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丸

WU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20%
脾經 13%
腎經 12%
肝經 10%
胃經 10%
大腸經 3%
三焦經 1%
膽經 1%
心包經 1%
膀胱經 1%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紫石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紫石英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皮膚紅腫等。
  2. 止血生肌: 紫石英能涼血止血,促進創傷癒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燒傷、燙傷等。

五石丸中加入紫石英,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石丸中加入鐘乳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 鐘乳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在五石丸中,鐘乳石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
  2. 利尿通淋: 鐘乳石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進尿液排出,改善泌尿系統疾病,例如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等。在五石丸中,鐘乳石可以配合其他利尿藥材,共同發揮利尿通淋的效果。

五石丸中包含白石英,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白石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五石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瘡毒等症,而白石英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止血:白石英亦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控制出血,促進組織修復。五石丸中常配合其他止血藥材,如三七、茜草等,共同發揮止血作用。

因此,五石丸中加入白石英,能起到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五石丸方劑中包含赤石脂,主要原因如下:

  1. 固澀止瀉: 赤石脂性澀,善於收斂止瀉,對於脾虛泄瀉、久瀉不止等症狀,能起到止瀉固澀的作用。
  2. 止血生肌: 赤石脂亦具止血生肌功效,對於腸胃潰瘍、出血等症狀,能起到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五石丸中,赤石脂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五石丸多用於熱病、熱毒、煩躁、口渴等症,石膏可有效降低體溫,緩解熱症,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 收斂固澀:石膏亦具收斂固澀之效,可收斂止汗,固澀止瀉。五石丸若用於治療汗出不止、大便溏瀉等症,石膏可發揮收斂固澀之效,幫助止汗止瀉,恢復機體平衡。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固澀,止汗止瀉:五味子性酸收斂,可固澀脾胃,止汗止瀉,有助於治療五石丸所針對的腎虛、脾虛所致的遺精、滑精、泄瀉等症狀。
  2. 滋養腎陰,益氣生津:五味子入肺、腎經,具有滋養腎陰,益氣生津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材補腎益精,緩解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總而言之,五味子在五石丸方劑中起到收斂固澀、滋養腎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補腎益精、固澀止瀉的功效。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其清熱涼血之功效。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適用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

五石丸方劑多用於治療熱病耗傷陰血、心煩失眠、口渴咽乾、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症狀。生地黃的加入可起到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五石丸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其潤肺養陰、清心除煩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能滋養肺陰,緩解燥熱引起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麥門冬也能清心熱,安神定志,對於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在五石丸的組成中,麥門冬與其他藥材搭配,共同發揮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的作用,有效改善心腎陰虛、心煩失眠、口渴咽乾等症狀。

五石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五石丸多用於治療脾虛氣弱、衛氣不固所致的各種病症,黃耆可補益脾肺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固護肌表,防止外邪入侵。
  2. 助藥力:黃耆性溫,可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五石丸中常含有其他寒涼藥物,如石膏、知母等,黃耆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傷陽氣,使藥力更有效發揮。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五石丸方劑以補腎壯陽為主要功效,而脾腎相生,脾健則腎壯,故加入茯苓以健脾利濕,增強腎氣的吸收和利用,使藥效更顯著。
  2. 利水消腫:五石丸中含有石藥,容易造成水濕停滯,茯苓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有效防止藥物積聚,避免出現副作用。同時,茯苓也能緩解石藥的燥性,避免損傷津液,使藥物更平和有效。

五石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五石丸主治脾虛濕盛,氣血不足之症,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困脾之症。
  2. 固本培元: 白朮能固護脾胃,增強機體正氣。五石丸多用於脾虛久病、元氣虧損者,白朮能補益脾胃,固本培元,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五石丸以補腎壯陽為主,加入當歸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血虛、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五石丸方劑中其他藥材多屬溫燥之性,如熟地黃、山藥等。加入當歸可緩解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傷陰。

五石丸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五石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損勞傷,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人參可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身體康復。
  2. 扶正祛邪: 五石丸方劑中所含五石(磁石、石決明、石膏、滑石、牡蠣)具有清熱瀉火、鎮驚安神的作用。而人參則能補氣固本,起到扶正的作用,與五石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功效。

五石丸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五石丸方劑多以礦物藥為主,性多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物的副作用,避免過於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甘草還能保護胃黏膜,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考慮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的功效。五石丸以溫陽補腎為主,桂枝可助其溫陽散寒,改善因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五石丸中多用寒涼藥材,如石決明、磁石等,桂枝的溫性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導致脾胃虛寒或損傷陽氣。同時,桂枝的辛溫之性還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五石丸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五石丸方劑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症,而川芎的活血行氣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川芎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能提升人體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氣血虛弱、頭暈目眩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五石丸方劑中,川芎的升陽舉陷之效能,能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石丸」

組成:

  • 紫石英:安神、鎮心安神、降逆氣和暖子宮。
  • 鐘乳石:鎮驚、安神、清熱解毒。
  • 白石英: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 赤石脂: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主治功效:

  • 產後身體虛弱,容易畏寒發熱,四肢瘦弱無力,沒有食慾,精神恍惚,晚上睡不安穩。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 6 克,一日 2 次。

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五石丸」組成複雜,具有多種藥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身體虛弱、畏寒發熱、四肢瘦弱無力、食慾不振、精神恍惚、睡眠不寧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鐘乳粉1兩半,白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赤石脂1兩(細研),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五味子1兩,熟乾地黃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白朮1兩,當歸1兩(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芎藭1兩。
上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以薤白湯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石丸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高血脂慢性腎衰竭脂肪瘤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五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鍾乳(研)半兩,紫石英(研)半兩,石膏脂(研)半兩,白礬(燒,研)半兩,白石英(研)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兩,甘草(炙,銼)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熟乾地黃(焙)1兩,龍骨(碎,研)3分。 主治:腎虛小便無度,陰囊癢濕。

五石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紫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鍾乳粉1兩半,白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赤石脂1兩(細研),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五味子1兩,熟乾地黃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白朮1兩,當歸1兩(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川芎1兩。 主治:産後虛羸寒熱,四肢瘦弱,不思飲食,心神虛煩,夜卧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