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枳桔湯

CHAI HU ZHI J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20%
脾經 12%
心經 7%
肝經 7%
大腸經 7%
膽經 5%
膀胱經 5%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腎經 2%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枳桔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用於治療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脹、嘔惡、食慾不振等症狀。方中包含麻黃,其性味辛溫,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在本方中,麻黃與柴胡相配,柴胡疏肝解鬱,麻黃則助其開闢氣機,共奏疏肝理氣之效。此外,麻黃亦能提升整體藥效,使方劑作用更迅速。然而,由於麻黃性質偏燥烈,故在方中用量需謹慎,以免傷津耗氣。此方通過精妙組合,既達到了調和肝氣的目的,又兼顧了身體的整體平衡,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

柴胡枳桔湯為疏肝解鬱、理氣化痰之方,其中杏仁之加入,旨在增強降氣止咳之功。杏仁味苦性溫,歸肺與大腸經,能降肺氣、潤腸通便,對於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脹、咳嗽有良好療效。其內含之苦杏仁苷經體內代謝後,可釋放出氫氰酸,具輕微麻醉效果,能緩解氣管平滑肌之緊張,達到鎮咳作用。此外,杏仁富含脂肪油,有助於潤腸通便,改善因肝鬱引起的便秘。故在柴胡枳桔湯中,杏仁扮演著調和氣機、止咳潤腸的重要角色,使全方功效更臻完善。

柴胡枳桔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是為了 宣肺利咽散結消腫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 開宣肺氣,利咽消腫 的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鬱,枳實理氣消痞,但若單用,容易鬱而不散,導致痰濁壅肺,咽喉不利。而桔梗的加入,則能 協同柴胡、枳實,疏散肺氣,利咽消腫,使藥力更趨於通暢,達到 疏肝理氣、開鬱降逆 的目的。

柴胡枳桔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降逆止嘔之功效。柴胡枳桔湯以柴胡疏肝解鬱爲主,枳殼則可助其理氣解鬱,並針對肝氣上逆引起的嘔吐症狀,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2. 和胃降逆,助消化:枳殼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並能緩解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柴胡枳桔湯中加入枳殼,不僅能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胃腸不適,還能幫助消化吸收,提高治療效果。

柴胡枳桔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性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散寒之效。方中以柴胡為主藥,用於疏解少陽經鬱熱,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症狀。
  2. 調和氣機,利膽退黃: 柴胡能調和肝膽氣機,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解除黃疸、消化不良等症狀。方中配合枳實、桔梗等藥物,共同發揮利膽退黃、疏肝理氣的功效,使治療更為全面。

柴胡枳桔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炎: 黃芩味苦寒,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炎的功效。柴胡枳桔湯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氣機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痞悶、消化不良等症狀。黃芩加入方中,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消炎,幫助消散濕熱,改善氣機鬱結,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制約柴胡升散之性: 柴胡為解表之藥,性升散,易於引火上炎。黃芩性寒,可以抑制柴胡的升散之性,防止其過於上攻,避免產生燥熱之弊。同時,黃芩還能與柴胡相伍,互相配合,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柴胡枳桔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和胃降逆:柴胡枳桔湯主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半夏味辛性溫,善於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可配合柴胡疏肝解鬱,枳實破氣消痞,共同調和脾胃,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
  2. 調和藥性:柴胡枳桔湯中柴胡、枳實偏於燥性,半夏性溫且具有一定滑利作用,可緩解柴胡、枳實的燥性,防止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柴胡枳桔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降逆止嘔:知母性寒,味苦鹹,入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柴胡、枳實、桔梗等藥物雖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但若患者因肝火上炎而致嘔吐,單純疏肝解鬱恐難奏效。知母加入可清瀉肝火,並降逆止嘔,使氣機順暢,達到治本之效。
  2. 配合枳實,增強瀉火作用:枳實性寒,味苦酸,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瀉火除煩的功效。知母與枳實同用,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清熱瀉火,並促進脾胃運化,使症狀緩解。

柴胡枳桔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柴胡枳桔湯主治胸脅脹滿,心煩口渴,屬於熱證,石膏能清泄體內熱邪,緩解胸脅脹滿、心煩口渴等症狀。

2. 緩解燥熱: 枳實、桔梗等藥物雖能疏肝理氣,但其性質偏燥,容易耗傷津液。石膏的清熱作用可以緩解燥熱,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及津液,使藥效更平和。

柴胡枳桔湯為一方經典的中醫方劑,用於疏肝解鬱、行氣寬胸。此方主要由柴胡、枳實、陳皮與桔梗組成,而加入葛根則是為了增強其疏散表邪、升發清陽之功。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脾、胃經,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及升陽止瀉的功效。在柴胡枳桔湯中,葛根能夠協同柴胡疏肝解鬱,同時針對外感表證或內傷飲食所導致的氣滯不暢,起到升清降濁、調理氣機的作用。此外,葛根還能增加汗腺分泌,促進發汗,對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頸項僵硬亦有良好的療效。總體而言,葛根的加入使柴胡枳桔湯在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方面更顯全面,彰顯了中醫方劑配伍的精妙。

柴胡枳桔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柴胡枳桔湯中柴胡、枳實、桔梗等藥性較烈,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峻猛,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二、增強藥效:甘草有解毒、緩急、調和脾胃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柴胡疏肝解鬱、枳實理氣消脹、桔梗宣肺利咽等功效,使藥效更佳。

主治功效


柴胡枳桔湯

柴胡枳桔湯為中醫常用的方劑,具有清熱化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以下介紹柴胡枳桔湯的組成、功效和主治:

主治功效:傷寒引起胸脅疼痛,並伴有潮熱、口渴和痰氣喘咳的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黃芩: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結

柴胡枳桔湯由麻黃、杏仁、甘草、半夏、柴胡、葛根、黃芩、桔梗、石膏、枳殼、知母等藥組成,具有清熱化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主治傷寒引起胸脅疼痛,並伴有潮熱、口渴和痰氣喘咳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枳殼、桔梗、瓜蔞仁。
有痰,加陳皮;心下痞滿硬,加枳實;渴,加天花粉;煩熱,加黃連、山梔。
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風寒表證兼有內熱的患者,如發熱、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相關疾病


氣喘胰臟炎耳聾膽囊炎胃及十二指腸炎嘔吐胃下垂暈眩肋間神經疼痛忽冷忽熱嘴裡發苦口乾口渴多痰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枳桔湯,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六。 組成:小柴胡湯加枳殼、桔梗。 主治:少陽寒痞滿。

柴胡枳桔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三。 組成:麻黃、杏仁、桔梗、枳殼、柴胡、黃芩、半夏、知母、石膏、乾葛、甘草。 主治:傷寒胸脅痛,潮熱作渴,痰氣喘。

柴胡枳桔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三。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枳殼、桔梗、瓜蔞仁。 主治:傷寒小結胸。脈弦數,口苦,心下硬痛,胸中滿硬,或脅下滿硬而發熱,或日晡潮熱,或往來寒熱,或耳聾目眩,或心煩而嘔,痰熱煩渴。

柴胡枳桔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 組成: 柴胡枳桔湯(《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組成:川柴胡1錢至1錢半,枳殼1錢半,薑半夏1錢半,鮮生薑1錢,青子芩1錢至1錢半,桔梗1錢,新會皮1錢半,雨前茶1錢主治:和解表裏。 。 主治:和解表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