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散

CE Z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二十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6%
心經 14%
膀胱經 11%
腎經 11%
肺經 11%
胃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側子散

中藥方劑「側子散」具有補氣活血、祛風除濕、鎮靜安神之效,是中醫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的處方。側子散藥方的組成包括:

  • 秦艽:清熱瀉火
  • 全蠍:平肝息風
  • 白附子:溫通經絡
  • 獨活:散風寒
  • 當歸:補血活血
  • 川牛膝:強筋固骨
  • 羚羊角:通經活絡
  • 天麻:平肝息風
  • 黃耆:補氣健脾
  • 人參:補氣益血
  • 杜鵑:祛風除濕
  • 白癬皮:燥濕清熱
  • 防風:散風解表
  • 麻黃:發汗解表
  • 麝香:開竅醒神

藥方功效

  • 癱瘓風:改善中風所致的肢體癱瘓,症狀表現為無力、麻木、活動受限。
  • 語言謇澀:幫助解決說話困難、言語不清、表達不暢等問題。
  • 手足不遂:改善四肢活動障礙,恢復手腳的靈活性。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6-9 克,一日 2 次。

注意事項

  • 服用側子散應遵醫囑,不可自行增減藥量。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
  • 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側子散是一種具有補氣活血、祛風除濕、鎮靜安神之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如癱瘓風、言語謇澀、手足不遂等。服用側子散應遵醫囑,不可自行增減藥量。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不宜服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傳統服藥法


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麻黃1兩(去根節),獨活3分,細辛3分,五加皮3分,黃耆3分(銼),萆薢3分(銼),芎藭3分,牛膝3分(去苗)。
上為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忌熱面、炙煿等。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秦艽、全蠍、白附子、獨活、當歸、川牛膝、羚羊角、天麻、黃耆、人參、杜鵑、白癬皮、防風、麻黃、麝香等十八味中藥組成。

秦艽、全蠍、白附子、獨活、當歸、川牛膝、羚羊角、天麻、黃耆、人參、杜鵑、白癬皮、防風、麻黃等均具有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麝香具有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的功效。

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通絡、活血化瘀之功,可有效緩解攤緩風、言語謇澀、手足不遂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貧血坐骨神經痛麻痺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竭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眼睛模糊身體沉重心情煩燥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四肢感到疼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側子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桂心1兩,赤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2兩(去蘆頭),檳榔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麻黃2兩(去根節)。 主治:賊風,毒氣攻註,四肢疼痛,發動不可忍。

側子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漢防己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川芎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麻黃1兩(去根節),當歸1兩,赤芍藥1兩,秦艽3分(去苗),茯神2兩,防風3分(去蘆頭),白朮半兩,細辛半兩,甘菊花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婦人中風,偏枯一邊,手足不遂,口面斜,精神不守,言語倒錯。

側子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五加皮1兩,磁石4兩(搗碎,水淘去赤汁),甘菊花1兩,漢防己1兩,萆薢1兩(銼),羚羊角屑1兩半,防風1兩(去蘆頭),薏苡仁2兩,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赤芍藥1兩,川芎1兩,秦艽1兩(去苗),麻黃2兩(去根節),甘草1兩(炙微赤,銼)。 主治:腲退風,肢節緩弱,腰腳無力,皮膚濕痹。

側子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 組成: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秦艽1兩(去苗),乾蠍半兩(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獨活1兩,當歸1兩(銼,微炒),牛膝1兩半(去苗),羚羊角屑1兩,天麻1兩,黃耆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茵芋半兩,踯躅花半兩(酒浸,炒令乾),白鮮皮1兩,防風1兩(去蘆頭),麻黃1兩半(去根節),麝香半兩(研入)。 主治:攤緩風,言語謇澀,手足不遂。

側子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獨活3分,桂心3分,漢防己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川芎3分,人參3分(去蘆頭),麻黃3分(去根節),當歸3分(銼,微炒),秦艽3分(去苗),茯神3分,防風3分(去蘆頭),白朮3分,細辛3分,甘菊花3分,甘草半兩(多微赤,銼),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偏風不遂,肢節煩疼,心胸滿悶,緩縱不仁。中風,手足不隨,言語謇澀。

側子散,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麻黃1兩(去根節),漢防己3分,當歸3分(銼,微炒),海桐皮3分(銼),牛膝3分(去苗),羌活1兩,防風3分(去蘆頭),白朮3分,桂心1兩,甘菊花3分,羚羊角屑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茵芋3分,五加皮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腎虛中風,腰腳緩弱,頑痹不仁,顔色蒼黑,語音渾濁,志意不定,頭目昏疼,腰背強痛,四肢拘急,體重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