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亡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固脫生津的功效。救亡丹常用於急救危重症,人參可補益氣血,提升患者的抵抗力,從根本上恢復生機,幫助患者度過難關。
- 配合其他藥材: 救亡丹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發揮作用,例如與鹿茸、黃芪等藥材配合,更能增強補氣固本、回陽救逆的效果。
救亡丹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益氣,固護正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救亡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正氣衰敗之症,白朮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助於恢復正氣,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 配伍協同,增強藥效: 白朮與救亡丹中的其他藥物,如人參、黃芪等,配伍相宜,相互協同,能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治病功效。例如,白朮可助人參、黃芪益氣補中,共奏強壯脾胃、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救亡丹」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的功效。救亡丹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衰竭、寒邪內侵所致的危重病症,附子能溫暖脾腎,激發陽氣,使氣血運行恢復,達到救亡扶正的效果。
二、 助藥力: 附子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臟腑,發揮藥效。救亡丹中其他藥物多性寒涼,附子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陽,使藥效更為協調,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救亡丹中包含乾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救亡丹常用於治療寒邪侵襲,出現的陽氣虛衰、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等症狀,乾薑有助於溫補陽氣,驅散寒邪,使陽氣恢復。
- 促進血液循環: 乾薑具有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救亡丹中常配伍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乾薑的加入可以促進藥物流通,增強藥效,更好地發揮救亡扶正的作用。
救亡丹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救亡丹旨在救治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危重病症,肉桂的溫陽作用有助於溫補元氣,驅散寒邪,恢復人體正氣。
- 通陽行氣:肉桂可通達心陽,溫通血脈,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利於改善危重病人氣血循環不暢,促進血液運行,提高臟器功能,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救亡丹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救亡丹主要用於治療「陰寒直中腎經」之危急重症。此症表現為面色青黑、鼻色發黑、腹中劇痛欲死、陰囊收縮等,病情凶險,若不及时救治,恐有性命之憂。
組成及功效:
- 人參: 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在此方中,用以扶正固本,挽救欲脫之元氣。
- 白朮: 健脾燥濕、利水。在此方中,用量較重,旨在「利腰臍」,通達氣機,助他藥發揮藥效。
- 附子: 溫經散寒、回陽救逆。在此方中,為君藥,大劑量應用以迅速驅散體內陰寒之邪。
- 乾薑: 暖胃止嘔、解表發汗。在此方中,協助附子溫陽散寒,並可止嘔。
- 肉桂: 補火助陽、引火歸原。在此方中,與附子相配,增強溫陽之力,引火歸腎,使陽氣復歸。
治療原理:
救亡丹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急則治其標」和「回陽救逆」法則。
回陽救逆: 「陰寒直中腎經」屬於中醫的「陰證」範疇,是陰寒之邪直入腎經,導致陽氣衰微,陰寒凝滯的危重證候。救亡丹以大劑量的附子、肉桂、乾薑等辛溫大熱之品為主,旨在迅速溫補陽氣,驅散陰寒,使陽氣復歸,挽救生命。正如古文所言「若不用此等猛烈之大熱重劑,又何以逐陰寒而追亡魂,驅毒氣而奪陽魄哉?」。
扶正固本: 人參在此方中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大補元氣,防止陽氣過度耗散,並支持機體抵抗病邪的能力。
運脾通達: 白朮在此方中用量較大,其作用不容忽視。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氣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並能通達四肢百骸。白朮健脾燥濕,能「利腰臍」,促進氣機流通,使附子、肉桂等溫熱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驅駕桂、附,以成其祛除掃蕩之功」的效果。
綜合分析:
救亡丹是一個回陽救逆的峻劑,針對的是陰寒極盛、陽氣欲脫的危急重症。方中附子、肉桂、乾薑溫陽散寒,人參扶正固本,白朮運脾通達,諸藥合用,共奏回陽救逆、挽救生命之功。此方藥力峻猛,體現了中醫在急危重症治療中的獨特優勢。
各古文內容分析:
《石室秘錄》: 詳細描述了「陰寒直中腎經」的症狀和救亡丹的組方,並闡明了各藥的配伍意義和用量考量,強調了白朮「利腰臍」的作用。
《齊氏醫案》: 記錄了兩個醫案,分別使用了奠安湯和救亡丹治療類似病症。奠安湯以黃耆代替人參,重在補益胸中陽氣和脾胃之氣;救亡丹則用於治療更為危重的「陰寒直中腎經」證,強調了附子、肉桂的重要性。
《醫學集成》: 提到了蕩寒湯和救亡丹,并列舉了返魂丹,這三個方劑都屬於溫陽劑,用於治療不同程度的寒證。
《救生集》: 介紹了一些外治法,如揉臍法、握陰取汗法、熨足心法,以及雷真君救亡丹的組方,這些方法和方劑都針對陰症腹痛和中寒厥逆等症。
總體而言,這些古文資料相互印證,共同揭示了救亡丹的組成、功效、主治和治療原理。
傳統服藥法
人參7錢,玄參8錢,甘草1錢,北五味1錢,生地9錢。
補氣解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亡丹具有溫熱燥烈的性質,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亡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人參5錢,白朮3兩,附子1個,乾薑3錢,肉桂5錢。 主治:陰寒直中腎經,面青鼻黑,腹中痛欲死,囊縮。
救亡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一。 組成:人參7錢,玄參8錢,甘草1錢,北五味1錢,生地9錢。 主治:補氣解暑。主治:中暑,誤治後而變爲亡陽之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