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和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和胃

和胃,中醫治療學術語,又稱和中,是治療胃氣不和的方法。胃氣不和則升降功能失常,症見胃脘脹悶,噯氣吞酸,呃逆噁心,厭食,舌淡苔白等。常用藥物有陳皮、半夏、木香、砂仁、枳殼、香櫞、佛手等。

和胃的關鍵在於調理胃氣,使其升降正常。胃氣升降失常則會出現胃脘脹悶、噯氣吞酸、呃逆噁心、厭食等症狀。

和胃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飲食調理: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油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陳皮、半夏、木香、砂仁、枳殼、香櫞、佛手等。
  • 針灸治療:常用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天樞、豐隆等。
  • 按摩治療:常用手法有揉腹、按摩足三里等。

和胃是中醫治療胃病的重要方法,通過調理胃氣,使其升降正常,可以有效緩解胃脘脹悶、噯氣吞酸、呃逆噁心、厭食等症狀。

和胃的古籍記載

《黃帝內經》中記載:「胃者,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關鍵,百病之原藪也。」「胃氣和則五臟安,胃氣不和則百病生。」

《傷寒雜病論》中記載:「胃不和則嘔吐,不降則噫氣,不腐則吞酸。」

《金匱要略》中記載:「和胃降逆,開鬱導滯,消食化積。」

《脾胃論》中記載:「和胃者,調理胃氣,使其升降正常也。」

《醫宗金鑒》中記載:「和胃者,調理胃氣,使其升降正常,以達到和中安胃之目的也。」

和胃的臨床應用

和胃在中醫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可以用於治療胃脘脹悶、噯氣吞酸、呃逆噁心、厭食等症狀。常用藥物有陳皮、半夏、木香、砂仁、枳殼、香櫞、佛手等。

和胃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通過飲食調理、針灸治療、按摩治療等方法進行。

和胃是中醫治療胃病的重要方法,通過調理胃氣,使其升降正常,可以有效緩解胃脘脹悶、噯氣吞酸、呃逆噁心、厭食等症狀。

和胃的注意事項

使用和胃藥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不可隨意亂用。
  2. 要注意用藥的劑量和頻次,不可過量或過頻。
  3.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等對某些和胃藥物可能有禁忌。
  4. 注意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如腹瀉、便祕等。

和胃是中醫治療胃病的重要方法,使用和胃藥物時要注意上述事項,以避免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