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枳殼湯
HOU PU ZHI K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厚朴燥濕化痰:厚朴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痰濕阻滯、胸悶氣喘等症狀,厚朴能有效化解痰濕,通暢氣機。
- 厚朴與枳殼相輔相成:厚朴燥濕化痰,枳殼行氣消痞,兩者相配,可加強燥濕化痰、行氣消痞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厚朴能緩解枳殼的燥性,避免過於傷陰。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緩解。
- 降逆止嘔: 枳殼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枳殼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厚朴枳殼湯中,厚朴與枳殼相配,一辛溫散寒,一苦寒理氣,相輔相成,共奏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功。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厚朴、枳殼皆屬辛味藥物,具有燥性,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厚朴枳殼的燥烈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物更溫和、安全。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與厚朴、枳殼合用,可以更好地疏肝理氣,消食化積,使藥效更顯著。
在中藥方劑[厚朴枳殼湯]中,秦艽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秦艽可以幫助改善關節疼痛、風濕病等問題,對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效果。此外,秦艽還能幫助改善血液循環。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與厚朴、枳殼合用,能更有效地消除肝氣鬱結,緩解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 調和脾胃,降逆止嘔:橘皮還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厚朴枳殼湯常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等症,橘皮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物,加強降逆止嘔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厚朴、枳殼皆具燥濕化痰之效,但偏於燥降,易傷津液。半夏性溫,善於燥濕化痰,且能降逆止嘔,可輔助厚朴、枳殼,加強化痰止咳之效,又不傷津液。
- 調和藥性:厚朴、枳殼燥性較強,若單用易傷脾胃。半夏性溫,能溫中和胃,避免厚朴、枳殼燥性過強,傷及脾胃。
半夏的加入,既能增強化痰止咳的效果,又能調和藥性,使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緩和寒涼之性: 厚朴、枳殼皆屬寒涼藥性,單用易傷脾胃,生薑性溫,可溫中和胃,緩解其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增強療效。
二、 調和氣機: 厚朴、枳殼以行氣消積為主,生薑能和胃降逆,配合厚朴、枳殼,可使氣機流通,增強藥物疏肝理氣之效。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助消化: 厚朴枳殼湯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少納呆等症。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助陽化氣,溫脾胃,行氣止痛之功。加入肉桂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消食化積,緩解腹脹。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厚朴枳殼湯中厚朴、枳殼偏寒,肉桂則偏溫,二者配伍,寒溫相濟,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溫中散寒,相得益彰,使藥效更顯著,更利於療效的發揮。
在中藥方劑[厚朴枳殼湯]中,麻黃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的功效。麻黃可以幫助發汗解表,對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咳嗽等問題有效。此外,麻黃還能幫助平喘,改善氣喘。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杏仁,乃因其具有潤肺止咳之功效。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可宣肺降氣,潤肺止咳,且能化痰止喘。
方中厚朴、枳殼燥濕化痰,但易傷津液。杏仁潤肺生津,可緩解燥性,使其藥力更平和,並增強止咳化痰之效。此外,杏仁亦可輔助厚朴、枳殼,共同疏肝理氣,使氣機暢達,從而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厚朴枳殼湯本身以厚朴、枳殼疏肝理氣,但若患者兼有濕熱內蘊,則需加入黃芩以清熱除濕,避免藥效受阻。
- 降逆止嘔: 黃芩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濕熱上逆引起的嘔吐,有輔助作用。厚朴枳殼湯適用於脾胃氣滯、肝氣鬱結引起的脘腹脹滿、嘔吐等症,若患者出現嘔吐,黃芩的加入則能增強止嘔效果。
厚朴枳殼湯方中加入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厚朴枳殼湯本身偏於燥性,若患者體質偏熱或有實熱症狀,加入石膏可清熱瀉火,緩解燥熱之弊。
- 調和藥性: 厚朴、枳殼皆具行氣解鬱之功,但若單用易傷津耗氣,加入石膏可中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為了其健脾燥濕的功效。
厚朴枳殼湯以厚朴、枳殼為主藥,用於治療胸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而赤茯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幫助厚朴、枳殼更好地疏肝理氣、消食導滯,同時又能去除脾胃濕濁,使藥效更加顯著。此外,赤茯苓還能緩解厚朴、枳殼可能引起的燥性,使方劑更為平和。因此,赤茯苓的加入,使厚朴枳殼湯在治療脾胃氣滯、濕濁內停的病症時,更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厚朴枳殼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散寒,化痰止咳: 細辛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厚朴枳殼湯主治胸悶氣喘、痰多咳嗽,細辛的加入可以溫肺散寒,使肺氣宣通,並能化解痰濕,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厚朴枳殼湯中厚朴、枳殼偏寒性,細辛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並能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使藥物溫和而不傷正氣。
在中藥方劑[厚朴枳殼湯]中,大戟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峻下逐水、消積導滯的功效。大戟可以幫助改善腹脹、便秘等問題,對於治療食積、水腫等有一定效果。但需注意,大戟為有毒藥材,使用時應遵照醫囑。
主治功效
厚朴枳殼湯介紹
中藥方劑「厚朴枳殼湯」,又稱「枳殼厚樸湯」,出自於《金匱要略》,主要成分包括:厚朴、枳殼、甘草、秦艽、橘皮、半夏、生薑、肉桂、麻黃、杏仁、黃芩、石膏、赤茯苓、細辛、大戟。
厚朴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秦艽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橘皮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它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n\n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杏仁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平喘、滑腸通便的作用,本品味甘,入肺經,能潤肺止咳,益氣生津,為潤肺止咳之佳品。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細辛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
傳統服藥法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3分,枳殼(去瓤,麩炒)3分,甘草(炙,銼)3分,秦艽(去苗土)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制)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石膏(碎)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大戟(去苗,銼)1分。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生薑3錢,大棗2個(擘破),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上氣胸滿,喘息氣絕,痰水盛溢的症狀。但是,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降氣、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厚朴枳殼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組成: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3分,枳殼(去瓤,麸炒)3分,甘草(炙,銼)3分,秦艽(去苗土)1兩半,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半夏(湯洗去滑,生薑汁制)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石膏(碎)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大戟(去苗,銼)1分。 主治:上氣胸滿,喘息氣絕,痰水盛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