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煎
DI HUANG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煎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地黃煎方劑往往用於陰虛火旺、熱證,生地黃可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作用。
- 養血生津:生地黃能養陰生血,尤其針對血虛、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起到滋養和潤澤的效果。
因此,生地黃在中藥方劑地黃煎中不可或缺,其滋陰清熱、養血生津的藥效,使其成為治療相關病症的重要藥材。
地黃煎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地黃味甘苦寒,善於滋陰補腎,但其寒性較重,容易引起胃寒。麥門冬味甘微苦,性涼,既能滋陰潤肺,又能養胃生津,可緩解地黃的寒性,並增強其滋陰之力,使藥性更平和。
- 相輔相成: 地黃偏於補腎陰,而麥門冬則側重於滋肺陰。兩者共同作用,可達到陰陽互補、標本兼治的效果,不僅能滋陰補腎,更能潤肺止咳,對於陰虛火旺、肺燥津傷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地黃煎:滋陰養血,補虛益精
地黃煎為中醫經典方劑,主要由生地黃、麥門冬組成,具有滋陰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血虛症狀。
生雞黃:滋陰清熱,補血涼血
生地黃,又名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養血補虛的功效。生地黃性微寒,味苦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養血補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陰虛發熱、口乾咽燥、失眠、盜汗等症狀。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麥門冬,又名麥冬,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根,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潤燥、清熱除煩的功效。麥門冬性微寒,味甘,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潤燥、清熱除煩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地黃煎:陰虛血虛的溫和滋補方劑
地黃煎由生地黃、麥門冬組成,二者合用具有滋陰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血虛症狀。地黃煎性微寒,味苦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養血補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陰虛發熱、口乾咽燥、失眠、盜汗等症狀。
總結
地黃煎為中醫經典方劑,主要由生地黃、麥門冬組成,具有滋陰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血虛症狀。生地黃性微寒,味苦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養血補虛的功效。麥門冬性微寒,味甘,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潤燥、清熱除煩的功效。地黃煎二者合用,具有滋陰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陰虛發熱、口乾咽燥、失眠、盜汗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麥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駐容顏。補腎水真陰,填精固精,生血烏發。
上二煎合入一處,濾過,入砂鍋內同熬一時4分,入蜜1分,再熬一時,取出,細瓷罐內收之。
每日用黃酒納藥1-2匙攪勻飲之;不用酒者以白下,1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煎,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八。 組成:生地黃汁1升,生薑汁1升,藕汁半升,大麻仁3兩(去殼,爲末)。 主治:産後諸疾。
地黃煎, 出處:《顱囟經》卷上。 組成:生地黃汁5兩,酥1兩,生薑汁1兩,蜜1兩,鹿角膠半兩。 主治:小兒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乾。
地黃煎,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生地黃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麥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 主治:駐容顔。補腎水真陰,填精固精,生血烏發。主治:男婦血虛。
地黃煎,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引《經驗方》。 組成:生乾地黃、熟乾地黃各等分。 主治:補陰益血,退熱。主治:婦人血風勞,心忪,發熱不退。肝脾血虛發熱,內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躁,虛熱生痰咳嗽。
地黃煎,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生地黃3斤(取汁),乾漆1兩,牛膝半兩。 主治:驚恐憂思,意所不快,氣鬱抑而不舒,則乘於血,氣滯則血結,以致經候頓然不行,(疒丂)痛,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積結漸漸成塊,臍腹下如覆杯。
地黃煎, 出處:《普濟方》卷十五引《千金》。 組成:地黃(生,取汁)6升,天門冬(生,取汁)3升,醇酒1升,生薑(取汁)2兩,白蜜2合,鹿髓2合,牛膝2合,大棗(煮,去皮,研成膏)2合,石斛(去根)1兩,黃耆(銼)1兩,茯神(去木)1兩半,枳殼(炒,去瓤)3錢,芎窮3錢,甘草1兩(巳上6味并搗爲末)。 主治:足厥陰經有餘,筋實極,足下滿痛,四肢筋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