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歸丸

RONG GU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8%
腎經 18%
脾經 14%
肺經 10%
大腸經 8%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2%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茸歸丸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溫補腎陽、益精填髓之效。對於腎虛陽衰、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健忘、陽痿早洩等症狀,鹿茸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 鹿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紅細胞數量,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營養。對於氣血不足、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鹿茸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茸歸丸中加入鹿茸,旨在溫補腎陽、益精填髓,同時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營養,達到全面改善身體機能的效果。

茸歸丸方中包含川芎,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活血: 川芎味辛性溫,能入肝經和血分,具有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作用。茸歸丸中以鹿茸補腎壯陽,歸脾補血養心,川芎可助其氣血流通,使其藥效更易發揮。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可疏散風寒,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頭暈、鼻塞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川芎在茸歸丸方中,不僅能促進藥效的發揮,也能改善藥物對人體的適應性,提高其整體療效。

茸歸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的功效。而茸歸丸的組成,多以補血滋陰為主,加入人參可以起到扶正培本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使補血滋陰的效果更加顯著。

2. 協調藥性: 人參能補氣,而茸歸丸中其他藥物如鹿茸、當歸等則偏於補血滋陰。人參的加入可以起到協調藥性,避免藥性過偏,使藥效更加全面。

茸歸丸方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補腎,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大腸經,具有滋陰補腎、潤腸通便之效。其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目眩、陽痿早洩等症狀,同時亦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
  2. 輔助鹿茸,增強補腎壯陽效果: 鹿茸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壯陽益腎、補血生髓之功效。肉蓯蓉則能滋陰潤燥,輔助鹿茸補腎壯陽,提升藥效,使藥力更加平和,減少鹿茸補陽過度而燥熱的副作用。

茸歸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收斂止血: 烏梅性酸澀,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茸歸丸主治血虛頭暈、耳鳴、心悸、失眠,而烏梅可收斂止血,防止藥物過於滋潤而耗血,加強補血功效。

2. 固澀止瀉: 烏梅亦具有固澀止瀉作用,可防止補血藥物過於滋補而導致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烏梅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茸歸丸的補血功效,更能平衡藥性,使藥效更穩定,更利於患者的康復。

茸歸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助陽,溫經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溫經通絡、止痛散寒的功效。可助鹿茸、當歸等藥物溫補腎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
  2. 引藥入腎,增強療效: 肉桂辛香走竄,能引導藥物深入腎經,增強鹿茸、當歸等藥物補腎壯陽、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茸歸丸中加入柏子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安神定志潤腸通便的功效。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脾、大腸經。其性平和,能滋養心神,緩解心悸失眠,有助於改善因心神不寧而導致的失眠、多夢等症狀。

此外,柏子仁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改善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改善睡眠質量。

因此,在茸歸丸中加入柏子仁,可以協調心脾,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質量,同時潤腸通便,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茸歸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以鹿茸、當歸等補益氣血,容易出現熱象,而牡丹皮可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防止藥性過於溫燥,避免燥熱傷陰。
  2. 緩解瘀血阻滯:鹿茸、當歸等補益藥物,雖能補氣血,但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容易導致血行過盛,而牡丹皮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瘀血阻滯,使藥效更佳。

綜上,牡丹皮在茸歸丸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趨平和,防止藥性過於溫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茸歸丸方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血瘀止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可緩解血瘀所致的疼痛。茸歸丸主治血瘀所致的經絡不通、肢體疼痛等症狀,白芍可與當歸、川芎等藥物協同作用,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2. 滋陰養血,調和藥性: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可滋陰養血,緩解血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茸歸丸中含有溫熱的藥物,如鹿茸、當歸等,白芍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的作用。

茸歸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方中以鹿茸補腎壯陽,而當歸則能補血活血,兩者相輔相成,以達到溫補腎陽、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
  2. 滋陰潤燥:鹿茸性溫燥,容易耗傷津液,而當歸則能滋陰潤燥,起到平衡鹿茸的燥性,避免其燥熱傷陰的副作用。此外,當歸還能與鹿茸共同滋養肝腎,使補腎效果更加顯著。

茸歸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茸歸丸以補腎益精為主,而黃耆可補益正氣,防止氣虛導致藥力不足,並加強補腎藥效。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茸歸丸中多用於治療腎虛精虧所致的虛弱症狀,而黃耆的扶正作用能增強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茸歸丸方中加入紫石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紫石英性寒,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加入紫石英,可輔助鹿茸、當歸等藥材清熱解毒,消散因熱毒所致的瘀血腫痛。
  2. 止血生肌: 紫石英亦有止血生肌之效,可促進創傷癒合。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止血生肌之效,加速傷口癒合,促進組織再生。

總之,紫石英在茸歸丸方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功效。

茸歸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茸歸丸主治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症,而熟地黃恰好能補腎陰,填精髓,從根本上改善腎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2. 配伍增效: 茸歸丸中包含鹿茸、龜板等溫補藥材,而熟地黃的滋陰作用能有效緩解溫補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效更平和穏定,達到溫補而不燥熱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茸歸丸」,主要成分是:鹿茸,川芎,人參,肉蓯蓉,烏梅,肉桂,柏子仁,牡丹皮,白芍,當歸,黃耆,紫石英,熟地黃。

茸歸丸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茸歸丸主治婦女血虛,胃部水液不足,時常口渴煩躁發熱,手腳掌心發熱,四肢疼痛難忍,有時發冷發熱,夜晚盜汗,口乾舌燥。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鹿茸: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紫石英:具有安神、鎮心安神、降逆氣和暖子宮的功效。

總結:

茸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茸歸丸主治婦女血虛,胃部水液不足,時常口渴煩躁發熱,手腳掌心發熱,四肢疼痛難忍,有時發冷發熱,夜晚盜汗,口乾舌燥。

傳統服藥法


嫩鹿茸(煨去毛,塗酥炙)1兩, 川芎1兩, 人參1兩, 肉蓯蓉1兩, 烏梅肉1兩, 肉桂1兩, 柏子仁1兩, 牡丹皮1兩, 京芍藥1兩, 當歸半兩(洗), 黃耆2兩(蜜炙), 紫石英1兩(蜜炙), 大熟地黃(洗淨,再以酒蒸二次,焙乾)1兩。
補血。
上為末,米打薄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空心淡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茸歸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八引《得效》。 組成:嫩鹿茸(煨去毛,塗酥炙)1兩,川芎1兩,人參1兩,肉蓯蓉1兩,烏梅肉1兩,肉桂1兩,柏子仁1兩,牡丹皮1兩,京芍藥1兩,當歸半兩(洗),黃耆2兩(蜜炙),紫石英1兩(蜜炙),大熟地黃(洗淨,再以酒蒸2次,焙乾)1兩。 主治:補血。主治:婦人血虛,胃之水氣不足,時渴煩作熱,手足掌心熱,四肢煩疼,或寒熱,夜出盜汗,口乾舌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