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順湯

JING SHU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五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20%
腎經 16%
心經 13%
肝經 13%
胃經 9%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靜順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靜順湯主要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而這些症狀往往與體內水濕停留、心神不寧有關。茯苓利水滲濕,能改善心神不寧,有助於安神定志。

2. 健脾寧心: 茯苓亦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靜順湯中多以滋陰安神藥物為主,茯苓的加入可以補益脾氣,加強藥物吸收和利用,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也能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靜順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消食化積: 木瓜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消食積、健脾胃之效。靜順湯常用於治療食積胃痛、脘腹脹滿等症,而木瓜能幫助消化食物,緩解胃脹氣,故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二、潤肺止咳: 木瓜亦具潤肺止咳之功效,尤其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咳嗽,有較好療效。部分靜順湯的組方可能針對肺熱咳嗽,加入木瓜既可消食化積,又能潤肺止咳,達到雙重效果。

總體而言,木瓜在靜順湯中起著消食化積、潤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

靜順湯中加入附子,乃因其溫陽救逆之效。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功。

方中加入附子,旨在溫煦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血瘀之症狀。附子溫陽之力,可解寒邪凝滯,並可配合其他藥物,達至通經活絡、止痛化瘀之效。因此,附子在靜順湯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溫陽救逆之良藥。

靜順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基於其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行血通經消瘀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瘀阻滯導致的經絡不通、疼痛腫脹等症狀。同時,川牛膝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夠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因此,在靜順湯中加入川牛膝,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水腫緩解疼痛,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治療目的。

靜順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善於疏散風寒,並能止痛止癢。靜順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而防風則能有效解除風寒之邪,緩解疼痛瘙癢。
  2. 調和營衛,祛風止痙: 防風入肝經,具有調和營衛,祛風止痙的作用。靜順湯中常加入防風,可輔助其他藥物,增強止痛、止痙效果,緩解因風邪入體導致的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

靜順湯中加入訶子,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收斂固澀: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的功效。方中若因脾胃虛弱或肺氣不固導致大便溏泄、汗出不止等症,訶子可收斂腸道、固護肺氣,使大便轉固、汗液減少。
  2. 清熱解毒: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濕熱等症。方中若因熱毒內蘊,導致口苦咽乾、腹痛泄瀉等症,訶子可清熱解毒,改善症狀。

靜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靜順湯中多為苦寒之藥,甘草的加入可使藥性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吸收,發揮療效。

二、保護脾胃: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損傷,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導致脾胃虛弱。

總而言之,甘草在靜順湯中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保護脾胃,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靜順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回陽救逆的功效。靜順湯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乾薑可溫暖子宮,驅散寒氣,改善血行,緩解疼痛。

二、 調和脾胃:乾薑還可溫脾胃,促進消化吸收。靜順湯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材,加入乾薑可調和脾胃,避免寒涼藥材過度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總之,乾薑在靜順湯中發揮溫中散寒、調和脾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主治功效


靜順湯

主治功效:在辰年和戌年,生病發熱頭痛,嘔吐,胸悶腹脹,頭暈氣短,足部痿弱,小便呈赤白兩色,肌肉皮膚出現瘡瘍,最終發展成癰疽。

組成:

  1.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2.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3.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4.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5.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6.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7.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8.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用法: 將上述中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取 10 克,用溫水沖服。一天服用兩次,早晚各一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體虛者忌服。

注意事項:

  1. 服用靜順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2. 服用靜順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3. 服用靜順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4. 如果服用靜順湯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靜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靜順湯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木瓜乾1兩,附子(炮,去皮臍)3分,牛膝(酒浸)3分,防風(去叉)半兩,訶子(炮,去核)半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
自大寒至春分,宜去附子,加枸杞半兩;自春分至小滿,依前入附子、枸杞;自小滿至大暑,去附子、木瓜、乾薑,加人參、枸杞、地榆、香白芷、生薑各3分;自大暑至秋分,依正方,加石榴
上銼散。
每服4大錢,以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嘔吐原發性高血壓容易焦慮恐懼慢性腎衰竭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容易憂鬱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四肢痿軟無力噁心反胃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靜順湯, 出處:《三因》卷五。 組成:白茯苓1兩,木瓜乾1兩,附子(炮,去皮臍)3分,牛膝(酒浸)3分,防風(去叉)半兩,訶子(炮,去核)半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辰戌之歲,病身熱頭痛,嘔吐,氣鬱中滿,瞀悶少氣,足痿,註下赤白,肌腠瘡瘍,發爲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