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茱丸

SAN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18%
胃經 12%
脾經 9%
肺經 9%
膀胱經 9%
心經 9%
膽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肝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三茱丸方劑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尿頻等症狀。
  2. 溫陽止瀉:山茱萸能溫腎陽,並能固澀腸胃,用於脾腎陽虛引起的慢性腹瀉,可起到溫陽止瀉的作用。

三茱丸方劑中,山茱萸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溫腎壯陽、固精止瀉的功效。

三茱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降逆:吳茱萸味辛、苦,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降逆之功效。三茱丸用於治療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吳茱萸的溫中散寒作用可直接針對病因,緩解不適。
  2. 助藥性,增強療效:三茱丸中其他藥物如乾薑、生薑,同樣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吳茱萸與之搭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溫中散寒的效果,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寒邪所致的消化不良。

三茱丸方劑中包含食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食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此方以其溫陽散寒,驅除寒邪,以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三茱丸中其他藥物如吳茱萸、草果等也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食茱萸與之配伍,可加強溫中散寒的效果,並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三茱丸方劑中包含黑牽牛,主要原因在於其 瀉下通便 的功效。黑牽牛性寒,味苦,入大腸經,能 強力瀉下,對於 積滯便祕 有效。

三茱丸方劑主治 積滯便祕,黑牽牛的加入,有助於 強力瀉下,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達到通便的目的。同時,黑牽牛也具有一定的 解毒 作用,可以 緩解因積滯引起的腹脹、腹痛 等症狀。

三茱丸方劑中包含川楝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止痛: 川楝子苦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消積的功效。三茱丸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脅肋疼痛、脘腹脹痛等症狀。川楝子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積化滯: 川楝子亦具消積化滯之效,能治療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三茱丸中亦含有其他消積化滯的藥物,如山楂、麥芽等,川楝子可助其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消積效果。

三茱丸方劑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效。對於寒邪客於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可起到溫陽散寒、補腎壯陽的作用。
  2. 溫腎助陽,利水消腫: 補骨脂亦具利水消腫功效,可溫腎助陽,利水通淋。對於腎陽不足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可起到溫腎利水、消腫止痛的作用。

三茱丸方劑中,補骨脂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溫腎助陽、散寒止痛、利水消腫的功效,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各種病症。

三茱丸方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青皮性辛溫,入肝經,善於疏肝理氣,解鬱消脹。三茱丸主治肝氣鬱結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青皮的加入有助於疏通肝氣,解除鬱結,從而達到緩解疼痛、促進消化等效果。
  2. 行氣止痛:青皮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三茱丸中其他藥物如香附、延胡索等也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青皮的加入則能加強其止痛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三茱丸方劑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可有效抑制熱毒上炎,並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血效果。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大青鹽與三茱丸中的其他藥材,如茱萸、黃芩等,具有協同作用,能增強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效果。同時,大青鹽的鹹味也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的發揮作用。

三茱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三茱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茴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促進消化。

2. 助消化: 茴香含有揮髮油,具有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三茱丸中加入茴香,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助消化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三茱丸 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黑牽牛、川楝子、補骨脂、青皮、大青鹽和茴香。

補骨脂 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

川楝子 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青皮 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山茱萸 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吳茱萸 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茴香 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三茱丸 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

  • 抗菌作用:三茱丸 中的某些成分,如山茱萸和吳茱萸,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種細菌和真菌的生長。

  • 抗炎作用:三茱丸 中的某些成分,如川楝子和補骨脂,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炎症反應。

  • 止痛作用:三茱丸 中的某些成分,如青皮和茴香,具有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

  • 理氣作用:三茱丸 中的某些成分,如山茱萸和吳茱萸,具有理氣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氣體,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 補益作用:三茱丸 中的某些成分,如山茱萸和吳茱萸,具有補益作用,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因此,三茱丸 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如小腸氣、外腎腫疼和腎癰。

傳統服藥法


山茱萸1兩,石茱萸1兩,吳茱萸1兩,金鈴子(取肉並皮)1兩,青皮(去瓤)1兩,舶上茴香1兩,馬藺花1兩。
上藥逐味於銀鈐內炒令香,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劑作服30-50丸,鹽、酒送下。年久不愈,5-7服,可除根。
方中馬藺花,原作「馬蘭」,據《普濟方》改。《百一》有小兒胎發(燒存性)一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茱丸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因此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三茱丸, 出處:《中藏經·附錄》。 組成:山茱萸1兩,石茱萸1兩,吳茱萸1兩,金鈴子(取肉并皮)1兩,青皮(去瓤)1兩,舶上茴香1兩,馬藺花1兩。 主治:小腸氣痛。

三茱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山茱萸、吳茱萸(湯洗7次)、食茱萸、青橘皮(去白)、茴香(微炒)、肉桂(去粗皮)、金鈴子(去核,炒)、陳橘皮(去白)、木香各等分。 主治:膀胱疝氣,時發疼痛,久而不除,漸至堅大。

三茱丸,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山茱萸2兩,吳茱萸2兩,食茱萸2兩,黑牽牛(炒熟),川楝子1兩(用斑蝥14個,去翅嘴,同炒赤色,去斑蝥),破故紙1兩7錢(炒香熟),青皮3兩,青鹽3兩,茴香3兩(微炒)。 主治:小腸氣,外腎腫疼;腎癰。

三茱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七。 組成:吳茱萸(水泡7次)1兩,家茱萸(陳者,加溫水洗去塵垢)1兩,山茱萸(去核)1兩,白蒺藜(炒,去刺)8錢,海藻8錢(洗去鹽)小茴香7錢(炒,入鹽少許),延胡索7錢5分,牙桔梗8錢5分,白茯苓7錢5分,川楝子(去核)兩半,五味子7錢5分,花青皮(去瓤)7錢5分。 主治:婦人茄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