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精丸

SHI J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7%
肝經 17%
腎經 11%
心經 8%
肺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十精丸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其辛溫之性可溫中散寒,用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等症。其苦燥之性可燥濕止瀉,用於脾胃虛寒、食少泄瀉等症。

十精丸主治脾胃虛寒、飲食不消、腹痛泄瀉等症,吳茱萸的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補脾益氣、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

十精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可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增進食慾。
  2. 助藥力,增效: 茴香氣味芳香,有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揮發和吸收,進而增強藥效。同時,茴香能與其他藥材相互協調,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

十精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補骨脂味辛、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之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痠軟、陽氣不足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溫脾止瀉: 補骨脂亦能溫脾暖胃,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功效。

因此,十精丸中加入補骨脂,旨在通過其溫腎壯陽、溫脾止瀉的功效,達到補益腎陽、溫暖脾胃的目的,以治療相關疾病。

十精丸中包含川楝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驅蟲止痛: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驅蟲止痛的功效。十精丸針對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川楝子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疼痛,並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二、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川楝子亦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十精丸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共同作用於體內濕熱,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十精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十精丸中加入陳皮,有助於理氣健脾,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藥物難以消化吸收,提高藥效。
  2. 行氣止痛: 陳皮能行氣止痛,緩解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避免藥物引起腹痛、腹脹等副作用。同時,陳皮還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物的療效。

十精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青皮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理氣止痛之功效。十精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狀,青皮可以幫助疏肝理氣,促進脾胃消化功能,緩解脹痛不適。
  2. 調和藥性:十精丸中包含多種藥材,部分藥性偏寒,青皮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而損傷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安全。

十精丸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健脾開胃。十精丸以補益脾腎為主,而脾虛濕困是常見的病機,蒼朮可助健脾燥濕,提升藥效。
  2. 祛風除濕:蒼朮亦有祛風除濕之功,可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改善因風濕所致的痺痛等症。十精丸常用於治療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等症,而風濕往往會加重病情,蒼朮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此類症狀。

十精丸中包含烏頭,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點特性: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痙: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強烈的祛風散寒、止痛止痙之效。對於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疼痛、痙攣等症,烏頭能夠有效地驅散寒邪,解除疼痛。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烏頭亦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效。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烏頭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因此,十精丸中加入烏頭,旨在發揮其祛風散寒、止痛止痙、活血化瘀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十精丸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高良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脘腹冷痛等症狀。十精丸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而高良薑正好可以溫補脾胃,促進消化吸收。
  2. 理氣止痛,活血化瘀:高良薑還有理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十精丸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搭配使用,高良薑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精丸」

十精丸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吳茱萸、茴香、補骨脂、川楝子、陳皮、青皮、蒼朮、烏頭、高良薑等。這些成分具有多種不同的功效,包括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

補骨脂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功效。性溫,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行氣除濕的作用。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性溫,味苦、辛,歸脾、肺、腎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

川楝子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性苦、寒,入肝、脾、大腸經,能驅蟲、殺蟲、止痛,常與檳榔、使君子等同用。川楝子性苦寒,功能清肝火、泄鬱熱、行氣止痛,適用於肝鬱化火引起的各種疼痛。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

高良薑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裡溫中、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青皮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吳茱萸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茴香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總結

中藥方劑「十精丸」由吳茱萸、茴香、補骨脂、川楝子、陳皮、青皮、蒼朮、烏頭、高良薑等多種藥材組成,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多種功效,可有效治療下肢長期寒冷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破故紙(炒)1兩,遠志(去心)1兩,白茯苓1兩,益智仁(炒)1兩,青鹽(炒,別研)1兩,菟絲子(酒浸)2兩,牛膝2兩,川當歸(酒浸1宿)2兩,石菖蒲(9節者)2兩,山茱萸(1方去菖蒲,加熟乾地黃)2兩。
升降陰陽,既濟水火,平補心腎。
上為細末,用豬腰子1只,去膜,和酒研細,煮面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50丸,食前鹽湯或溫酒送下;如小便赤而少,車前子湯送下;如心虛精神不定,用茯神湯送下;如夜間煩躁不得睡,用酸棗仁末調湯送下;如心氣盛塞,煎麥門冬湯送下,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男性勃起障礙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

相同名稱方劑


十精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煙霞聖效方》。 組成: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蓯蓉(以上2味酒浸1宿,焙乾)、桂心、甘菊花、川椒、乾山藥、白茯苓、柏子仁各等分。 主治:男子婦人久冷。

十精丸, 出處:《百一》卷十五。 組成:吳茱萸1兩,茴香1兩,台椒(3味同炒焦黃色)1兩,破故紙(炒)1兩,川楝子(去核,炒)1兩,陳皮1兩,青皮1兩,蒼朮1兩,大川烏(用青鹽炒赤色,去皮尖)1兩,良薑(炒)1兩。 主治:下部久冷。

十精丸,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枸杞子2兩,甘菊花2兩,菟絲子(酒煮,搗成餅)2兩,山茱萸3兩,天門冬3兩,白茯苓3兩,官桂4兩,淮熟地(用生者,酒蒸9次)4兩,肉蓯蓉(酒浸1宿)1兩,漢椒(去目)1兩。 主治:精寒陽萎。

十精丸, 出處:《百一》卷四。 組成:破故紙(炒)1兩,遠志(去心)1兩,白茯苓1兩,益智仁(炒)1兩,青鹽(炒,别研)1兩,菟絲子(酒浸)2兩,牛膝2兩,川當歸(酒浸1宿)2兩,石菖蒲(9節者)2兩,山茱萸(1方去菖蒲,加熟乾地黃)2兩。 主治:升降陰陽,既濟水火,平補心腎。主治:下虛上盛。

十精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官桂(木之精)、川椒(火之精。去目炒)、吳茱萸(土之精)、肉蓯蓉(水之精。酒浸3日,焙)、柏子仁(樹之精。洗,曬乾)、菟絲子(金之精,酒浸,焙乾)、白膠香(松之精)、菊花(日月精。曬乾)、枸杞子(火之精。溫酒浸,淨曬)、生熟地黃(地之精。酒浸曬乾)各等分。 主治:解毒。主治:酒食黃;風疾上壅下注,耳內虛鳴。

十精丸, 出處:《元和紀用經》。 組成: 十精丸(《元和紀用經》。)出處:《元和紀用經》。別名:保真丸組成:菟絲子(人精。酒浸1宿,濕搗)、甘菊花(目精。2味春加一倍)、五加皮(草精。去皮用)、柏子仁(本精。2味夏加)、白朮(日精)、人參(藥精。2味秋加)、石斛(山精。如金钗者,酥炙)、鹿茸(血精。酥炙)、巴戟(天精。紫色者,去心,酒浸1宿)、肉蓯蓉(地精。酒浸1宿,酒蒸用亦得。4味冬加)各等分。主治:溫平補益,大補虛冷,接引真氣。 。 主治:溫平補益,大補虛冷,接引真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