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菀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潤肺止咳:紫菀擅長宣肺化痰,但性偏溫燥,容易傷津。川貝母性寒,能潤肺止咳,清熱化痰,與紫菀相配,可緩解紫菀的燥性,使藥力更平和,更適合燥熱咳嗽、痰稠難咳的患者。
- 清熱解毒:川貝母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紫菀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適用於外感熱邪引起的咳嗽、痰黃粘稠等症狀。
因此,紫菀湯中加入川貝母,既能增強潤肺止咳的效果,又能減緩紫菀的燥性,達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紫菀湯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如下:
- 相輔相成:紫菀性溫,善於宣肺化痰,但容易燥咳;而前胡性微寒,善於降氣止咳,能緩解紫菀燥咳的副作用,同時又能增強其宣肺化痰的效果,兩者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更佳。
- 治療範圍:紫菀湯主治風寒咳嗽,痰多而粘,兼有氣喘者。前胡除了止咳化痰,還有疏散風寒的作用,能有效治療風寒咳嗽,與紫菀配合,能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紫菀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效。其可宣散肺氣,利肺降氣,緩解肺氣鬱滯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與紫菀協同作用,增強止咳化痰之效。
- 清熱解毒:桑白皮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療熱毒壅肺所致的咳喘,與紫菀配合,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肺熱引起的咳嗽症狀。
桑白皮與紫菀相伍,既能宣肺止咳,又能清熱解毒,使紫菀湯的治療效果更佳。
紫菀湯中包含紫菀,主要原因有二:
- 主治咳喘: 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其對於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具有明顯療效。紫菀湯以其為君藥,旨在針對咳嗽、氣喘等病症,發揮其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 配合其他藥材: 紫菀湯中除了紫菀,還包含其他藥材,例如杏仁、甘草等,各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協同作用。紫菀與其他藥材的搭配,不僅能加強其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更能兼顧其他症狀,如杏仁可宣肺止咳,甘草可調和藥性。
紫菀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大原因:
-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肺: 紫菀湯以治療肺虛咳嗽為主,但肺氣虛弱,脾胃運化失常,藥物難以到達肺部。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使藥力更易到達肺部,發揮療效。
- 燥濕化痰,輔助止咳: 白朮具燥濕化痰之效,能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協同作用,祛除肺部的痰濕,減少咳嗽的症狀,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紫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紫菀性溫,味辛,擅長宣肺止咳,但易傷津耗氣。甘草性甘,味平,可緩和紫菀的燥烈之性,避免其過度耗傷肺氣,使藥效更為平和。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之功效。在紫菀湯中,甘草可以增強紫菀宣肺止咳的功效,並輔助其他藥物發揮最佳療效。同時,甘草的甘甜味可以改善藥物的口感,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紫菀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紫菀湯主治肺熱咳嗽,而黃芩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之效。可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熱化痰,平息肺熱,改善咳嗽症狀。
- 抑菌消炎: 黃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肺部炎症,減輕咳嗽、痰多等症狀。與紫菀、貝母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控制炎症發展,促進肺部恢復。
紫菀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斂肺止咳: 紫菀湯主要用於治療肺虛久咳,而五味子味酸收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它能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共同作用,加強止咳化痰的效果,使肺氣得以收斂,咳嗽得以緩解。
- 固護元氣: 肺虛久咳,往往耗損元氣,導致氣虛乏力。五味子具有補益心氣、固護元氣的作用,能輔助紫菀湯補益肺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從而更有效地治療肺虛久咳。
因此,五味子在紫菀湯中起到斂肺止咳、固護元氣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紫菀湯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桔梗性辛溫,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可助紫菀、款冬花等藥物疏散肺氣,消炎止咳,改善痰多咳喘之症狀。
- 引藥下行:桔梗入肺經,能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肺部,增強藥效,並促進痰液排出。
桔梗與紫菀相配,相輔相成,可有效治療肺氣不宣、痰多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
紫菀湯方劑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 麻黃性溫,辛散,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之效。紫菀湯主治風寒犯肺,肺氣不宣,痰多咳嗽,喘促氣急等症,麻黃可助其宣肺散寒,開泄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咳嗽喘促。
- 配合紫菀,增強止咳化痰之效: 紫菀性溫,潤肺下氣,止咳化痰,與麻黃相配,可形成“辛散溫宣”之性,更能有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麻黃在紫菀湯中與其他藥物配伍,能有效改善風寒咳嗽的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紫菀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解表: 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紫菀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而紫蘇葉有助於散寒解表,使肺氣宣通,利於止咳化痰。
- 調和藥性: 紫菀湯中包含紫菀、款冬花等藥材,性味偏寒涼,而紫蘇葉性味辛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加平和。
紫菀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紫菀湯主治肺燥咳嗽,杏仁能潤燥化痰,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咳化痰效果。
- 宣肺降氣: 杏仁還有宣肺降氣的作用,可緩解肺氣鬱結導致的咳嗽。紫菀湯中加入杏仁,能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潤肺止咳、宣肺降氣的雙重目的。
紫菀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降氣止咳: 紫菀湯主治肺熱燥咳,而知母性寒,能清肺熱,瀉心火,並能降氣止咳,與紫菀、款冬花等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 配伍相宜,增強療效: 知母味苦,性寒,能引導紫菀、款冬花等藥材下行,並抑制其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反而傷陰耗津,使療效更為平和持久。
紫菀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紫菀湯主治肺虛咳喘,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肺止咳的功效,能與紫菀、款冬花等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止咳化痰的療效,使肺氣通暢,緩解咳喘症狀。
- 調和藥性: 方中紫菀、款冬花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而當歸性溫和,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吸收,也避免寒性藥物對身體造成副作用。
紫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效。紫菀湯中含有紫菀、款冬花等溫燥之品,容易傷脾胃,而陳皮可以緩解其燥性,促進脾胃運化,防止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出現嘔吐等不適。
- 行氣消痰,助紫菀止咳: 陳皮可以行氣消痰,使痰液易於排出,與紫菀、款冬花等藥物共同作用,更有效地止咳化痰,達到治療咳嗽的目的。
紫菀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利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能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紫菀湯中常含有較多滋陰潤燥的藥物,如紫菀、款冬花等,容易造成脾胃虛寒,而赤茯苓可以健脾燥濕,平衡藥性,避免滋膩過度。
- 助紫菀止咳化痰: 紫菀性微溫,善於降氣止咳,但其止咳作用主要集中於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赤茯苓入脾胃,能助紫菀化痰利濕,使痰液易於排出,從而更有效地止咳。
主治功效
紫菀湯
紫菀湯是由川貝母、前胡、桑白皮、紫菀、白朮、甘草、黃芩、五味子、桔梗、麻黃、紫蘇葉、杏仁、知母、當歸、陳皮、赤茯苓組成。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紫蘇葉: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功效。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紫菀湯主治咳嗽,是由於感冒寒邪侵犯肺經,導致咳嗽不止。腠理不密,寒邪趁虛而入肺,白天咳嗽嚴重,晚上緩解,或者白天緩解,晚上加重,有的有痰,有的無痰。
紫菀湯的功效是止咳化痰、平喘、止咳平喘、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傳統服藥法
紫菀茸、貝母、真蘇子(微炒)、杏仁(水浸,去皮,焙黃)、北梗、陳皮、麻黃(去節)半夏曲、赤茯苓、桑白皮(炒)、甘草(微炙)各等分。
上銼細。
每服1錢,加薑3片,紫蘇3葉(並嫩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偏於宣肺平喘,若咳嗽痰多,可加用化痰止咳之品,如枇杷葉、白果、羅漢果等。
- 若咳嗽伴有氣喘,可加用平喘止咳之品,如蘇子、百合、款冬花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菀湯,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三。 組成:甘草1分,杏仁1分,紫菀1兩,桑白皮1分,苦梗3分,天門冬1兩。 主治:清潤肺氣。主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
紫菀湯,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 紫菀湯(《雞峰》卷十一。)出處:《雞峰》卷十一。組成:紫菀1兩,款冬花1兩,麻黃1兩,甘草1兩,乾地黃2兩,卷柏半兩,麥門冬1兩。主治:平肺。 。 主治:平肺。
紫菀湯,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紫菀半兩,杏仁半兩,麻黃6錢,桂心6錢,橘皮6錢,青木香6錢,黃芩半兩,當歸半兩,甘草半兩,大黃1兩。 主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嗽,或上氣喉咽鳴,氣逆,或鼻塞清水出者。
紫菀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紫菀(去土)半兩,柴胡(去苗)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蒼朮(米泔浸1宿,切片,焙乾)1兩,赤芍藥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人參半兩。 主治:虛勞咳嗽,腸鳴滑泄。
紫菀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貝母、前胡、桑皮、紫菀、白朮、甘草、黃芩、五味子、桔梗、麻黃、紫蘇、杏仁、知母、當歸、陳皮、赤苓。 主治:子嗽。妊娠咳嗽,因感冒寒邪,傷於肺經,以致咳嗽而不已。腠理不密則寒邪乘虛入肺,或晝甚夜安,晝安夜甚,或有痰,或無痰。
紫菀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紫菀(去苗土)1兩,貝母(去心)1兩,黃耆(銼,炒)1兩,柴胡(去苗)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麻黃(去根節)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者,炒,研)1兩,款冬花1兩,桂(去粗皮)1兩,桔梗1兩,陳橘皮(去白,炒)1兩,當歸(炙,銼)1兩,大腹子(銼)1兩,桑根白皮(銼,炒)1兩,五味子(炒)1兩,甘草(炙,銼)1兩,生乾地黃(焙)1兩,半夏(洗去滑,焙)1兩半。 主治:肺臟虛勞,痰嗽不止,背膊並項筋痠疼,日漸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