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茱萸內消丸」方劑中使用吳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溫中止痛: 吳茱萸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止痛,適用於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二、 降逆止嘔: 吳茱萸辛溫走降,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吳茱萸在「祕傳茱萸內消丸」中,發揮著溫中散寒、止痛降逆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引起的相關症狀。
祕傳茱萸內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中包含山茱萸,是因為它具有多種療效及重要的藥用價值。首先,山茱萸(學名:Cornus officinalis)在傳統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用於補益肝腎、滋陰潤燥。
其次,山茱萸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有機酸、黃酮類以及多糖,這些成分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對於消除體內的毒素和自由基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山茱萸被認為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症狀尤為有效。
再者,祕傳茱萸內消丸的主要針對病症往往與脾胃功能失調、內熱等有關,山茱萸的燥濕化痰、行氣解鬱的性質能有效調理脾胃,促進消化,進而增強療效。因此,山茱萸在此方中的使用,是結合其藥理特性與治療需求的全面考量。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蟲止痛: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經,具有驅蟲、消積、止痛之效。該方劑旨在治療肝膽濕熱、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川楝子可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消解積滯,緩解疼痛。
- 疏肝理氣: 川楝子亦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胸脅脹痛、食慾不振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茱萸、枳殼等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
「祕傳茱萸內消丸」方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陽散寒,助藥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有助於藥性發揮,增強藥效。此方可能因其他藥材屬性偏寒涼,故加入肉桂以平衡藥性,避免寒涼傷陽。
- 溫經通絡,止痛: 肉桂有溫經通絡之效,可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此方可能針對某些寒凝血瘀導致的病症,加入肉桂以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祕傳茱萸內消丸」方劑中含有「黑牽牛」的原因,主要在於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用於治療便祕、積滯、腹脹等症。
黑牽牛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消積化滯。其強烈的瀉下作用,可將腸道內積存的宿便、食積等排出,達到通便、消積的效果。同時,黑牽牛也可引導藥力下行,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然而,黑牽牛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此方可能主治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胃脘疼痛、腹痛、食積等症狀,茴香的溫散之性有助於溫暖脾胃,消散寒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助消化,行氣消食: 茴香還有助消化、行氣消食的作用。對於食積不化、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吸收,達到改善食慾、減輕腹脹的效果。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延胡索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延胡索,可以疏通氣血,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 舒肝解鬱:延胡索能疏肝解鬱,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心煩氣悶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祕傳茱萸內消丸可能針對的是肝鬱氣滯導致的內消症狀,而延胡索則有助於疏解肝氣,改善症狀。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消積化滯: 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消積化滯的作用。能疏肝理氣,解除因氣滯所致的腹脹、胸悶等症狀。同時,還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對於食積不化、腹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 輔助茱萸,增強藥效: 橘皮與茱萸相配,能相輔相成,增強藥效。茱萸辛溫燥烈,而橘皮性溫和,能緩解茱萸的燥性,使其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同時,橘皮的理氣作用,也能幫助茱萸更好地發揮其散寒止痛的作用。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積:青皮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化痰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痰飲內停所致的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青皮能起到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 協同作用:青皮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茱萸、枳殼等,共同發揮理氣解鬱、消食化積的作用,相互協同,增強藥效,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祕傳茱萸內消丸」方劑中加入「海藻」,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軟堅散結: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有其他藥材導致結塊或痰濕,海藻可以幫助化解這些問題,促進藥效發揮。
- 清熱解毒: 海藻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消除體內熱毒,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海藻的加入有助於提高「祕傳茱萸內消丸」的藥效,使其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肺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桃仁,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 軟堅散結: 桃仁可軟化堅硬的腫塊,有助於消散內部積聚的病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白蒺藜性平,味辛,入肝經,能疏通肝氣鬱結,緩解肝臟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同時,白蒺藜亦具有利濕通絡的作用,可幫助肝經氣血流通,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肝臟疾病的目的。因此,白蒺藜在祕傳茱萸內消丸中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利濕通絡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此方中木香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疏肝理氣,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 燥濕健脾:木香亦有燥濕健脾之功,可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對於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木香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祕傳茱萸內消丸,由吳茱萸、山茱萸、川楝子、肉桂、黑牽牛、茴香、延胡索、橘皮、青皮、海藻、桃仁、白蒺藜、木香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補腎祛邪、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腎臟疼痛、陰囊腫大、生瘡流黃水等病症。
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海藻性寒涼、味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清熱利尿、軟堅、消痰、利水等功效。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白蒺藜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具有疏風散寒、清熱化痰、利尿通淋、益氣養陰、明目益精等功效。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的各味中藥相互配合,具有補腎祛邪、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腎臟疼痛、陰囊腫大、生瘡流黃水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乾)1兩,山茱萸(蒸,去核)1兩,馬蘭花(醋浸,焙)1兩,川楝子(蒸,去皮核)1兩,官桂1兩,黑牽牛(炒,取末)1兩,舶上茴香(用鹽炒)1兩,延胡索(略炒)1兩,橘皮1兩,青皮(去白)1兩,海藻(浸,洗去咸,焙)1兩,桃仁(浸,去皮,炒)半兩,白蒺藜(炒,杵去刺)半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茱萸內消丸,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吳茱萸(半酒半醋浸1宿,焙乾)1兩,山茱萸(蒸,去核)1兩,馬蘭花(醋浸,焙)1兩,川楝子(蒸,去皮核)1兩,官桂1兩,黑牽牛(炒,取末)1兩,舶上茴香(用鹽炒)1兩,延胡索(略炒)1兩,橘皮1兩,青皮(去白)1兩,海藻(浸,洗去鹹,焙)1兩,桃仁(浸,去皮,炒)半兩,白蒺藜(炒,杵去刺)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腎虛爲邪所襲,留伏作痛,陰(疒頹)偏大,或生瘡出黃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