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丸

WU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21%
腎經 13%
脾經 12%
肝經 11%
胃經 10%
大腸經 3%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膽經 1%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石丸」

組成:

  • 紫石英:安神、鎮心安神、降逆氣和暖子宮。
  • 鐘乳石:鎮驚、安神、清熱解毒。
  • 白石英: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 赤石脂: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主治功效:

  • 產後身體虛弱,容易畏寒發熱,四肢瘦弱無力,沒有食慾,精神恍惚,晚上睡不安穩。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 6 克,一日 2 次。

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五石丸」組成複雜,具有多種藥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身體虛弱、畏寒發熱、四肢瘦弱無力、食慾不振、精神恍惚、睡眠不寧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鐘乳粉1兩半,白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赤石脂1兩(細研),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五味子1兩,熟乾地黃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白朮1兩,當歸1兩(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芎藭1兩。
上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以薤白湯送下,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五石丸由紫石英、鐘乳石、白石英、赤石脂、石膏、五味子、生地黃、麥門冬、黃耆、茯苓、白朮、當歸、人參、甘草、桂枝、川芎組成。

紫石英、鐘乳石、白石英、赤石脂、石膏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五味子、生地黃、麥門冬、黃耆、茯苓、白朮、當歸、人參、甘草、桂枝、川芎具有補益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五石丸具有補益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產後虛羸寒熱、四肢瘦弱、不思飲食、心神虛煩、夜卧不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石丸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高血脂症慢性腎衰竭脂肪瘤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五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鍾乳(研)半兩,紫石英(研)半兩,石膏脂(研)半兩,白礬(燒,研)半兩,白石英(研)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兩,甘草(炙,銼)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熟乾地黃(焙)1兩,龍骨(碎,研)3分。 主治:腎虛小便無度,陰囊癢濕。

五石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紫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鍾乳粉1兩半,白石英1兩半(細研,水飛過),赤石脂1兩(細研),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五味子1兩,熟乾地黃1兩半,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白朮1兩,當歸1兩(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1兩,川芎1兩。 主治:産後虛羸寒熱,四肢瘦弱,不思飲食,心神虛煩,夜卧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