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茱楝香殼丹
SI ZHI ZHU LIAN XIANG K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四八引《德生堂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降逆的功效。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吳茱萸還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脅痛、嘔吐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吳茱萸在四制茱楝香殼丹中發揮著溫中散寒、止痛、降逆的作用,為治療寒邪客於中焦、脾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症狀提供重要藥力支持。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澤瀉,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的功效。方劑中茱楝、香殼等藥物燥性較強,容易造成內熱,澤瀉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
二、 引藥下行: 澤瀉性輕,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引藥下行的功效。方劑中茱楝、香殼等藥物需要下行至腸道發揮作用,澤瀉可以引導藥物下行,增強藥效。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驅蟲止痛: 川楝子性苦寒,具有驅蟲止痛之效,能有效治療蟲積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功效與方劑中其他驅蟲止痛藥物如香附、檳榔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驅蟲止痛的功效。
- 疏肝理氣: 川楝子亦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其與方劑中的香附、枳殼等藥物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疏肝理氣,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茱萸、楝皮等藥材偏寒涼,可能導致氣滯,枳殼可協同疏肝理氣,改善氣機鬱滯,緩解疼痛。
- 降逆止嘔,助消化: 枳殼亦具有降逆止嘔、助消化的功效,可緩解因氣機不暢、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腹脹等症狀。配合茱萸、楝皮等藥材,可更有效地消食化積,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整體療效。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方中茱楝、香殼等藥物皆具苦寒之性,易傷脾胃,而木香可中和其寒性,並調和氣血,減輕其對胃腸的刺激,同時緩解因寒氣凝滯而導致的疼痛。
- 降逆止嘔: 茱楝、香殼等藥物可清熱燥濕,但其苦寒之性亦可能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木香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起到穩定胃氣,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導致的嘔逆的作用。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脾胃: 陳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茱楝、香殼等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而陳皮的加入可緩解寒涼之性,促進藥物有效吸收,並增強其藥效。
2.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 陳皮能疏肝解鬱,和胃降逆,有助於緩解藥物可能引起的胃氣不舒、胸悶氣滯等不適。此外,陳皮的加入還能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寒涼之氣過度刺激脾胃。
四制茱楝香殼丹方中加入青皮,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消積: 青皮性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與茱萸、楝實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助於消食導滯,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 疏肝理氣: 青皮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對於肝脾不和、胸脅脹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配合香殼、半夏等藥材,可促進氣機運行,改善胸悶氣短等不適。
四制茱楝香殼丹方中包含茴香,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之效。
茴香味辛、性溫,入脾、肝、腎經,具有溫腎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茱楝、香殼為君藥,用以驅蟲消積,但可能造成脾胃寒凝,影響藥效發揮。因此,加入茴香可溫脾暖胃,促進藥物吸收,並緩解驅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使藥效更顯著。同時,茴香還能協助茱楝、香殼驅除寄生蟲,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四制茱楝香殼丹方劑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醒脾開胃,化濕止嘔: 石菖蒲性辛溫,具有開竅醒脾、化濕止嘔之效。茱楝香殼丹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食積不化、嘔吐腹瀉等症,石菖蒲可健脾開胃,促進消化,並有助於止嘔止瀉,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二、理氣開竅,清熱解毒: 石菖蒲還具有理氣開竅、清熱解毒之功效。茱楝香殼丹中含有香附、枳實等理氣藥,而石菖蒲可助其理氣開竅,疏通經絡,並可清熱解毒,減輕因濕熱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止癢:檳榔性溫,味苦,具有驅蟲止癢的功效。可驅除體內寄生蟲,同時能止皮膚瘙癢,配合茱萸、楝皮等藥物,共同發揮驅蟲止癢的作用。
- 消積化滯:檳榔能消食積、化痰滯,有助於促進消化,解除腸胃不適,配合香殼、陳皮等藥物,共同起到消積化滯的功效。
因此,檳榔在四制茱楝香殼丹中,既能驅蟲止癢,又能消積化滯,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達到治療目的。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三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破瘀散結之功效。方中茱楝、香殼等藥材多偏寒涼,三稜的溫性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同時也能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 消積化瘀:三稜具有破瘀散結之效,可消散因瘀血阻滯而形成的積塊,與方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消積化瘀、活血通絡的目的。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桃仁,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茱楝香殼丹中含有多種藥材,可能會造成瘀血阻滯,而桃仁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 軟堅散結: 桃仁亦有軟堅散結之效,可協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消除腫瘤或積聚物,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因此,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桃仁,旨在提高藥效,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萆薢,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消腫的功效。
萆薢性味甘淡,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消腫、舒筋活絡之效。方中以茱楝香殼為主,善於清熱燥濕,但其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萆薢的加入,可以健脾利濕,平衡茱楝香殼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同時也加強了利水滲濕的功效,使方藥整體療效更佳。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莪朮具有行氣解鬱、破血消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此方治病主要針對肝膽濕熱、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而莪朮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疼痛症狀。
- 消積化瘀,活血止痛:莪朮有消積化瘀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對於因積食、瘀血所致的疼痛也有較好療效。此方中,茱楝、香殼等藥物也具有消積化瘀的作用,而莪朮則能加強此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茱楝香殼丹主治寒濕凝滯,氣血不通之症,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 助藥力,增效力: 肉桂性溫,可以助其他藥物發揮效力。茱楝香殼丹中包含一些寒涼性質的藥物,如茱萸、楝皮等,肉桂的溫性可以緩解寒涼藥物的寒性,使其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四制茱楝香殼丹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方中茱楝、香殼等藥性偏寒涼,易傷脾胃,茯苓可健脾和胃,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
- 利水滲濕: 方中茱楝、香殼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之效,但同時也易導致體內水液運行不暢,茯苓能利水滲濕,幫助藥物有效地排出體外,避免積聚在體內,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藥效。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包含乳香,主要是因為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的樹脂,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藥理研究表明,乳香具有抗炎、抗氧化、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在四制茱楝香殼丹中,乳香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同時,乳香的溫性還能緩解其他藥物的寒性,使藥效更加溫和。
四制茱楝香殼丹中加入荔枝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增強驅蟲功效: 荔枝核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驅蟲止痛之效。其與方中其他驅蟲藥材如茱萸、楝實等協同作用,可增強驅除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的效果。
二、理氣止痛: 荔枝核還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與方中其他理氣藥材如香殼、檳榔等配合使用,可增強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綜上所述,荔枝核在四制茱楝香殼丹中發揮着重要的驅蟲和止痛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蟲積腹痛等病症。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兩(分作4份,1份裝帶尿豬尿胞,酒浸者;1份醋浸;1份童子小便浸;1份鹽炒),澤瀉4兩,川楝子49個(巴豆20個炒黃,去巴豆),枳殼3兩(去瓤,炒),木香3兩,陳皮3兩,青皮3兩,茴香3兩(鹽炒),石菖蒲3兩(炒),檳榔3兩,三稜3兩(煨),桃仁3兩(去皮,炒),萆薢3兩,蓬莪朮3兩(煨),官桂3兩,白茯苓3兩,乳香3兩(別研),荔枝核49枚。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經虛寒、下元虛冷、小腸疝氣、陽事衰敗等症。但本方中含有吳茱萸、川楝子、枳殼、木香、陳皮、青皮、茴香、石菖蒲、檳榔、三稜、桃仁、萆薢、莪朮、肉桂、茯苓等十三味中藥,其中吳茱萸、川楝子、枳殼、木香、陳皮、青皮、茴香、石菖蒲、檳榔、三稜、桃仁、萆薢、莪朮、肉桂等十三味中藥均有辛溫燥烈之性,因此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制茱楝香殼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八引《德生堂方》。 組成:吳茱萸1兩(分作4份,1份裝帶尿豬尿胞,酒浸者;1份醋浸;1份童子小便浸;1份鹽炒),澤瀉4兩,川楝子49個(巴豆20個炒黃,去巴豆),枳殼3兩(去瓤,炒),木香3兩,陳皮3兩,青皮3兩,茴香3兩(鹽炒),石菖蒲3兩(炒),檳榔3兩,三棱3兩(煨),桃仁3兩(去皮,炒),萆薢3兩,蓬莪朮3兩(煨),官桂3兩,白茯苓3兩,乳香3兩(别研),荔枝核49枚。 主治:腎經虛寒,下元虛冷,小腸疝氣,陽事衰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