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嘔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嘔逆(Nausea and Vomiting)

嘔逆,又稱嘔吐,是一種胃中食物上逆而出的症狀,常伴有噁心、反胃等不適感。嘔逆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胃腸道疾病、內臟器官疾病和精神因素等。

嘔逆的病因病機

  1. 胃腸道疾病:最常見的引起嘔逆的原因是胃腸道疾病,例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腸道腫瘤。

  2. 內臟器官疾病:肝炎、膽囊炎、胰腺炎、心臟病和肺部疾病等內臟器官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嘔逆。

  3. 精神因素:緊張、焦慮和抑鬱等精神因素也可以引起嘔逆。

  4. 其他原因:妊娠、中毒和藥物副作用等也可以引起嘔逆。

嘔逆的臨床表現

嘔逆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胃中食物上逆而出,常伴有噁心、反胃等症狀。嘔逆的程度輕重不一,輕微的嘔逆可能只有輕微的噁心和反胃,而嚴重的嘔逆則可能出現劇烈的嘔吐,甚至帶有血液或膽汁。

嘔逆的診斷

嘔逆的診斷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嘔吐的程度、頻率、性質和伴隨症狀等。必要時可以進行胃鏡檢查來明確病因。

嘔逆的治療

嘔逆的治療應該根據病因進行。如果嘔逆是由胃腸道疾病引起的,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嘔逆是由內臟器官疾病引起的,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嘔逆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應該給予心理治療;如果嘔逆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應該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嘔逆的預防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

  2. 戒菸戒酒。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精神刺激。

  4.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