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附子、肉桂、牛膝、砂仁、車前子、補骨脂、益智仁。
《中國醫學大辭典》本方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熟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 熟地黃: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功效。
-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
- 山茱萸:味酸、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精的功效。
-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寧心安神的功效。
- 牡丹皮: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 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脾、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 附子:味辛、甘、性熱,歸心、脾、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的功效。
- 肉桂:味辛、甘、性熱,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活血通絡的功效。
- 川牛膝:味辛、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的功效。
- 砂仁:味辛、甘,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醒脾開胃的功效。
- 車前子:味甘、淡,性寒,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血的功效。
- 補骨脂:味辛、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助陽、溫經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
- 益智仁:味甘、辛,性溫,歸脾、腎經。具有補腎益智、養心安神、固精縮尿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肉桂等溫熱藥物,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脾腎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一引《嵩崖尊生》。 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附子、肉桂、牛膝、砂仁、車前子、補骨脂、益智仁。 主治:老人因虛衰而致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