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萸內消丸
SAN YU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部全錄》卷二○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補腎: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之效。方劑中以山茱萸配伍其他兩味萸藥,旨在溫補腎陽,固澀精氣,從根本上改善內消症狀,如盜汗、遺精、尿頻等。
- 收斂止瀉: 山茱萸性收斂,能固澀腸胃,減少津液外泄,對於因腎氣不足、脾虛不固所致的泄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三萸內消丸中包含食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止痛消脹: 食茱萸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消脹之效。其辛散之性,可行氣止痛,並能促進肝氣疏泄,解除肝鬱氣滯,達到止痛消脹的效果。
- 溫中散寒,止瀉止嘔: 食茱萸亦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總之,食茱萸在三萸內消丸中發揮著疏肝理氣、止痛消脹、溫中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胃不和、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脹滿等病症。
三萸內消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止痛: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胃脘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降逆止嘔:吳茱萸可降逆氣,止嘔吐,對於脾胃虛寒、寒邪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三萸內消丸中加入吳茱萸,旨在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以達到治療胃寒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的目的。
三萸內消丸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桔梗具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效,可幫助三萸內消丸清熱解毒,緩解肺熱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 利咽開音,通暢氣道: 桔梗能開宣肺氣,利咽開音,有助於改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桔梗的加入能增強三萸內消丸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利咽開音的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熱邪壅肺、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疾病。
三萸內消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用途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這方劑中的烏頭(即烏頭根,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i)在方劑中的使用,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一定的藥理特性。
烏頭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備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因寒凝血滯引起的疼痛和腫塊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烏頭內含生物鹼,其劑量和炮製方式對藥效的發揮至關重要。符合三萸內消丸的設計,旨在為患者解除內部的寒凝、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並且達到消腫的效果。
然而,由於烏頭的毒性較強,因此在藥方中需謹慎用量,經過適當炮製以降低其毒性,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以保證療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使得三萸內消丸在臨牀應用中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獨特的療效。
三萸內消丸方中加入茴香,主要是為了其溫中理氣,散寒止痛的功效。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並可行氣止痛,緩解因寒氣凝滯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三萸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部脹痛、腹瀉等病症,而茴香的加入可助三萸溫中散寒,消脹止痛,增強方劑的療效。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沙苑子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止遺的功效。三萸內消丸以滋陰清熱為主,加入沙苑子可起到平衡陰陽、溫腎固精的作用,避免單純滋陰而導致腎氣虛弱、遺精滑泄等問題。
- 助益藥力:沙苑子本身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與其他藥材協同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同時,沙苑子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作用。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消積止痛:青皮性辛,味苦,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止痛的功效。三萸內消丸主要治療肝胃不和,氣滯血瘀引起的脅肋疼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青皮加入其中,可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緩解肝胃之氣鬱結,從而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 行氣降逆,和胃止嘔:青皮還能行氣降逆,和胃止嘔。對於因肝胃不和、氣逆上湧引起的嘔吐症狀,青皮可以起到行氣降逆,和胃止嘔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嘔吐症狀,恢復胃腸功能。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助藥力達下焦: 肉桂性熱,入腎經,能溫陽散寒,促進藥力下達小腸,有效驅除寒濕,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 溫脾助運,促進消化: 肉桂亦能溫脾胃,促進脾胃運化,助消化吸收,改善寒濕所致的消化不良。
因此,肉桂的加入,既能提升藥效,又能平衡方劑寒涼之性,起到溫陽散寒、溫脾助運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寒濕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消積止痛: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
- 配伍相宜: 三萸內消丸以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為主,川楝子加入其中,既能緩解肝氣鬱結,又能促進藥物下行,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肺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三萸性溫燥,容易傷陰耗血,桃仁可補其不足,協調藥性,使藥物更易於滲透病竈,促進瘀血消散。
- 軟堅散結:桃仁還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與三萸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腫塊消散。尤其適用於血瘀阻滯導致的腫瘤、結節等症。
總之,桃仁的加入,不僅可以改善藥物的療效,還可以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導滯: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滯通便的功效。三萸內消丸主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枳實加入方中,可助於消解積滯,促進胃腸蠕動,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 行氣化痰:枳實具有行氣化痰的功效,可疏肝理氣,消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並輔助三萸內消丸的其他藥物,共同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理氣化痰: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之效。三萸內消丸以滋陰降火為主,但亦需兼顧脾胃功能,避免因藥物寒涼而影響消化,陳皮的加入可助脾胃運化,使藥力更易吸收。
- 調和藥性: 方中三萸皆性寒,陳皮則性溫,加入陳皮可中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三萸內消丸以治療肝鬱脾虛,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為主。木香的加入,可有效疏肝理氣,調和脾胃,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痛經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三萸內消丸中包含三七、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木香的加入則能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從而提高藥效。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大腹皮味辛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三萸內消丸主治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等症,大腹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胸脅疼痛。
2. 燥濕化痰,健脾消積: 大腹皮還能燥濕化痰、健脾消積,對於因濕痰停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等症也有改善作用。三萸內消丸中其他藥物如山萸肉、吳茱萸等也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大腹皮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基於其收斂固澀、補益脾腎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三萸內消丸主治脾腎虛寒、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泄瀉、腰膝酸軟等症狀。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心經,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脾腎之效。其收斂固澀可止瀉止痛,補益脾腎可溫暖脾腎,從而達到緩解腹痛、止瀉、改善腰膝酸軟等症狀,與三萸內消丸的整體功效相得益彰。
三萸內消丸的組成中包含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軟堅散結: 海藻味鹹性寒,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化瘀之效。三萸內消丸以治療肝鬱氣滯、痰濕凝結所致的乳房腫塊為主,海藻能有效化解乳房內的痰濕凝結,促進腫塊消散。
- 利水消腫: 海藻亦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乳房腫塊常伴有局部水腫,海藻可利水滲濕,消退水腫,減輕腫塊的壓迫感,輔助治療乳房疾病。
三萸內消丸中加入延胡索,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三萸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血瘀不通所致的脅肋疼痛、胸悶、月經不調等症。延胡索的活血止痛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疏肝解鬱:延胡索能疏肝解鬱,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香附等協同作用,共同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三萸內消丸
成份: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 食茱萸:溫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沙苑子: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川楝子: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海藻:清熱化痰、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清熱利尿、軟堅、消痰、利水。
-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 腎氣虛弱,受了風邪寒邪,凝聚成寒性疝氣,陰囊一邊墜脹,疼痛牽引到臍部和腹部,或者生瘡癤,時常流出黃色膿水。
方劑組成介紹:
- 川楝子: 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
- 陳皮: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大腹皮: 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 海藻: 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清熱利尿、軟堅、消痰、利水等功效。
- 桔梗: 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木香: 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青皮: 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肉桂: 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山茱萸: 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桃仁: 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五味子: 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吳茱萸: 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 茴香: 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 延胡索: 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 枳實: 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烏頭: 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沙苑子: 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三萸內消丸 」,主要成分是山茱萸、食茱萸、吳茱萸、桔梗、烏頭、茴香、沙苑子、青皮、肉桂、川楝子、桃仁、枳實、陳皮、木香、大腹皮、五味子、海藻、延胡索,主治功效是:腎氣虛弱,受了風邪寒邪,凝聚成寒性疝氣,陰囊一邊墜脹,疼痛牽引到臍部和腹部,或者生瘡癤,時常流出黃色膿水。
傳統服藥法
山茱萸2兩,食茱萸2兩,吳茱萸2兩,桔梗2兩,川烏2兩,茴香2兩,蒺藜2兩,青皮2兩,肉桂2兩,川楝2兩,桃仁1兩,枳實1兩,陳皮1兩,木香1兩半,大腹皮2兩半,五味子2兩半,海藻2兩半,延胡索2兩半。
上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萸內消丸具有溫腎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萸內消丸, 出處:《醫部全錄》卷二○四。 組成:山茱萸2兩,食茱萸2兩,吳茱萸2兩,桔梗2兩,川烏2兩,茴香2兩,蒺藜2兩,青皮2兩,肉桂2兩,川楝2兩,桃仁1兩,枳實1兩,陳皮1兩,木香1兩半,大腹皮2兩半,五味子2兩半,海藻2兩半,延胡索2兩半。 主治:腎虛受邪,結成寒疝,陰囊偏墜,痛引臍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