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煎

地黃煎

DI HUANG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16%
胃經 16%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煎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效。地黃煎方劑往往用於陰虛火旺、熱證,生地黃可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作用。
  2. 養血生津:生地黃能養陰生血,尤其針對血虛、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起到滋養和潤澤的效果。

因此,生地黃在中藥方劑地黃煎中不可或缺,其滋陰清熱、養血生津的藥效,使其成為治療相關病症的重要藥材。

地黃煎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地黃味甘苦寒,善於滋陰補腎,但其寒性較重,容易引起胃寒。麥門冬味甘微苦,性涼,既能滋陰潤肺,又能養胃生津,可緩解地黃的寒性,並增強其滋陰之力,使藥性更平和。
  2. 相輔相成: 地黃偏於補腎陰,而麥門冬則側重於滋肺陰。兩者共同作用,可達到陰陽互補、標本兼治的效果,不僅能滋陰補腎,更能潤肺止咳,對於陰虛火旺、肺燥津傷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黃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男婦血虛」,即男女因陰血虧虛所導致的面色萎黄、鬚髮早白、精氣不足等症。其核心功效為:

  1. 駐容顏:滋陰養血以潤澤肌膚,改善枯槁面色。
  2. 補腎水真陰:填補腎陰,針對腎陰耗損引起的腰膝痠軟、盜汗等虛勞諸症。
  3. 填精固精:益腎填髓,固攝精關,適用於遺精滑泄、早衰等腎精不固之證。
  4. 生血烏髮:通過滋陰養血,促進營血生成,使鬚髮得養而烏黑亮澤。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核心

    • 生地黃:性甘寒,為滋陰養血要藥,長於涼血生津,針對陰虛內熱、血枯津虧之證。《本草綱目》載其「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
    • 麥冬:甘微寒,養陰清心,潤肺生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二藥合用,強化了滋陰潤燥、金水相生(肺腎互滋)之效。
  2. 煎製法強化藥性

    • 生地黃與麥冬均取汁熬煎,捨棄藥渣,使精純陰液得存,更易吸收。
    • 入蜜收膏,甘緩補中,既能矯味,又能助藥力綿長發揮,契合「陰虛宜守」的調理原則。
  3. 服用方法設計

    • 以黃酒送服,借酒行藥勢,促進血脈流通,使陰藥補而不滯;若不宜飲酒,則以白開水送服,仍取其平和之性。

三、方劑作用機理推論
此方以「純陰滋補」為特色:

  • 直接補血:生地黃為「血中陰藥」,能刺激骨髓造血,改善血虛。
  • 間接固精:通過補益腎陰,平衡相火妄動,從而減少遺精耗精。
  • 整體調節:陰血充足則臟腑得濡,上榮頭面則容顏煥發,下充腎精則烏髮固本,體現中醫「乙癸同源」(肝腎互滋)的治療思維。

此方簡而專精,針對陰血虧虛之本,符合古代「膏滋緩補」的養生理念,尤適宜慢性虛損之調養。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麥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駐容顏。補腎水真陰,填精固精,生血烏發。
上二煎合入一處,濾過,入砂鍋內同熬一時4分,入蜜1分,再熬一時,取出,細瓷罐內收之。
每日用黃酒納藥1-2匙攪勻飲之;不用酒者以白下,1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貧血氣喘肺結核糖尿病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單純性疱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肺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口瘡嘴破口角炎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煎,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八。 組成:生地黃汁1升,生薑汁1升,藕汁半升,大麻仁3兩(去殼,爲末)。 主治:産後諸疾。

地黃煎, 出處:《顱囟經》卷上。 組成:生地黃汁5兩,酥1兩,生薑汁1兩,蜜1兩,鹿角膠半兩。 主治:小兒疳勞,肺氣熱,咳嗽,四肢漸瘦,心肺乾。

地黃煎,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生地黃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生麥冬不拘多少(取汁熬成煎)。 主治:駐容顔。補腎水真陰,填精固精,生血烏發。主治:男婦血虛。

地黃煎,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引《經驗方》。 組成:生乾地黃、熟乾地黃各等分。 主治:補陰益血,退熱。主治:婦人血風勞,心忪,發熱不退。肝脾血虛發熱,內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躁,虛熱生痰咳嗽。

地黃煎,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生地黃3斤(取汁),乾漆1兩,牛膝半兩。 主治:驚恐憂思,意所不快,氣鬱抑而不舒,則乘於血,氣滯則血結,以致經候頓然不行,(疒丂)痛,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積結漸漸成塊,臍腹下如覆杯。

地黃煎, 出處:《普濟方》卷十五引《千金》。 組成:地黃(生,取汁)6升,天門冬(生,取汁)3升,醇酒1升,生薑(取汁)2兩,白蜜2合,鹿髓2合,牛膝2合,大棗(煮,去皮,研成膏)2合,石斛(去根)1兩,黃耆(銼)1兩,茯神(去木)1兩半,枳殼(炒,去瓤)3錢,芎窮3錢,甘草1兩(巳上6味并搗爲末)。 主治:足厥陰經有餘,筋實極,足下滿痛,四肢筋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