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大補腎湯

HUANG QI DA BU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4%
肝經 9%
胃經 6%
膀胱經 3%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膽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大補腎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的作用。腎氣不足,往往會導致氣虛,表虛,容易感冒、出汗、乏力等症狀。黃耆能補益脾肺之氣,固護表氣,從根本上提升腎氣。
  2. 補中益氣:腎氣與脾氣密切相關,腎氣不足,脾氣亦虛,導致中氣不足,容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黃耆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使脾氣健運,從而增強腎氣。

因此,黃耆在黃耆大補腎湯中起到補氣固表、補中益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氣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黃耆大補腎湯補氣健脾,但同時也可能造成寒氣內積。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可以溫補脾胃,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寒邪入侵。
  2. 調和藥性: 黃耆大補腎湯藥性偏溫燥,容易引起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生薑可以解表散寒,又能潤燥生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溫和,避免副作用。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功效。與黃耆同用,可加強補氣固本之效,使腎氣充沛,精血旺盛。
  2. 扶正祛邪: 人參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避免腎虛引起的其他疾病。與黃耆配伍,可協同作用,扶正祛邪,促進腎臟功能恢復。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增強藥效: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氣血充足,能更好的吸收藥物有效成分,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黃耆性溫,補益之力較強,若單用可能容易出現燥熱之象。大棗性甘溫,能緩解黃耆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滋膩而影響腎氣的正常運化。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牡蠣,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滋陰潛陽,固澀精氣: 牡蠣味鹹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潛陽固澀的功效。腎主藏精,精氣虧虛會導致陽氣外洩,表現為腰膝酸軟、盜汗等症。牡蠣可補腎精、固腎氣,配合黃耆補氣,達到陰陽調和,固本培元的效果。
  2. 平肝安神,寧心安神: 牡蠣性寒,可平肝熄風,安神定志。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腎精不足會影響心神,導致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牡蠣可滋陰降火,平肝安神,配合黃耆補氣養血,協同作用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緩解黃芪補氣過於燥烈,以及補腎藥材可能帶來的熱性。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功效。其甘酸入肝脾經,可滋陰養血,緩解黃芪補氣燥熱,防止氣虛血燥之弊。同時,白芍還能和緩腎陽之亢奮,防止腎氣過盛而出現上火、口乾等症狀,達到補腎而不燥的功效。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調節了藥性,更使黃耆大補腎湯的補腎功效更為溫和有效。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化氣,助補腎陽: 黃耆補氣,但偏於溫補,對於腎陽虛寒者,單用黃耆恐力有不逮。桂枝性溫,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效,可助黃耆溫陽化氣,提升補腎陽的效果,使補腎之效更佳。
  2.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 桂枝能溫通氣血,調和營衛,與黃耆相輔相成,改善腎陽虛寒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等症狀,達到溫補腎陽、改善全身氣血循環的目的。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氣,止遺精: 五味子味酸,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氣、固腎氣、止遺精等功效。黃耆補氣,與五味子合用,可更有效地固腎氣,治療腎虛導致的遺精、滑精等症。
  2. 益氣生津: 五味子亦可益氣生津,與黃耆相輔相成,增強補腎功效。腎氣充足,則水液代謝正常,可改善腎虛所致的口渴、腰膝痠軟等症狀。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地骨皮,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黃耆補氣健脾,可提升陽氣,但過度使用可能造成虛火上升,出現口乾舌燥、盜汗等症狀。地骨皮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抑制黃耆過度補陽,避免出現熱證。

同時,地骨皮還可配合黃耆滋養腎陰,使補氣而不傷陰,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從而更有效地改善腎虛症狀。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為了健脾利濕,輔助黃耆補氣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腎氣不足,脾陽不振,則水濕停滯,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腎虛症狀。茯苓利水滲濕,可改善水濕停滯,促進氣血運行,配合黃耆補氣,更能有效改善腎虛症狀。

此外,茯苓還能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腎虛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補腎效果。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扶正祛邪,調和營衛:黃耆補氣固表,而防風則散風寒、通絡止痛。二者合用,可有效扶正祛邪,調和營衛,尤其對於因風寒入侵導致的腎虛症狀,如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有顯著療效。

2. 溫腎助陽,兼顧外邪:黃耆大補腎陽,而防風則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相配,既能溫補腎陽,又能驅散外邪,避免陽氣外泄,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減少寒邪對身體的影響。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健脾和胃、燥濕化痰之功。與黃耆等補益藥物配伍,可避免藥性過於滋膩,防止脾胃受損,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
  2. 調和藥性:黃耆性溫,長期服用容易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症狀。橘皮的加入可起到清熱解毒、降火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副作用。

黃耆大補腎湯中包含磁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腎經,具有鎮靜安神、降逆止嘔、收斂固精的功效。對於腎氣虛弱,精關不固,出現遺精、滑精、早洩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收斂固精,補腎固本的作用。
  2. 滋陰降火: 磁石還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可以緩解腎陰不足所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口乾舌燥等症狀。而黃耆補氣,二者配合,可達到陰陽調和,益氣補腎的效果,更適合腎虛兼有陰虛火旺的患者。

黃耆大補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黃耆性溫,甘草可以平衡其溫性,避免過於燥熱,更適合虛寒體質患者。
  2. 補益脾胃: 甘草能益脾胃,補中氣,與黃耆共同作用,能加強補益腎氣的效果。腎虛往往伴隨脾胃虛弱,甘草可以健脾胃,促進腎氣生化,達到整體調理的目的。

因此,甘草在黃耆大補腎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補益脾胃的重要作用,使藥效更佳,更適合患者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黃耆大補腎湯 」

黃耆大補腎湯 是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白芍、磁石、地骨皮、防風、茯苓、黃耆、牡蠣、人參、五味子、橘皮組成。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磁石具有止咳化痰、安神、平肝息風、止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黃耆大補腎湯 的主治功效是補氣固表、益氣養血、補益腎氣。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兩,生薑3錢,人參3錢,大棗20枚(擘),牡蠣2錢,芍藥3錢,桂心3錢,五味子3錢,地骨皮3錢,茯苓3錢,防風3錢,橘皮3錢,磁石3錢(碎,綿裹),甘草2兩(炙)。
上切。
以水1鬥2升,煮取3升,絞去滓,分溫3-4服,人如去8-9里。覆取微汗,5日服1劑,以3-4劑為斷。
忌粘食、生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排尿後有殘尿感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大補腎湯, 出處:《醫心方》卷十三引《玄感傳屍方》。 組成:黃耆3兩,生薑3錢,人參3錢,大棗20枚(擘),牡蠣2錢,芍藥3錢,桂心3錢,五味子3錢,地骨皮3錢,茯苓3錢,防風3錢,橘皮3錢,磁石3錢(碎,綿裹),甘草2兩(炙)。 主治:丈夫因虛勞損,夢泄盜汗,小便餘瀝。陰濕弱,欲成骨蒸者,名曰勞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