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竹茹湯

YI WEI ZHU R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續易簡》卷六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21%
肺經 20%
心經 13%
膀胱經 7%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一味竹茹湯,據《醫宗金鑑》記載,主要由竹茹單味藥材構成,用於治療因熱痰阻滯所導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然而,在臨床應用上,為了增強療效或兼顧患者體質,有時會加入人參作為輔助。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在一味竹茹湯中加入人參,能有效補充患者因長時間疾病消耗而虛弱的體力,尤其對於體質虛弱、氣血兩虧的患者而言,能幫助恢復正氣,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時,人參還能協同竹茹,調和中焦,使清熱化痰之力更為平穩,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脾胃之氣,確保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與舒適性。總體來說,人參的加入,使得一味竹茹湯在清熱化痰的基礎上,兼顧了補氣養身的作用,提升了整體的治療效果。

一味竹茹湯為一方簡單而專精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竹茹。然而,在提到該方劑的組成時提及了白朮,這可能是出於記憶錯誤或是對於方劑配方的誤解。一味竹茹湯本來是單純由竹茹組成,用於治療如噁心、嘔吐等症狀,特別是在妊娠期間出現的不適。

若要將白朮加入一味竹茹湯之中,則會改變其原有的療效特徵。白朮是一味常用的健脾利濕藥物,具有補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濕滯所致的腹瀉、食少體倦等症狀。從中醫理論來看,若將白朮加入一味竹茹湯中,可能是為了增強整體的健脾和胃作用,尤其在患者同時伴有脾虛濕滯的情況下。但這樣的調整已超出原方範疇,應視為新方或變方,使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及醫師指導來決定是否適用。

一味竹茹湯在傳統中醫學中是一種用於治療因熱痰或胃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噁心、嘔吐、口乾舌燥等。方中主藥竹茹,性味甘、淡、微寒,能清熱化痰,和胃止吐,其纖維質還能吸附胃腸道內的異物,起到清潔作用。

加入麥門冬(麥冬)為輔,是因為麥門冬具有滋陰潤燥、清肺生津的功效。在一味竹茹湯中,麥門冬能補足竹茹可能存在的涼性過強導致的損傷津液之虞,使方劑在清熱化痰的同時,不會過度傷害體內的津液。此外,麥門冬還能增強肺胃的滋潤,對因熱病後或久病津虧所致的咽乾、咳嗽等症有良好療效,使一味竹茹湯的應用範圍更廣泛,適應症更多樣。兩藥相配,既增強了清熱化痰之力,又兼顧了保護津液,顯示出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

「一味竹茹湯」並非包含橘紅的方劑,而是單味藥方,僅由竹茹一味藥物組成。竹茹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降逆的功效。其用於治療熱痰壅肺、咳嗽氣喘、嘔吐呃逆等症。

至於橘紅,性溫,味辛,歸肺經,擅長理氣止咳、化痰散結。其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並非一味竹茹湯的組成藥物。

一味竹茹湯在傳統中醫學中,是用於清熱化痰、止嘔降逆的方劑。其主藥竹茹,性寒味甘,能清熱化痰,止吐安胃,常被用於治療因熱痰內盛所導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加入厚朴這味藥材,則是取其燥濕消滯、行氣寬中的特性。

厚朴,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它能夠行氣寬中,消除脹滿,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嘔吐有很好的療效。在一味竹茹湯中,厚朴與竹茹相配伍,一方面可以增強竹茹止嘔的效果,另一方面,厚朴的行氣作用可以幫助改善因氣滯引起的不適,使整個方劑在清熱化痰的基礎上,更具有調理氣機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胃腸道,既能清熱止嘔,又能行氣消滯,是治療胃腸道熱盛、氣滯所致症狀的有效組合。

一味竹茹湯的組成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竹茹的寒涼之性: 竹茹性寒涼,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止嘔、降逆止咳之效。但若單用竹茹,容易傷及脾胃陽氣,導致脾胃虛寒。而生薑性溫,入肺胃經,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有助於緩解竹茹的寒涼之性,避免其對脾胃的損傷。
  2. 增強止嘔效果: 生薑具有止嘔作用,可以與竹茹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嘔的效果。竹茹善於降逆止嘔,而生薑則能和胃止嘔,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抑制嘔吐,緩解噁心反胃等症狀。

一味竹茹湯在中醫方劑中是一種針對特定症狀如咳嗽、噁心等的治療方劑。竹茹為一味清熱化痰、止嘔之佳品,而在此方中加入赤茯苓,其目的主要在於增強利水滲濕與安神的功效。赤茯苓為茯苓的一種,色偏紅,性味甘淡,歸心、脾、腎經,擅長利水而不傷正氣,能有效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水分,減少水濕停留所引起的各種不適。此外,赤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對於因水濕內停而影響心神的情況尤為適用。因此,在一味竹茹湯中加入赤茯苓,不僅能夠輔助竹茹更好地發揮清熱化痰的效果,還能通過其自身的特性,進一步改善患者因為水濕問題導致的相關症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一味竹茹湯,顧名思義,僅以竹茹一味藥材組成。竹茹,為竹子的乾燥莖鞘,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功效主要在於清熱化痰、止嘔降逆。

為何僅用竹茹即可成方?因為竹茹具備多種功效,可針對單一病症進行治療。其清熱化痰,能有效治療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而止嘔降逆,則可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因此,一味竹茹湯能有效針對單純的熱性咳嗽或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以簡潔有效的方劑,達到治療目的。

一味竹茹湯為一簡易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竹茹,輔以甘草。竹茹性寒味甘淡,能清熱化痰、止嘔寧心;而加入甘草,不僅因為其味甘平和,能夠調和諸藥,更因其本身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之效,可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在一味竹茹湯中,甘草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減輕竹茹可能對脾胃產生的寒涼刺激,避免患者因藥物過於寒涼而導致脾胃受損;另一方面,甘草還能夠提升竹茹的清熱化痰作用,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此外,甘草還具有一定的調和性質,可以協調竹茹與人體之間的關係,使得藥效更加圓融和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總體而言,一味竹茹湯中加入甘草,既考量了藥性的相輔相成,也兼顧了藥效的全面提升,是一種合理且有效的配伍方式。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一味竹茹湯 」

中藥方劑「 一味竹茹湯 」,主要成分是:人參,白朮,麥門冬,橘紅,厚朴,生薑,赤茯苓,竹茹,甘草,具有補氣、健脾、止吐、安神等功效,主治孕婦妊娠初期,飲食不規律,出現噁心、嘔吐、頭痛、忽冷忽熱、四肢無力、煩悶等症狀。

方劑組成:

  1. 人參: 補氣益血、強心安神,能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2. 白朮: 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常治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3. 麥門冬: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常治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4. 橘紅: 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常治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5. 厚朴: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常治氣滯血瘀、痰濕阻滯、脘腹脹滿、疼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6. 生薑: 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7. 赤茯苓: 健脾補氣、利水滲濕、益氣安神, 常治脾虛氣弱、水腫、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食慾不振等症狀。

  8. 竹茹: 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常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9.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一味竹茹湯 」具有補氣、健脾、止吐、安神等功效,主治孕婦妊娠初期,飲食不規律,出現噁心、嘔吐、頭痛、忽冷忽熱、四肢無力、煩悶等症狀。方劑組成包括人參、白朮、麥門冬、橘紅、厚朴、生薑、赤茯苓、竹茹、甘草等中藥材,具有清熱化痰、補氣健脾、止嘔安神等功效,可緩解孕早期不適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白朮1兩,麥門冬1兩,橘紅1兩,厚朴(去皮,薑汁制)半兩,赤茯苓半兩,炙甘草1分,淡竹茹1團如彈子大。
上銼散。
每服4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時頻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一味竹茹湯, 出處:《續易簡》卷六。 組成:人參1兩,白朮1兩,麥門冬1兩,橘紅1兩,厚朴(去皮,薑汁制)半兩,赤茯苓半兩,炙甘草1分,淡竹茹1團如彈子大。 主治:婦人初妊,擇食,嘔逆,頭痛,寒熱間作,四肢不和,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