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白茅根、 瞿麥、 茯苓、 車前、 人參、 滑石、 通草、 麥冬、 炙甘草。
血淋,加淮牛膝。
加燈心數莖,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茅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白茅根(細銼)5兩。 主治:熱淋,小便赤澀不通。
白茅根湯, 出處:《胎産秘書》卷下。 組成:白茅根、瞿麥、茯苓、車前、人參、滑石、通草、麥冬、炙甘草。 主治:産後小便數淋。
白茅根湯, 出處:《聖惠》卷五十八。 組成:滑石半兩,芭蕉根半兩,蓮子草1兩,白茅根1兩半(銼)。 主治:熱淋澀痛,熱極不解。
白茅根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白茅根1握,麥門冬1兩(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淡竹茹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生薑半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主治:乳石發動,虛熱,痰飲嘔逆,不可飲食。
白茅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白茅根(銼)3兩,秦艽(去苗土)1兩半,茵陳蒿1兩半,犀角(鎊)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朴消(研)2兩,赤芍藥2兩,大黃1兩,麥門冬(去心,生用)2兩半。 主治:心脾熱壅,小便赤澀,皮肉發黃,目黃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