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化痰丸

QING RE HUA T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9%
心經 17%
胃經 12%
肝經 11%
膽經 6%
心包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2%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化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半夏能有效地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
  2.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對於痰熱上擾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抑制嘔吐中樞,起到止嘔的作用。

因此,清熱化痰丸中加入半夏,旨在通過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清熱化痰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之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氣機運行,緩解痰液阻塞,有助於清熱化痰。
  2. 健脾和胃: 陳皮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痰液生成。

因此,陳皮在清熱化痰丸中起到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更好地達到清熱化痰的療效。

清熱化痰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其擅長利水滲濕,健脾利濕,有助於化解痰濕,改善痰多咳嗽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和中調氣:茯苓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配合其他藥材,降低熱毒對人體的影響,進一步緩解痰熱咳嗽。同時,茯苓還有和中調氣的作用,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促進痰液排出。

因此,茯苓在清熱化痰丸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化痰,以及清熱解毒、和中調氣的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痰熱咳嗽等症狀。

清熱化痰丸中加入當歸,看似與清熱化痰的主旨相悖,實則別有深意。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加入此藥,主要針對痰熱壅肺所致的氣血瘀滯、血虛津虧之症。

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痰液的排出;同時,其補血滋陰作用可改善肺部津液分泌,減少痰液的形成。因此,當歸在清熱化痰丸中起到輔助清熱化痰、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使療效更加全面。

清熱化痰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頭昏、鼻塞等症狀。
  2. 活血化瘀,通竅開竅: 川芎亦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情況。同時,其通竅開竅之性,能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清熱化痰之目的。

總而言之,川芎在清熱化痰丸中起到疏風散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通竅開竅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提高藥效。

清熱化痰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效。其苦寒之性,可清肺熱、降胃火,並能燥濕化痰,對於熱邪壅肺、痰熱內盛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具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此外,黃芩還能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亦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清熱化痰丸中加入黃芩,可有效地清熱化痰,達到治療目的。

清熱化痰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和副作用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涼或辛燥,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並起到輔助的作用。例如,甘草可以與其他清熱化痰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除痰熱,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清熱化痰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肺、胃、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其苦寒之性,可有效抑制肺熱,並清解痰熱,緩解咳嗽、痰稠等症狀。

此外,梔子還能清熱利濕,對於因濕熱鬱結而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不舒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清熱化痰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功效。對於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痰黃黏稠等症狀,黃連能有效清熱瀉火,使肺氣清宣,痰液易於排出。
  2. 降逆止嘔: 黃連能降胃火,止嘔逆,對於痰熱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黃連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促進痰液排出,緩解症狀。

主治功效


清熱化痰丸

主要成分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功效

  • 痰飲作祟,會引起噁心、頭暈、心悸、中脘不適;或者由於吃了生冷食物、喝了過多酒,脾胃不和。

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半夏: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3. 陳皮:性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4. 川芎:性味辛、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當歸: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8. 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肝、肺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9. 黃連:性味苦、寒,歸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總結: 清熱化痰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補血、強筋骨、止血、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痰飲作祟引起的心悸、中脘不適、噁心、頭暈等症狀,以及由於吃了生冷食物或喝了過多酒而引起的脾胃不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炎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嘔吐心悸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化痰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半夏(湯泡7次)5錢,陳皮(去白)4錢,白茯苓3錢,當歸(酒洗)3錢,川芎3錢,黃芩(酒炒)1錢半,生甘草1錢半,梔子1錢半(去杇),黃連(去毛,炒)1錢。 主治:痰飲爲患,惡心、頭眩,心悸,中脘不快;或因食生冷,飲酒過多,脾胃不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