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山碑記丸
HUA SHAN BEI J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組成:杏仁(去皮,炒)4兩,葶藶子4兩,大黃4兩,牙皂4兩,石榴皮2兩,靈脂(醋炙)2兩,芫花(炙)2兩,甘遂(炙)2兩,大戟(炙)2兩,江子霜2兩,淡豆豉2兩,三棱(炒)3兩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華山碑記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之效。對於因肺熱或燥熱引起的咳嗽、痰多、喘息等症狀,杏仁能有效緩解。
- 宣肺散結: 杏仁亦能宣肺散結,對於因痰濁阻滯肺氣而導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杏仁能起到疏通肺氣、化解痰結的作用。
總之,華山碑記丸中加入杏仁,是為了發揮其潤肺止咳、宣肺散結的功效,以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華山碑記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葶藶子味辛、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較強的利水消腫作用。方劑中若有水腫、痰多、喘咳等症狀,葶藶子可促進水分代謝,消除水腫,改善呼吸道症狀。
- 潤腸通便: 葶藶子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若方劑中涉及便祕、腹脹等症狀,葶藶子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改善腸胃功能。
總之,葶藶子在華山碑記丸中的加入,主要針對水腫、痰多、喘咳、便祕等症狀,發揮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以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華山碑記丸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華山碑記丸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內熱熾盛等症,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排毒通便的作用,以降低體內熱毒,緩解炎症。
-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此方劑若有血瘀阻滯的情況,大黃可促進血行,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大黃在華山碑記丸方劑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華山碑記丸」方劑中包含「豬牙皁」的理由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散結消癥:豬牙皁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散結消癥,對於某些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病症有輔助療效。
因此,將豬牙皁納入「華山碑記丸」方劑中,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特定疾病的效果。
華山碑記丸中加入石榴皮,主要是因為其收斂止瀉的功效。
石榴皮性澀味酸,歸脾、大腸經,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功效。對於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狀,石榴皮能起到收斂腸道、止瀉止痢的作用。
此外,石榴皮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輔助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等症狀。因此,在華山碑記丸中加入石榴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腹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華山碑記丸」方劑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舒筋活絡: 五靈脂還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可改善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對於風濕痹痛、腰腿痠痛等病症,可起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華山碑記丸」中加入五靈脂,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病症的目的。
華山碑記丸中含有芫花,主要基於其毒性和功效。芫花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逐水、殺蟲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水腫、臌脹、濕疹、疥瘡等病症。然而,芫花毒性較大,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毒性,因此,方劑中需加入其他藥物以緩解或消除其毒性,並使其藥效更好地發揮。
此外,華山碑記丸並非常用方劑,其使用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華山碑記丸包含甘遂,主要是因為甘遂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甘遂性寒,味苦,入腎經,能瀉水逐飲,消腫散結,對於因寒濕、水飲停滯導致的腹水、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甘遂還能通絡止痛,對於因寒濕阻滯經絡導致的疼痛症狀亦有治療效果。但甘遂毒性較強,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華山碑記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大戟,這是因為大戟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和特性。在中醫理論中,大戟性寒、味苦,具有通便、利水、消腫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水腫、便祕等症狀。
大戟的主要成分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提升排便效率,從而幫助調理腸道功能。此外,它還能夠利尿,減輕因水腫引起的不適感。這些特性使得大戟在華山碑記丸中,尤其在需要排毒和促進代謝的情況下,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分。
然而,由於大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要謹慎,必須依照專業醫師的指示進行,避免過量導致不良反應。綜合來看,大戟在華山碑記丸的配方中,是為了達到促進腸胃功能和改善水腫的效果。
華山碑記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積熱,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咽痛、口苦等症狀。
- 利濕消腫: 淡豆豉還具有利濕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對於因濕熱蘊結導致的關節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淡豆豉在華山碑記丸中起著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華山碑記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破瘀散結:三稜性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三稜,旨在破除瘀血阻滯,促進氣血運行,散結消腫,緩解病患疼痛。
- 活血化瘀:三稜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病症,三稜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狀況的作用。
總之,華山碑記丸中加入三稜,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破瘀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華山碑記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積滯痞塊,結胸腹脹,水微痰飲,蟲蠱胃痛」,屬攻逐峻劑,針對實邪壅滯之證:
- 積滯痞塊:氣血痰濕凝結成有形之塊,如癥瘕积聚,常見於肝脾腫大或腸胃梗阻。
- 結胸腹脹:痰熱水飲搏結胸脘,氣機痞塞,見胸腹硬滿疼痛,類似急腹症或胸腔積液。
- 水微痰飲:泛指水濕痰飲停聚,如四肢浮腫、痰濕咳喘、腹水等。
- 蟲蠱胃痛:蟲積或毒邪內擾,致腹痛嘔逆,或寄生蟲病引發之脘腹絞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瀉下逐水:
- 大黃、甘遂、大戟、芫花:仿《傷寒論》「十棗湯」之意,峻下水飲,開通二便,直折實邪。
- 葶藶子:瀉肺行水,專攻痰飲喘滿,與逐水藥協力分消上下。
破血消癥:
- 三稜、靈脂(五靈脂):破血行瘀,散結止痛,針對氣滯血瘀之痞塊。
- 牙皂:辛咸性烈,既能祛痰開竅,又可散結消腫,助破積之力。
殺蟲導滯:
- 石榴皮、巴豆霜(江子霜):苦澀殺蟲,巴豆更以熱毒之性攻逐冷積,適用於蟲積或寒實結胸。
- 杏仁:潤腸通便,兼能降氣化痰,緩和峻藥之燥烈。
調和藥性:
- 淡豆豉:宣鬱除煩,佐制諸藥峻猛之性,避免正氣驟傷。
- 醋泛為丸:醋能軟堅散結,增強消癥之效,且緩釋藥力,減低毒性。
配伍特點
全方以「攻」為主,融瀉下、逐水、破血、殺蟲於一爐,側重「通腑瀉實」,透過蕩滌腸胃、利水消腫、活血散結,使有形之邪從二便排出。其組方邏輯反映「急症用峻劑」思路,適用於體實邪盛、病勢急迫者,然須中病即止,防傷正氣。
此類方劑多見於古代應對急重痰瘀水互結之證,現代臨床需嚴格辨證,非實證不可妄投。
傳統服藥法
杏仁(去皮,炒)4兩,葶藶子4兩,大黃4兩,牙皂4兩,石榴皮2兩,靈脂(醋炙)2兩,芫花(炙)2兩,甘遂(炙)2兩,大戟(炙)2兩,江子霜2兩,淡豆豉2兩,三稜(炒)3兩。
寬胸化滯,利水消腫。
上為細末,用醋泛為小丸。
每服5分,溫開水送下。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服用本方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服用本方前應諮詢醫生,了解自身的體質和病情,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服用本方期間如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華山碑記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杏仁(去皮,炒)4兩,葶藶子4兩,大黃4兩,牙皂4兩,石榴皮2兩,靈脂(醋炙)2兩,芫花(炙)2兩,甘遂(炙)2兩,大戟(炙)2兩,江子霜2兩,淡豆豉2兩,三棱(炒)3兩。 主治:寬胸化滯,利水消腫。主治:積滯痞塊,結胸腹脹,水微痰飲,蟲蠱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