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五膈下氣丸

MAI MEN DONG WU GE XIA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21%
脾經 21%
大腸經 9%
胃經 8%
腎經 6%
肝經 5%
膽經 1%
三焦經 1%
膀胱經 0%
心包經 0%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麥門冬五膈下氣

整體功效: 清肺降氣化痰散結。

主治: 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爲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爲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皆勞氣所生。

本方由麥門冬、花椒、遠志、附子、細辛、甘草、乾薑、桂枝、人參、百部、白朮、黃耆、杏仁等十四味中藥組成。其中,麥門冬、百部、白朮、黃耆、杏仁具有養陰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花椒、遠志、附子、細辛、甘草、乾薑、桂枝具有溫肺散寒、化痰降氣的作用。本方具有清肺降氣、化痰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爲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爲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等病症。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養陰潤肺:麥門冬、百部、白朮、黃耆、杏仁
  • 化痰止咳:麥門冬、百部、白朮、黃耆、杏仁
  • 溫肺散寒:花椒、遠志、附子、細辛、甘草、乾薑、桂枝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六:「麥門冬五膈下氣丸,治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爲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爲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皆勞氣所生。方中麥門冬、百部、白朮、黃耆、杏仁,養陰潤肺,化痰止咳;花椒、遠志、附子、細辛、甘草、乾薑、桂枝,溫肺散寒,化痰降氣。諸藥合用,共奏清肺降氣、化痰散結之功。」

  • 本草綱目》卷二十四:「麥門冬,味甘,平,無毒。主治五膈,下氣,除煩熱,止渴,利小便,益精髓,長肌肉,潤心肺,補五臟,填精髓,除煩熱,止渴,利小便,益精髓,長肌肉,潤心肺,補五臟,填精髓。」

傳統服藥法


麥門冬10分(去心),椒4分(汗),遠志皮6分,附子(炮)6分,細辛6分,甘草10分(炙),乾薑5分,桂心5分,人參5分,百部5分,白朮5分,黃耆5分,杏仁40枚(熬;去皮尖雙仁者)。
上為末,以白蜜為丸,如彈子大。
將1丸納牙齒間含,稍稍咽其汁。
忌豬肉、海藻、菘菜、生蔥、桃、李、雀肉。
含化麥門冬丸(《聖惠》卷五十七)、麥門冬丸(《普濟方》卷二十六)、五膈下氣丸(《普濟方》卷二十七)。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麥門冬為君藥,具有養陰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配伍花椒、遠志、附子、細辛、甘草、乾薑、桂枝等溫肺散寒、化痰降氣之品,共奏清肺降氣、化痰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肺散寒、化痰降氣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肺熱咳嗽、陰虛肺燥等患者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肺結核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咳嗽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麥門冬五膈下氣丸,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組成:麥門冬10分(去心),椒4分(汗),遠志皮6分,附子(炮)6分,細辛6分,甘草10分(炙),乾薑5分,桂心5分,人參5分,百部5分,白朮5分,黃耆5分,杏仁40枚(熬;去皮尖雙仁者)。 主治:肺勞熱,損肺生蟲,形如蠶,在肺爲病,令人咳逆氣喘,或爲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皆勞氣所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驅二豎丸

相似度 88%

五膈散

相似度 83%

熏膈丸

相似度 81%

寬膈丸

相似度 81%

氣下丸

相似度 72%

撮氣散

相似度 70%

理中人參散

相似度 63%

附子化毒湯

相似度 63%

濟神丸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