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延夀丹

WAN YING YAN SHO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肝經 18%
肺經 15%
心經 14%
脾經 13%
胃經 6%
大腸經 4%
膀胱經 3%
心包經 0%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萬應延夀丹

萬應延夀丹,別名「玉屏風散」,是中藥方劑的一種,由麥門冬、天門冬、熟地黃、生地黃、人參、山藥、川牛膝、巴戟天、澤瀉、肉荳蔻、杜仲、枸杞子、赤石脂、遠志、茯苓、覆盆子、地骨皮、五味子、車前子、石菖蒲、柏子仁、花椒、菟蕬子、山茱萸等藥材組成,具有補氣、養血、行氣、化痰、活血、通絡、補腎、填精、滋陰等多種功效。

藥材組成及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等。

天門冬:味甘、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元、固脫、生津、安神等功效。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川牛膝: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腎、膀胱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除濕、強筋骨、補腎填精、利尿通淋等功效。

巴戟天: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澤瀉:味甘、性寒,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杜仲: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遠志:味苦、辛,性溫,歸心腎經,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覆盆子:味甘,性溫,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肝腎的功效,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

地骨皮:味甘,性寒,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五味子:味酸、澀,性溫,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車前子:味甘,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石菖蒲:味苦、辛,性溫,具有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等功效。

柏子仁:味甘,性平,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花椒: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菟蕬子:味甘、鹹,性平,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萬應延夀丹」,以人參、鹿茸、枸杞子等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延年益壽等功效,是傳統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老年人體虛、免疫力低下、精神萎靡等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 熟地黃、山藥、枸杞子、杜仲、巴戟天、肉荳蔻等為君藥,補益肝腎、強筋健骨。
  • 麥門冬、天門冬、澤瀉、茯苓、車前子、石菖蒲等為臣藥,滋陰清熱、利水通淋。
  • 遠志、柏子仁、花椒、赤石脂等為佐藥,安神定志、散寒除濕。
  • 人參、生地黃為使藥,大補元氣、滋陰補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滋膩礙胃之弊,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有補益過度之弊,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萬應延夀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五。 組成: 萬應延夀丹(《普濟方》卷二二五。)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五。別名:萬應延齡丹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天門冬1兩(去心),熟地黃1兩(酒蒸),生地黃1兩(酒洗),人參1兩,乾山藥2兩,牛膝3兩(酒浸),巴戟2兩(去心),澤瀉1兩,肉豆蔻4兩(酒浸,洗),杜仲1兩(薑汁炒去絲),枸杞子1兩(酒浸,洗去須),赤石脂1兩(煅),遠志1兩,白茯苓1兩(去皮),覆盆子1兩,地骨皮1兩(酒洗,去土),五味子6兩半,車前子1兩,石菖蒲1兩,柏子仁1兩,川椒7錢,菟絲子3兩(酒浸),山茱萸1兩。主治:補諸虛不足。 。 主治:補諸虛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