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理中湯

FU LING LI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3%
心經 19%
腎經 14%
胃經 9%
肝經 9%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理中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溼、寧心安神之功效。其利水滲溼作用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補益脾胃之氣,從而促進脾胃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

2. 和中化溼:茯苓理中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溼滯導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四肢乏力等症。茯苓能利水滲溼,化解脾胃積滯,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緩解上述症狀。

茯苓理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脾益氣的作用。茯苓理中湯以茯苓、甘草為主,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甘草的加入有助於調和藥性,使藥效更顯著,同時避免藥物相互拮抗。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茯苓的健脾利濕功效,同時也能緩解茯苓的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甘草還能補氣益血,與茯苓、人參等合用,更能起到溫中補虛、益氣健脾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的效果。

茯苓理中湯中加入乾薑,是因其寒濕兼具的特性:

  • 茯苓性平,利水滲濕,能健脾益氣,祛除體內濕氣。
  • 理中湯主治脾胃虛寒,症狀為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四肢不溫等。

然而,單用茯苓可能難以溫中散寒,因此加入乾薑,其辛溫性可助茯苓溫中散寒、健脾和胃,並配合茯苓利水滲濕,更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各種症狀。

簡而言之,乾薑的加入,可提升茯苓理中湯的溫中散寒效果,更全面地治療脾胃虛寒。

茯苓理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培元: 茯苓理中湯旨在溫中健脾,而人參味甘性溫,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的功效,可補脾胃之虛,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促進藥物吸收和療效發揮。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含茯苓、白朮等燥性藥物,容易耗氣傷津,人參可補氣生津,平衡藥性,避免燥性過盛,使藥效更為平和、溫和。

茯苓理中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導致的腹瀉、食少體倦等症狀。其基本組成為黨參、乾薑、白朮與茯苓,而有時根據臨床需要,會加入其他藥材如木瓜,以增強其療效。在這裡,木瓜的使用,主要是取其健脾消食的功效。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消化酶的活性,有助於改善因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消化不良問題。

在茯苓理中湯中加入木瓜,不僅能夠幫助調節脾胃氣機,還能有效解決患者可能伴隨的脹氣、腹脹等不適感。尤其對於那些脾胃虛弱,同時又伴有食物不易消化、胃腸脹滿的人來說,加入木瓜之後的茯苓理中湯更能全面地照顧到患者的身體需求,達到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目的,從而使整體療效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茯苓理中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甘草、乾薑、人參、木瓜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人參具有益氣生津、補肺益腎、健脾和胃、安神益智等功效。

茯苓理中湯的主要功效是治療霍亂,肚臍以上突起而跳動。此外,茯苓理中湯還具有其他功效,如補氣健脾、溫中散寒、利水消腫等。

茯苓理中湯的組成中,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熱解毒;乾薑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以幫助溫暖身體;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可以幫助增強脾胃功能;木瓜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風濕。

茯苓理中湯是一款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治療霍亂,肚臍以上突起而跳動,還可以補氣健脾、溫中散寒、利水消腫等。

傳統服藥法


茯苓2兩,甘草3兩(炙),乾薑1兩(炮),人參3兩,木瓜3兩。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3升,去滓,適寒溫,分為4服。
忌海藻。菜、酢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溫熱助陽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理中湯, 出處:《外台》卷六引《範汪方》。 組成:茯苓2兩,甘草3兩(炙),乾薑1兩(炮),人參3兩,木瓜3兩。 主治:霍亂,臍上築而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