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浸酒

Peony soaked in wine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心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3%
三焦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1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1. 白芍

    • 平肝息風:有助於緩解情緒波動,對於因情緒引起的疼痛具有調節作用。
    • 補血養肝:適合因血虛導致的月經不調。
    • 健脾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
  2. 黃耆

    • 補氣: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對抗疲勞。
    • 固表:對於自汗、盜汗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升陽:改善寒陽虛弱引起的症狀。
  3. 生地黃

    • 清熱涼血:適合陰虛火旺的體質,改善潮熱、盜汗等。
    • 滋陰補血:適合貧血、疲倦乏力等症狀。
  4. 艾葉

    • 溫經補陽:可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
    • 祛風除濕: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等因寒濕引起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芍藥3兩,黃耆3兩,生地黃3兩,艾葉1兩。
如麻豆大。
以絹袋盛,浸酒1鬥,經宿後,每食前隨量溫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禁忌人羣

    • 酒精過敏者及酒精依賴者應避免攝取含酒精的藥酒。
    • 懷孕或哺乳期婦女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部分成分可能對胎兒或乳兒有影響。
  • 劑量控制

    • 每次飲用不宜過量,建議控制在每次1-2湯匙,過量可能導致心煩、高血壓等症狀。
  • 儲存方式

    • 藥酒應儲存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以保持藥效。
  • 醫療諮詢

    • 使用前若有其他疾病,建議諮詢中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士,確保安全有效。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赤白帶頻尿暈眩四肢感到疼痛全身酸痛四肢關節疼痛夜間頻尿多尿心悸心肌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律不整心絞痛睡眠障礙纖維肌痛症小便量多顏色像水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浸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芍藥3兩,黃耆3兩,生地黃3兩,艾葉1兩。 主治:婦人血傷,兼赤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