》。 組成:生乾地黃、熟乾地黃各等分。 主治:補陰益血,退熱。主治:婦人血風勞,心忪,發熱不退。肝脾血虛發熱,內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躁,虛熱生痰咳嗽。

地黃煎,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生地黃3斤(取汁),乾漆1兩,牛膝半兩。 主治:驚恐憂思,意所不快,氣鬱抑而不舒,則乘於血,氣滯則血結,以致經候頓然不行,(疒丂)痛,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積結漸漸成塊,臍腹下如覆杯。

地黃煎, 出處:《普濟方》卷十五引《千金》。 組成:地黃(生,取汁)6升,天門冬(生,取汁)3升,醇酒1升,生薑(取汁)2兩,白蜜2合,鹿髓2合,牛膝2合,大棗(煮,去皮,研成膏)2合,石斛(去根)1兩,黃耆(銼)1兩,茯神(去木)1兩半,枳殼(炒,去瓤)3錢,芎窮3錢,甘草1兩(巳上6味并搗爲末)。 主治:足厥陰經有餘,筋實極,足下滿痛,四肢筋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生地麥冬飲

相似度 100%

麥門冬飲子

相似度 100%

麥黃湯

相似度 80%

增液湯

相似度 80%

雞子白煎

相似度 80%

秘傳地黃膏

相似度 80%

生地冬芩湯

相似度 80%

止衄湯

相似度 80%

朱子丸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