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理中湯

MAI MEN DONG LI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4%
脾經 21%
心經 12%
膀胱經 3%
腎經 3%
肝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麥門冬理中湯中含有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清心除煩,對於肺燥津傷,咳嗽氣喘,心煩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養胃生津:麥門冬亦有養胃生津之效,可緩解口乾舌燥、胃陰不足等症狀,與理中湯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補益脾胃,滋陰養胃,改善脾胃虛弱,飲食不佳等情況。

因此,麥門冬在麥門冬理中湯中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和胃:麥門冬性寒,理中湯本身也偏寒涼,易傷脾胃陽氣。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與麥門冬相配,可溫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胃,增強補益效果。
  2. 助藥力:生薑能解表散寒,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療效。麥門冬滋陰潤肺,與生薑同用,可使藥力更強,更快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生薑在麥門冬理中湯中起著溫中和胃、助藥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補中益氣: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易吸收,進而提高療效。
  2. 和中緩急,止瀉固精: 麥門冬理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而白朮可和中緩急,止瀉固精,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提高患者體質。

總體而言,白朮的加入,一方面增強了藥物的吸收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藥物的療效,使麥門冬理中湯的功效更加完善。

麥門冬理中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麥門冬性寒,理中湯性溫,甘草性甘平,能夠中和藥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寒熱之邪傷及脾胃。

2. 緩解藥物毒性: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緩解麥門冬和理中湯其他藥材的可能毒性,並增強其療效。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

綜上所述,甘草在麥門冬理中湯中起到調節藥性、緩解毒性等重要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麥門冬理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陰不足的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益陰、健脾益胃之功效,可與麥門冬等藥物協同作用,補益脾胃,提升正氣,從而改善患者的氣陰兩虛狀態。
  2. 扶正祛邪:人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扶持正氣,抵抗外邪侵襲。脾胃虛弱者容易感受外邪,人參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情加重。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補益之效:麥門冬理中湯以補脾胃、益氣陰為主,而茯苓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加入茯苓,能增強補脾效果,使補益之氣更易於運化,並促進水濕代謝,防止脾胃濕困。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麥門冬性寒,理中湯性溫,加入茯苓,其甘淡之性,可以調和藥性,使寒溫得宜,更能溫和脾胃、補益氣陰,達到最佳療效。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是為了理氣和胃,協調藥性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的功效。方中麥門冬、人參、甘草等藥性偏寒涼,橘皮的加入可以緩解寒涼之性,防止藥性過於寒涼而傷脾胃。同時,橘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此外,橘皮還可以緩解麥門冬滋陰潤肺可能帶來的痰濕積聚,使藥效更加全面。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竹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化痰、止嘔的功效。方中麥門冬甘寒滋陰,但單用易傷脾胃,而理中湯溫中健脾,容易導致痰熱壅盛。加入竹茹可以協同麥門冬清熱化痰,避免痰熱停滯,引發咳嗽、胸悶等症狀。
  2. 和胃降逆:竹茹入胃經,能降胃氣,對於胃熱引起的嘔吐、泛酸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方中理中湯溫中健脾,但若脾胃虛弱,容易導致胃氣上逆。加入竹茹可以和胃降逆,避免胃氣上逆,導致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

因此,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竹茹,既能清熱化痰,又能和胃降逆,使方劑療效更佳。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蘆根,主要考量其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麥門冬理中湯以溫補脾胃為主,但部分患者可能伴隨口渴、心煩等熱象。蘆根性寒,能清熱除煩,生津止渴,正好可緩解這些症狀,使方劑更能針對患者的個別情況,達到更佳的療效。

此外,蘆根還有利尿消腫之效,可避免溫補藥物造成的水濕停滯,維持機體的平衡。因此,蘆根的加入可謂是麥門冬理中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麥門冬理中湯中加入玉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 玉竹味甘性涼,能滋陰潤燥,與麥門冬、人參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補氣養陰之效。由於本方主治脾胃虛寒,氣陰兩虛,因此加入玉竹,可緩解因脾胃虛寒導致的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
  2. 和中健脾: 玉竹亦能益氣生津,和中健脾,與理中湯中的甘草、生薑等藥物相輔相成,進一步增強脾胃功能,達到健脾益氣、化痰止咳之效。

主治功效


麥門冬理中湯:

麥門冬理中湯組成:麥門冬、生薑、白朮、甘草、人參、茯苓、橘皮、竹茹、蘆根、玉竹。

麥門冬理中湯主治:上焦有熱,腹部脹滿、不思飲食,或吃下去先吐出來,然後才排出,手肘和肋骨疼痛。

藥材介紹:

1. 甘草:

  • 性味:甘平。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適用症狀: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2. 生薑:

  • 性味:辛溫。
  • 功效: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適用症狀:感冒、頭痛、咳嗽、咽喉炎、消化不良、腹瀉、嘔吐、肌肉疼痛、關節炎、風濕等。

3. 白朮:

  • 性味:苦甘溫。
  • 功效:補氣健脾、利水消腫、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適用症狀: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腹脹腹瀉、水腫、盜汗、自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風濕疼痛、關節炎等。

4.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 功效: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適用症狀: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脾虛諸證、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

5. 蘆根:

  • 性味:寒甘。
  • 功效:清熱利尿、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解酒毒、透疹、止咳平喘。
  • 適用症狀: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肺熱咳嗽、痰黃稠、外感風熱、身熱咳嗽等。

6. 麥門冬:

  • 性味:甘寒。
  • 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適用症狀: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咳嗽、氣喘、心悸、失眠、煩躁、身熱、神昏等。

7. 人參:

  • 性味:甘微溫。
  • 功效: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適用症狀:疲勞、倦怠、氣短、食慾不振、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盜汗、陽痿、早洩、月經不調、閉經等。

8. 竹茹:

  • 性味:涼甘。
  • 功效: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
  • 適用症狀: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

9. 橘皮:

  • 性味:辛溫。
  • 功效: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適用症狀: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腹脹、消化不良、嘔吐、肌肉疼痛、關節炎、風濕等。

10. 玉竹:

  • 性味:微寒甘。
  • 功效: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和除煩。
  • 適用症狀:陰虛液虧、肺燥咳嗽、胃陰不足、口渴喜飲、煩熱不安、心悸失眠多夢等。

傳統服藥法


生麥門冬1升,生薑4兩,白朮5兩,甘草2兩(炙),人參3兩,茯苓2兩,橘皮3兩,竹茹1升,生蘆根1升,蒓心5合,萎蕤3兩,廩米1升。上切。
以水1鬥5升,煮取3升,分3服。
忌海藻、菘菜、大醋、桃李、雀肉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麥門冬理中湯是一首治療胃熱上逆的方劑,因此不宜在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情況下使用。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神經性厭食症胃腸脹氣食慾不振

相同名稱方劑


麥門冬理中湯, 出處:《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組成:生麥門冬1升,生薑4兩,白朮5兩,甘草2兩(炙),人參3兩,茯苓2兩,橘皮3兩,竹茹1升,生蘆根1升,莼心5合,萎蕤3兩,廪米1升。 主治:上焦熱,腹滿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後下,肘脅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