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濕補氣養血湯

HANG SHI BU QI YANG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1%
肝經 7%
大腸經 7%
小腸經 5%
膀胱經 3%
腎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安神益智的功效。濕邪困脾,會導致脾氣虛弱,氣血不足。人參能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達到行濕之效。
  2. 益氣養血:人參能益氣生血,補虛扶正。本方可能因病症導致氣血不足,人參能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行濕、補氣、養血的效果。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行濕補氣養血湯多用於脾虛濕困,氣血不足的症狀,白朮可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促進水濕代謝,從而改善濕困之症。
  2. 補氣益氣:白朮亦具有補氣益氣的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並補益氣血,使氣血充盈,進而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從而達到行濕補氣養血的目的。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方劑中若有濕氣困阻,茯苓可協助將濕氣排出體外,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諸多症狀,如水腫、腹脹等。
  2. 健脾益氣: 茯苓亦具有健脾益氣之功。若脾虛氣弱,則易導致水濕停滯,而茯苓能補脾益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而利水滲濕,使濕氣得以排除。

因此,茯苓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濕氣困阻所致的病症,並提升整體療效。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藥性與方劑功效的契合。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方劑中以當歸補血,可以改善因濕邪困脾、氣血不足導致的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同時,當歸的活血作用,有助於行濕化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濕邪阻滯所致的肢體沉重、關節疼痛等病症。

總之,當歸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既補血活血,又行濕化瘀,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活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它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濕氣阻滯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肢體沉重等症狀。
  2. 溫經止痛: 川芎對於濕氣引起的寒凝血瘀、疼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它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川芎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發揮着行氣活血、溫經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氣血不足、疼痛等症狀。

行濕補氣養血湯方中加入紫蘇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化濕: 紫蘇梗性辛溫,具有行氣解表、散寒化濕的功效。對於濕氣困阻、氣血運行不暢的症狀,紫蘇梗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濕邪停滯所致的乏力、睏倦等症狀。
  2. 補氣養血: 紫蘇梗亦能益氣補血,與方中其他補氣養血藥材相輔相成,加強補益氣血之效,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

整體而言,紫蘇梗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發揮行氣化濕、補氣養血的雙重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此湯方旨在行濕補氣養血,白芍可緩解濕邪困脾所致的肝氣不舒,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提升整體療效。
  2. 斂陰止痛:白芍有斂陰止痛之效,可改善因濕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此湯方中白芍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緩解濕邪所引起的各種不適,提升療效。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陳皮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健脾之功效。方中若有濕邪困脾,或痰濕阻滯,陳皮可助於化解濕痰,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2. 行氣消脹:陳皮能理氣行氣,消脹止痛,有助於改善因濕邪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同時,陳皮還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補氣養血的作用,使整體療效更佳。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功。方劑中若有濕邪困阻,脾胃氣機不暢,厚朴可助其化濕行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降逆止嘔:厚朴還具有降逆止嘔之效。若濕邪上擾,導致脾胃氣逆,出現嘔吐等症,厚朴可通過降氣止嘔,緩解症狀。

總而言之,厚朴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主要起到化濕行氣、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困脾胃、氣虛血虧等病症。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若存在濕邪困阻,大腹皮可協助脾胃運化水濕,將濕邪排出體外,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2. 健脾和胃:大腹皮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對於脾氣虛弱、濕邪困脾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大腹皮有助於調理脾胃,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總而言之,大腹皮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起著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行濕、補氣、養血的功效。

「行濕補氣養血湯」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通淋,行濕化濁: 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有效地排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為行濕之要藥。
  2. 通經下乳,補氣養血: 木通亦有通經下乳的作用,能促進乳汁分泌,對於產後乳汁不足、乳房脹痛等症狀有改善作用。此外,其亦能補氣養血,有助於提升整體氣血循環,使面色紅潤,精神旺盛。

因此,木通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有效祛除濕氣,更能兼顧補氣養血之效,對於治療因濕氣阻滯而導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行濕補氣養血湯」方劑中加入「萊菔子」,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食化積,利濕行氣:萊菔子味辛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理氣降逆、利濕行氣之效。此湯方若因脾胃濕困、氣機不暢而導致氣血虧虛,萊菔子可助於消食化積,促進脾胃運化,使濕氣得以排出,氣血生化得以恢復。
  2. 協同藥效:萊菔子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湯方整體效果。例如,若湯方中含有補氣藥物,萊菔子可助於補氣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避免補氣過度而產生濕氣。若湯方中含有養血藥物,萊菔子可助於氣血流通,使養血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血分。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是為了其行氣燥濕之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之功。方劑中若有濕邪困阻脾胃,導致氣機不暢,則木香可疏通氣血、消散濕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同時,木香還能調理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氣血運行通暢,達到補氣養血之效。因此,木香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起到疏導濕邪、行氣止痛、健脾補氣的作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行濕補氣養血湯」方劑中加入「海金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海金沙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它可以清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阻滯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達到補氣養血的效果。
  2. 止血生肌: 海金沙還具有一定的止血生肌作用。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損傷、潰瘍等病症,海金沙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氣血恢復。

因此,海金沙的加入,既可以利水滲濕,又可以止血生肌,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行濕補氣養血的功效。

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偏寒涼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材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性更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補脾益氣: 甘草亦具補脾益氣、緩解疲乏之功效。行濕補氣養血湯的目的是行濕化痰、補益氣血,甘草可以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提升療效。

因此,甘草在行濕補氣養血湯中發揮著重要的協調和補益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行濕補氣養血湯」

方劑組成: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紫蘇梗:發汗解表、理氣行氣、止咳平喘、利尿、安胎。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萊菔子: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海金沙: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體虛,腹部像鼓一樣脹大,並且浮腫。

總結:

「行濕補氣養血湯」是中藥方劑,具有補氣、養血、利濕的作用。方劑組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紫蘇梗、白芍、陳皮、厚朴、大腹皮、木通、萊菔子、木香、海金沙、甘草十五味藥物。可治療體虛,腹部像鼓一樣脹大,並且浮腫。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蘇梗、白芍藥、陳皮、厚朴、大腹皮、木通、萊菔子、木香、海金沙、甘草。
氣虛,倍參、朮、茯苓;血虛,倍芎、歸、白芍;小便短少,加豬苓、澤瀉、滑石;服後腫脹俱退,惟面目不消,此陽明經氣虛,倍用白朮、茯苓。
上銼散。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貧血全身性水腫腹部腫大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行濕補氣養血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六。 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當歸、川芎、蘇梗、白芍藥、陳皮、厚朴、大腹皮、木通、萊菔子、木香、海金沙、甘草。 主治:氣血虛弱,單鼓腹脹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