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二豎丸

QU ER S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雜病源流犀濁》卷一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心經 19%
胃經 10%
腎經 8%
肝經 8%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0%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驅二豎丸

整體功效:熱化痰,散結止咳。

主治: 肺勞熱,生蟲如蠶,咳逆氣喘,謂之膏肓病針灸不至者。

勞熱,是指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生蟲如蠶,是指肺熱過盛,導致肺部痰熱凝聚成蟲,引起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膏肓病,是指肺熱過盛,導致肺部痰熱凝聚成蟲,並且深入到肺部的深層,針灸不至。驅二豎丸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止咳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肺勞熱、生蟲如蠶、咳逆氣喘、膏肓病等症狀。

方解:

  • 麥門冬: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百部: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遠志:具有化痰定驚、安神益智的功效。
  • 細辛:具有發散風寒溫肺化痰的功效。
  • 杏仁:具有宣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

  • 本方具有較強的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乾薑、肉桂、細辛等辛溫之品,孕婦慎用。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四:「驅二豎丸,治肺勞熱,生蟲如蠶,咳逆氣喘,謂之膏肓病,針灸不至者。方用麥門冬、乾薑、花椒、黃耆、人參、肉桂、百部、白朮、遠志、細辛、杏仁、甘草等,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水送下,日三服。」

方劑組成解釋


  • 麥門冬: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百部: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遠志:具有化痰定驚、安神益智的功效。
  • 細辛:具有發散風寒、溫肺化痰的功效。
  • 杏仁:具有宣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乾薑、肉桂、細辛等辛溫之品,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肺結核咳嗽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驅二豎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濁》卷一。 組成:麥冬、炮薑、川椒、黃耆、人參、肉桂、百部、白朮、遠志肉、細辛、炙甘草、杏仁。 主治:肺勞熱,生蟲如蠶,咳逆氣喘,謂之膏肓病,針灸不至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五膈散

相似度 86%

氣下丸

相似度 76%

熏膈丸

相似度 66%

寬膈丸

相似度 66%

撮氣散

相似度 63%

加味黃耆湯

相似度 58%

散寒救胎湯

相似度 58%

鎮心牛黃丸

相似度 57%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