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浸酒

SHAO YAO JIN JI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21%
心經 14%
腎經 14%
肺經 14%
三焦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芍藥浸酒」方劑以白芍為主藥,主要原因如下:

  1. 白芍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效。浸酒後,酒性溫熱,可緩解白芍的寒性,並促進其藥效的發揮,達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止痛止汗的功效。
  2. 白芍與酒相配,可增強其活血化瘀之效。白芍中的芍藥苷等成分,與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利於瘀血的消除。

芍藥浸酒方劑中,加入黃耆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補氣固表之功效,能與芍藥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首先,芍藥具有養血柔肝、鎮痛止痙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肝鬱、經期疼痛等症狀。然而,芍藥單獨使用,可能存在補氣不足的弊端,容易導致治療效果不夠理想。

而黃耆則以補氣固表著稱,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並能扶正祛邪,補益氣血。加入黃耆,可以彌補芍藥的不足,增強其療效,使治療更為全面。同時,黃耆也能緩解芍藥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為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芍藥浸酒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與芍藥合用,可增強芍藥的清熱涼血作用,並緩解芍藥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更適合用於熱病、血熱、瘀血等症。

同時,生地黃的滋陰作用也能協調芍藥的活血化瘀作用,避免因過度活血而損傷陰血。因此,生地黃的加入,使芍藥浸酒方劑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同時,兼具滋陰潤燥之效,更加全面有效。

芍藥浸酒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艾葉在此方中扮演關鍵角色。艾葉性溫味辛,歸肝、脾、腎經,擅長溫經止血,散寒調經。與芍藥合用,芍藥滋陰養血,柔肝緩急,兩者相輔相成,共奏調和營血、溫經散寒之效。尤其適用於婦人血虛寒凝,腹痛經閉之症。艾葉內含揮發油,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療效。此方通過酒的助行作用,使藥力迅速達病所,改善血瘀氣滯,達到治療目的。在中醫理論中,芍藥與艾葉的配伍,體現了陰陽調和、寒熱平衡的原則,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

主治功效


芍藥浸酒

組成: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艾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

主治功效:

婦女血傷,同時伴有赤色和白色的帶下。

組成介紹:

  1.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2.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3.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4.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總結:

芍藥浸酒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白芍、黃耆、生地黃、艾葉,具有婦女血傷,同時伴有赤色和白色的帶下。

傳統服藥法


芍藥3兩,黃耆3兩,生地黃3兩,艾葉1兩。
如麻豆大。
以絹袋盛,浸酒1鬥,經宿後,每食前隨量溫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芍藥浸酒具有補血調經、止血止帶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浸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芍藥3兩,黃耆3兩,生地黃3兩,艾葉1兩。 主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