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清化丸

ZI YIN QING HU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扶夀精方》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腎經 17%
胃經 15%
心經 14%
脾經 10%
肝經 10%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清化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效。此方若以燥熱為病機,生地黃可滋養陰液,清降虛火,緩解燥熱症狀。
  2. 養血活血: 生地黃亦有養血活血之功,可改善血虛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不眠、面色蒼白等症狀。同時,生地黃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作用。滋陰清化丸常用於治療燥熱傷肺、陰虛火旺所致的咳嗽、痰少、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症。天門冬能滋陰潤肺,清熱化痰,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清熱滋陰、化痰止咳之效,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症。

滋陰清化丸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協同其他藥材,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進一步促進陰液生成,達到滋陰清化的目的。

二、疏肝解鬱:陳皮還具備疏肝解鬱之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進一步改善氣機運行,促進津液流通,達到清熱化痰的效果。

總而言之,陳皮在滋陰清化丸中起到理氣健脾、疏肝解鬱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清化、改善體質的功效。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生津: 天花粉味甘性寒,善於清熱生津,可解暑熱、降火,對於因熱燥津傷而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利濕通淋: 天花粉還具有利濕通淋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濕熱,對於因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療效。

因此,滋陰清化丸中加入天花粉,可以發揮清熱生津、利濕通淋的功效,更好地達到滋陰清熱、化濕利水的作用。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燥熱傷肺、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能有效緩解。

滋陰清化丸通常用於治療熱性病症,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而川貝母的清熱化痰功效,正好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的目的。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病症而出現陰虛血虧的情況,熟地黃能補益陰血,改善氣血不足的症狀。
  2.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溫,能中和方劑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同時,熟地黃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滋陰清化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麥門冬,可滋養肺陰,緩解肺熱燥咳,並能清心降火,改善心煩失眠等症狀。
  2. 生津止渴:麥門冬能生津止渴,對於津液不足,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滋陰清化丸常用於治療熱病傷津,津液虧損的症狀,而麥門冬的生津作用能補充津液,改善患者的症狀。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利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的功效。滋陰清化丸多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虛濕盛等病症,薏苡仁可協助清熱利濕,降低體內濕熱,改善症狀。
  2. 健脾滲濕:薏苡仁同時具備健脾滲濕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減輕脾虛濕盛帶來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滋陰清化丸中加入薏苡仁,可起到清熱利濕、健脾滲濕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滲濕利水: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的功效。滋陰清化丸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虛濕困等症狀,茯苓可幫助利濕化濁,健脾胃,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不適,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
  2. 寧心安神,清熱除煩: 茯苓還有寧心安神、清熱除煩的作用。滋陰清化丸可能因濕熱內蘊而導致心煩失眠、精神不振等,茯苓可幫助安神定志,緩解煩躁不安,提升睡眠質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山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補虛: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肺、滋陰養腎之效。方劑中若有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的症狀,山藥可起到滋陰生津、清熱降火的作用,平衡陰陽,改善患者的體質。
  2. 健脾益氣: 山藥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滋陰清化丸常用於治療一些脾胃虛弱、氣陰兩虧的病症,山藥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作用,提高藥效。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滋陰補腎: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其可補益腎陰,緩解陰虛所致的燥熱、虛汗等症狀,同時亦可改善腎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問題。
  2. 清熱明目: 枸杞子亦具清熱明目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在滋陰清化丸中,枸杞子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功效。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白芍,可滋養肝陰,緩和肝氣,緩解因肝陰不足、肝氣鬱結導致的各種症狀。
  2. 清熱解毒: 白芍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清解體內熱毒,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清化的效果。

總而言之,白芍在滋陰清化丸中的加入,既能滋養肝陰、緩和肝氣,又能清熱解毒,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玄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功效。它能清肺熱、降腎火,並滋陰潤燥,緩解因熱邪上炎而引起的口渴、咽痛、便祕等症狀。
  2. 解毒散結: 玄參還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於由熱毒蘊結所致的瘰癧、癭瘤、瘡瘍等疾病,玄參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玄參在滋陰清化丸中發揮著滋陰降火、解毒散結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治療目的。

滋陰清化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固護元氣: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補腎固精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陰虛肺燥引起的咳嗽、咳血、氣喘等症狀,並增強患者體力。
  2. 滋陰斂汗,收攝津液:五味子能滋陰斂汗,收斂津液,對於陰虛汗出、津液不足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滋陰清熱,平衡機體的陰陽失衡。

滋陰清化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滋陰清化丸藥性偏寒,甘草可中和其寒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寒涼的影響,使藥物更為平和安全。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提高整體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增強生地黃的滋陰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滋陰清化丸」

滋陰清化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

方劑組成及功效

  • 生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

  • 陳皮: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天花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止咳。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 麥門冬:滋陰生津,潤肺清心。

  •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

  •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益氣。

  • 山藥:補氣益腎,健脾益肺。

  • 枸杞子:滋陰補血,益精明目。

  • 白芍:平肝柔肝,養血調經。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五味子:補氣固腎,生津止渴。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主治功效

滋陰清化丸具有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

總結:

滋陰清化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

滋陰清化丸中所含的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如滋陰清熱、化痰止咳、補氣益腎、健脾益肺等,能夠有效緩解陰虛火旺引起的咳嗽症狀。

滋陰清化丸的使用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懷慶生地黃2兩(酒浸,竹刀切搗),天門冬2兩(去皮心,曬),陳皮(去白,鹽水拌,微炒)1兩,天花粉1兩,貝母1兩,熟地黃(酒浸,竹刀切)1兩,麥門冬(酒浸透,去心搗)1兩,薏苡仁(絹包,同糯米於砂鍋內蒸1炷香,去米不用,曬乾)1兩,白茯苓(去皮,得人乳浸透更妙)1兩,乾山藥1兩,甘枸杞1兩,白芍藥(酒炒)1兩,川玄參1兩,五味子5錢,生甘草5錢。
滋化源,清痰火。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空心、臨臥不時津液噙化;沸湯調下亦可。
本方去陳皮、天花粉、貝母,加黃柏、知母各一兩,名「滋陰清化膏」(見《回春》卷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動者宜服,陰虛火不動者慎服。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胸悶胸痛多痰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清化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組成:熟地、生地、天冬、麥冬、當歸、龜甲、阿膠、白芍、茯苓、山藥、貝母、花粉、甘草、五味。 主治:潤肺補脾。主治:虛勞。陰虛火動,內熱爍金而損肺,多服寒涼而傷脾者。

滋陰清化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一。 組成:天門冬(去心)2兩,甘枸杞2兩,麥門冬(去心)2兩,知母(酒洗)2兩,當歸(酒洗)2兩,生地(酒洗)2兩,熟地(酒煮)2兩,川貝母(去心)2兩,北五味7錢,粉丹皮1兩,山萸肉1兩,玄參1兩,白茯苓1兩5錢,懷山藥1兩5錢。 主治:肺癰。

滋陰清化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懷慶生地黃2兩(酒浸,竹刀切搗),天門冬2兩(去皮心,曬),陳皮(去白,鹽水拌,微炒)1兩,天花粉1兩,貝母1兩,熟地黃(酒浸,竹刀切)1兩,麥門冬(酒浸透,去心搗)1兩,薏苡仁(絹包,同糯米于砂鍋內蒸1炷香,去米不用,曬乾)1兩,白茯苓(去皮,得人乳浸透更妙)1兩,乾山藥1兩,甘枸杞1兩,白芍藥(酒炒)1兩,川玄參1兩,五味子5錢,生甘草5錢。 主治:滋化源,清痰火。主治:諸虛。陰虛火動而後嗽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