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楝子丸

HUI XIANG LIAN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5%
胃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9%
肺經 9%
心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止痛消積: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消積之效。方中以其搭配茴香,可增強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脅肋脹痛、脘腹疼痛、食積不消等症。
  2. 治療蛔蟲病: 川楝子具有驅蟲作用,可用於治療蛔蟲病。方中加入川楝子,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減輕其對人體的危害,達到治療蛔蟲病的目的。

茴香楝子丸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辛香之氣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助藥力,增效力: 茴香與楝子搭配,能互相促進藥力,增強療效。茴香辛溫之性,可引導楝子的苦寒之性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止痛、消腫、殺蟲效果。

總而言之,茴香在茴香楝子丸中發揮著溫陽散寒、行氣止痛、助藥力等作用,與楝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吳茱萸性溫,味辛,歸脾、胃經,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之效。其與茴香、楝子等藥材配合,可溫暖脾胃,助消化,緩解寒邪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2. 理氣止痛:吳茱萸能行氣止痛,對於寒邪引起的脘腹冷痛、腸胃脹痛有較好的療效。配合茴香、楝子的理氣消積作用,可有效緩解腹部疼痛。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海藻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瘰癧等病症。茴香楝子丸主要治療小兒疳積,而疳積多由脾胃積熱引起,海藻可清熱解毒,輔助治療疳積。

二、軟堅散結: 海藻性滑,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可用於治療痰核、癭瘤等病症。小兒疳積常伴有脾胃虛弱、氣滯血瘀,海藻可軟堅散結,促進脾胃消化吸收,緩解疳積症狀。

綜上所述,海藻的加入,既可清熱解毒,又可軟堅散結,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小兒疳積的作用。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木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楝子苦寒,善於殺蟲止癢,但其性寒易傷脾胃,而木香可中和其寒性,並協同理氣止痛,緩解因蟲積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健脾助運:楝子雖然能殺蟲止癢,但也易傷脾胃,導致消化不良。木香能健脾助運,增強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提升治療效果,避免因脾胃虛弱而影響療效。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止痛之功效。茴香楝子丸主治濕熱下注,導致的陰囊腫痛、睪丸腫脹等症狀。澤瀉可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減輕腫脹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澤瀉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茴香、楝子等,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例如,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茴香、楝子等相配,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2. 引藥入肝: 肝主疏泄,喜涼惡熱。大青鹽味鹹,入肝經,可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直達肝臟,以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鹹味亦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的吸收利用。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瘀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茴香、楝子等,共同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效果,尤其針對肝氣鬱滯、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消積化瘀: 莪朮能消食積、化瘀血,與方中楝子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所致的積食、食積不消等症狀,同時也起到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氣止痛的功效。此方以楝子為主,善於驅蟲殺蟲,但對於積滯較重的患者,單用楝子效果可能不足,三稜的加入可輔助楝子消積化滯,促進蟲體排出,提高療效。
  2. 行氣止痛:三稜除了消積化滯外,亦能行氣止痛,可緩解因蟲體寄生引起的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此方主要針對小兒蛔蟲病,而蛔蟲常引起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三稜的加入可緩解這些症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 青皮味辛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之效。方中楝子苦寒,性偏寒涼,易傷脾胃,而青皮可助其行氣散結,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2. 助攻活血: 青皮亦有活血化瘀之功,與茴香、楝子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解除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青皮的加入,既可緩解楝子寒涼之性,又可增強方劑的理氣活血功效,使其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茴香楝子丸中加入黑牽牛,其主要原因在於黑牽牛的瀉下通便作用。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其可促進腸蠕動,利於排泄積滯於腸道中的宿便,對於因積滯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在茴香楝子丸中,黑牽牛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食積、宿食等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茴香楝子丸」,主要成分是:川楝子、茴香、吳茱萸、海藻、木香、澤瀉、大青鹽、莪朮、三稜、青皮、黑牽牛,主治功效是:諸疝證:是指各種疝氣證候羣。

以下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海藻:性寒涼、味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清熱利尿、軟堅、消痰、利水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總結:「茴香楝子丸」主要用於治療疝氣,具有活血化瘀、溫裏溫中、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是一味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1兩3錢,小茴香1兩半,吳茱萸2兩,海藻1兩,木香半兩,澤瀉半兩,青鹽3錢,蓬莪朮7錢半(醋炙),三稜7錢半(煨),青皮1兩,黑牽牛7錢(一半生用,一半炒用)。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空心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破氣、破血之弊,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茴香楝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七。 組成:川楝子1兩3錢,小茴香1兩半,吳茱萸2兩,海藻1兩,木香半兩,澤瀉半兩,青鹽3錢,蓬莪朮7錢半(醋炙),三棱7錢半(煨),青皮1兩,黑牽牛7錢(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主治:諸疝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