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茱萸內消丸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疼痛。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方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乾薑等也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吳茱萸的加入可與之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引起的疼痛症狀。
因此,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吳茱萸,可有效增強方劑的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功效,使其更能針對寒邪引起的胃痛症狀起到治療作用。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能起到溫中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 助消化,增進食慾:茴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此外,茴香還有開胃消食的功效,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狀。
因此,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茴香,既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又能助消化、增進食慾,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固澀精氣: 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對於肝腎虛損,精氣不足,導致的遺精滑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山茱萸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山茱萸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熟地黃、山藥等,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能夠相互協調,增強藥效。例如,山茱萸的收斂固澀作用,可以配合熟地黃的滋陰補血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腎虛精虧所致的遺精滑泄等症狀。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溫陽散寒、止痛止瀉之效。
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溫經通脈、化瘀止血之功效。
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茱萸、吳茱萸等配合,可增強溫陽散寒、止痛止瀉之力,有助於治療寒凝氣滯、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延胡索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疼痛。茱萸內消丸主治癥結積聚、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延胡索的加入能增強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延胡索還能疏肝解鬱、和胃止痛,對於肝氣鬱結、胃脘脹痛等症亦有療效。加味茱萸內消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肝氣鬱結,延胡索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緩解肝氣鬱結,增強療效。
加味茱萸內消丸方劑中加入黑牽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消積導滯: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導滯之效。對於積滯於腸胃,導致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改善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茱萸、黃芩等藥物具有清熱燥濕、止痛消腫之效。黑牽牛的加入,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排泄宿便,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積化滯的效果。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咳: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理氣止咳、化痰散結的作用。與方中茱萸、半夏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
- 降逆止嘔:橘紅還有降逆止嘔之效,可以幫助緩解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對於一些伴隨嘔吐的咳嗽患者,橘紅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提升療效。
總而言之,橘紅的加入不僅可以加強方劑的止咳化痰作用,還可以幫助緩解伴隨的嘔吐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與茱萸、香附等藥物配合,可增強行氣活血之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脅肋脹滿等症狀。
- 助消化,消食積:青皮亦有消食積、化癥結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食導滯。在加味茱萸內消丸中,與神曲、麥芽等藥物配合,能增強消食積、化瘀滯的作用,改善因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海藻,主要是利用其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效。
海藻味鹹,性寒,入肝、腎經。其性寒能清熱,鹹能軟堅,故能軟堅散結,消痰利水,適用於痰濕凝滯、瘰癧結核等症。
方中加入海藻,可以輔助茱萸、牡蠣等藥材,更好地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達到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的效果。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添加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之效,可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茱萸內消丸主治血瘀經閉、痛經、腹痛等,桃仁的加入有助於活血化瘀,促進經血流通,緩解疼痛。
- 潤腸通便:桃仁可潤腸通便,有助於清除腸道積滯,改善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茱萸內消丸中常加入其他潤腸通便的藥材,如大黃、枳實等,桃仁的加入可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促進排毒,改善便祕。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白蒺藜味辛性溫,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效。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平肝熄風,安神定志: 白蒺藜亦可平肝熄風,安神定志。對於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亦具一定的療效。
綜上,白蒺藜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更能輔助平肝熄風,安神定志,使方劑治療效果更為全面。
加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燥濕止瀉的功效。方中茱萸、吳茱萸皆偏溫燥,可助木香行氣散寒,緩解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疏肝理氣:木香入肝經,能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方中柴胡、川芎等藥材亦有疏肝理氣之效,與木香協同作用,可改善肝氣不舒導致的胸脅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主治功效
加味茱萸內消丸,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溫裡溫中、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受到邪氣入侵,邪氣滯留體內而引發疼痛,陰囊腫大,或出現濕疹,流出膿水等症狀。
海藻:性寒涼、味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清熱利尿、軟堅、消痰、利水等功效。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加味茱萸內消丸組方合理,諸藥合用,共奏溫裡溫中、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功。方中吳茱萸、茴香、山茱萸、肉桂、延胡索溫裡溫中,行氣活血,散寒止痛;黑牽牛、橘紅、青皮、海藻清熱利濕,化痰消腫;桃仁、白蒺藜、木香活血化瘀,消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溫裡溫中、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乾)1兩,舶上茴香(鹽炒)1兩,山茱萸(去核)1兩,馬蘭花(醋洗,焙)1兩,川棟子(取肉)1兩,官桂1兩,玄胡索(略炒)1兩,黑牽牛(炒,取頭末)1兩,橘紅1兩,青皮1兩,海藻(洗去咸鹽)1兩,桃仁(浸,去皮尖)半兩,白蒺藜(炒,去粗)半兩,木香半兩。
上為末,酒面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食前溫酒、鹽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茱萸內消丸,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六。 組成:吳茱萸(半酒半醋浸1宿,焙乾)1兩,舶上茴香(鹽炒)1兩,山茱萸(去核)1兩,馬蘭花(醋洗,焙)1兩,川棟子(取肉)1兩,官桂1兩,玄胡索(略炒)1兩,黑牽牛(炒,取頭末)1兩,橘紅1兩,青皮1兩,海藻(洗去鹹鹽)1兩,桃仁(浸,去皮尖)半兩,白蒺藜(炒,去粗)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腎虛爲邪所侵,留伏作痛,陰(疒頹)偏大,或生濕瘡,出膿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