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膈散

WU G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肺經 18%
腎經 13%
肝經 9%
胃經 6%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五膈散

五膈散是中藥方劑之一,主治肺部受到寒邪侵襲,誤服了寒涼藥物,導致肺氣冰消,胸膈脹滿,嘔吐酸水,口中如同含著冰雪,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或者發展成寒性肺癆,胸中充滿冷痰。

組成

五膈散由以下藥材組成:

  •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 黃耆:補氣固表,利水消腫。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
  •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 百部:止咳化痰,驅蟲殺蟲。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功效

五膈散具有以下功效:

  • 溫肺化痰:溫暖肺部,化解痰液。
  • 宣肺通氣:宣通肺氣,緩解胸悶。
  • 益氣固表:增強體質,固守正氣。
  • 生津止渴:滋潤津液,緩解口渴。

用法用量

五膈散的用法用量如下:

  • 口服:每日1次,每次10-15克,水煎服。
  • 外用:將藥粉敷於患處,每日1次。

注意事項

  • 服用五膈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寒涼食物。

總結

五膈散是中藥方劑之一,主治肺部受到寒邪侵襲,誤服了寒涼藥物,導致肺氣冰消,胸膈脹滿,嘔吐酸水,口中如同含著冰雪,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或者發展成寒性肺癆,胸中充滿冷痰。五膈散具有溫肺化痰、宣肺通氣、益氣固表、生津止渴的功效。服用五膈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陰虛火旺者慎用、服用期間忌食生冷寒涼食物。

傳統服藥法


枳殼(去瓤,麩炒)1兩,木香(不見火)1兩,青皮(去白)1兩,大腹子1兩,白朮1兩,半夏曲(銼,炒)1兩,丁香(不見火)1兩,天南星(湯泡去皮)1兩,乾薑(炮)1兩,麥芽(炒)1兩,草果仁1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水1中盞,加生薑5片,煎至6分,溫服,不拘時候。
五噎散(《醫統》卷二十七)、五膈湯(《醫學入門》卷七)。方中大腹子,《醫學入門》作「大腹皮」;木香原脫,據《醫方類聚》補。

方劑組成解釋


五膈散由人參、黃耆、白朮、麥門冬、肉桂、附子、乾薑、遠志、細辛、百部、杏仁等中藥組成。其中,人參、黃耆、白朮、麥門冬具有補益肺氣、化痰止咳的功效;肉桂、附子、乾薑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遠志、細辛具有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百部、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五膈散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肺傷寒、誤服涼藥,冰消肺氣,胸膈臌脹,嘔吐酸水,口中如含冰雪,體倦減食,或成冷癆,胸中冷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膈散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肺熱、咳嗽痰黃、胸悶氣短等症狀,不宜服用五膈散。

相關疾病


嘔吐胃潰瘍慢性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胃酸食道逆流身體消瘦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五膈散,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人參、黃耆(炙)、白朮、麥冬、官桂、附子(炮)、乾薑(炒)、遠志(去心)、台椒、北細辛、百部(去蘆)、杏仁各等分。 主治:肺傷寒,誤服涼藥,冰消肺氣,胸膈臌脹,嘔吐酸水,口中如含冰雪,體倦減食,或成冷癆,胸中冷痰。

五膈散,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枳殼(去瓤,麸炒)1兩,木香(不見火)1兩,青皮(去白)1兩,大腹子1兩,白朮1兩,半夏曲(銼,炒)1兩,丁香(不見火)1兩,天南星(湯泡去皮)1兩,乾薑(炮)1兩,麥芽(炒)1兩,草果仁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五膈,胸膈痞悶,諸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惡心,不進飲食。

五膈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組成: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陳曲(炒)1兩,訶梨勒皮1兩,白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乾薑(炮)1兩,京三棱(煨,銼)1兩,檳榔(銼)1分,木香1分。 主治:五膈氣痞,心胸噎塞,漸至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