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靈丸

TONG L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肺經 15%
大腸經 12%
肝經 12%
腎經 9%
胃經 9%
膀胱經 8%
心經 6%
小腸經 5%
三焦經 3%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靈丸方劑中含有三稜,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破血行氣: 三稜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止痛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腹痛、經閉、癥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消積化瘀: 三稜亦可消食積、化瘀血,對於食積不化、腹脹、痞塊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通靈丸方劑中加入三稜,旨在通過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通靈丸方劑中包含石榴,應是取其收斂止瀉之效。

石榴皮味酸澀,性涼,具有收斂止瀉、抑菌消炎的作用。其富含鞣質,能與腸道內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性複合物,減緩腸道蠕動,減少糞便水分,達到止瀉的效果。

此外,石榴皮也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病原菌的生長,輔助治療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因此,通靈丸中加入石榴,應是為了強化其止瀉功效。

通靈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通靈丸主治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咳嗽、痰多等症狀,改善呼吸道功能。
  2. 宣肺散結:杏仁還具有宣肺散結的功效。通靈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作用的藥材,杏仁的宣肺散結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總而言之,通靈丸方劑中包含杏仁,是為了發揮其潤肺止咳、宣肺散結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的效果。

「通靈丸」方劑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瀉肺降氣: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經,能清熱化痰,宣肺降氣。對於因肺熱壅盛、氣逆上衝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等症狀,葶藶子能有效地疏通肺氣,化解痰液,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利水消腫: 葶藶子兼具利水作用,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除水腫。對於因肺熱、脾虛、腎虛等原因導致的痰液積聚、水腫等症狀,葶藶子能有效地利水消腫,緩解症狀。

「通靈丸」方劑中包含「甘遂」,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1. 瀉水消腫:甘遂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峻下逐水、消腫散結之效。對於水腫、腹水、痰飲等症狀,甘遂可有效地將體內積聚的水分排出,達到消腫的效果。
  2. 活血化瘀:甘遂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甘遂藥性猛烈,具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通靈丸」方劑中使用大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逐水,消腫散結:大戟性峻猛,具有強烈瀉下逐水、消腫散結之功效。對於水腫、積聚、癥瘕等病症,可發揮顯著療效。
  2. 通經活絡,祛除邪氣:大戟亦能通經活絡,祛除體內寒溼邪氣,對於某些特殊病症,例如某些寒性痹痛、經絡不通等,可以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然而,大戟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通靈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通靈丸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等症,大黃能清熱瀉火、通利大便,有助於緩解患者的便祕症狀。
  2. 引導藥力: 大黃作為引經藥,可以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直達病竈,提高藥效。通靈丸中其他藥材多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大黃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快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通靈丸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寒邪阻滯、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在通靈丸的組成中,巴豆是一味關鍵藥材。巴豆性熱味辛,有毒,歸胃、大腸經,具有強烈的逐水瀉下作用,能攻逐寒積,破結行滯。由於巴豆的藥性峻猛,能迅速打通腸道,排除腸內寒凝之氣及積滯物質,故被用於通靈丸中,以增強其開竅散寒、通腑瀉下的療效。然而,由於巴豆含有強烈刺激性的成分,如巴豆毒素和巴豆油等,使用時必須極為謹慎,一般採用去油減毒的方法,如炒製或與其他藥材配伍來減輕其毒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在臨床應用通靈丸時,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辨證施治,嚴格控制用量,以確保安全有效。

「通靈丸」方劑中含有「芫花」,此乃因芫花性溫,味辛,具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芫花擅於治療寒痰咳喘,如久咳不愈、痰多色白、胸悶氣促等。而「通靈丸」主要針對寒性哮喘,以其溫肺化痰之性,可溫化寒痰,緩解哮喘發作。

然芫花毒性較強,需慎用,不可隨意服用。需由專業醫師根據病症辨證施治,方能發揮其療效。

「通靈丸」方劑中包含「五靈脂」,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活血化瘀: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通靈丸多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而五靈脂可幫助改善腦部供血,促進血流通暢,減輕腦部缺血帶來的症狀。
  2. 安神定志: 五靈脂亦具安神定志之效,可緩解焦慮、失眠等精神症狀。通靈丸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同時,也常用於緩解因病症帶來的情緒困擾,而五靈脂可起到穩定情緒,改善睡眠的作用。

因此,五靈脂在「通靈丸」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既能改善血液循環,又能安神定志,爲整體治療效果提供了良好的輔助。

通靈丸方劑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利濕消腫: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表、利濕消腫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感冒發熱、咽喉腫痛、濕熱內蘊等症狀,與通靈丸其他藥物搭配,可增強清熱解表的效果。
  2. 解毒化濕,疏風散寒:淡豆豉還具有解毒化濕、疏風散寒的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與通靈丸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通靈丸」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澀,性收斂,具有止瀉止痢的功效。若方劑中有腹瀉、腸胃不適的症狀,烏梅可以幫助收斂腸道,減少腹瀉,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生津止渴: 烏梅性酸,入肺經,能生津止渴。若患者伴有口渴、津液不足的症狀,烏梅可以幫助滋潤咽喉,緩解口渴,提高療效。

總之,烏梅在「通靈丸」方劑中扮演著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關鍵角色,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通靈丸是由三稜、石榴、杏仁、葶藶子、甘遂、大戟、大黃、巴豆、芫花、五靈脂、淡豆豉、烏梅等多味中藥組成的複方製劑,具有瀉下積滯、行氣活血、消積導滯、止痛化瘀的作用,主治長期患有癖塊,或是因為氣不協和,就會引發疼痛,胸中多有痞悶塞滯的感覺。

以下是藥方的各個成分及其功能:

1. 杏仁:

  • 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
  • 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2. 大黃:

  • 味苦、性寒,入大腸、胃、肝經。
  •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3. 大戟:

  • 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
  • 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

4. 淡豆豉:

  • 味苦、性寒,入肺、大腸經。
  • 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5. 甘遂:

  • 味辛、寒,歸大腸經,具有峻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等傳統療效。

6. 三稜:

  • 味辛、溫,歸脾、胃經。
  • 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7. 五靈脂:

  • 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

8. 烏梅:

  • 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澀腸止瀉、生津止渴、斂肺止咳、安神定驚、止血。

9. 芫花:

  • 味苦、辛,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

10. 葶藶子:

  • 味辛、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11. 石榴:

  • 味酸、澀,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止瀉、止血、止咳等功效。

12. 巴豆:

  • 味苦、辛,性溫,入大腸、胃經,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總結: 通靈丸藥方具有瀉下積滯、行氣活血、消積導滯、止痛化瘀的作用,主治長期患有癖塊,或是因為氣不協和,就會引發疼痛,胸中多有痞悶塞滯的感覺。藥方中的各味中藥材各有其功效,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但由於此方藥性猛烈,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1兩,巴豆1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砒黃1分(細研),川烏頭1兩(去皮臍,生用),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自然銅1兩(細研)。
上為末,入巴豆,研令勻,別入生黑豆面二兩,拌和令勻,滴水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丸,生薑湯送下。膈上有涎即吐,有滯食血氣即轉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靈丸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痛風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多痰膝部腫大疼痛腳跟痛

相同名稱方劑


通靈丸, 出處:《婦人良方》卷四。 組成:白附子1兩,僵蠶1兩(炒去絲),全蠍半兩(炒),麝香1字。 主治:男子、婦人手足痛風,不可忍者。

通靈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荊三棱1兩,酸石榴(大者)2枚,杏仁1兩,苦葶藶1兩,甘遂1兩,大戟1兩,大黃1兩,巴豆1兩,芫花1兩,五靈脂1兩,鹽豉2兩,烏梅2兩。 主治:消化痰癥。主治:久患癖塊,或因氣不和,即發疼痛,胸多痞塞。

通靈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五靈脂1兩,巴豆1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砒黃1分(細研),川烏頭1兩(去皮臍,生用),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自然銅1兩(細研)。 主治:食癥及惡血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