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夯,人類需要1個完全為個人打造的中醫資料庫!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0-04-17 首次發表:

依照Google 搜尋趨勢紀錄顯示,中醫在網路上愈來愈熱門,代表有愈來愈多人透過網際網路查詢中醫資訊。然而傳統中醫資料庫的資訊並沒有提出專屬個人化的建議,新版雲端中醫資料庫會在中藥性味太寒時,依照體質提出警告,並依照每個月的經絡虛實狀態提出自動分析,現在為初階版本,未來將結合更豐富的經絡體質模型之後持續修正與升級。

中醫在網路上的熱門趨勢呈現大多頭,相對提供資訊量不足

隨著西醫科技超高速蓬勃發展,在各國政府與財團長期支持下,多數人認定的醫學就是西醫,中醫似乎是逐漸在沒落了。以台灣地區為例,從1999年來至今,中醫門診人數並沒有持續增加。然而,「中醫」這個關鍵字在 Google 上的熱門度,從2004年至今在全球市場是呈現「大多頭」的趨勢(註1),以中醫資訊網站「醫砭」為例,每個月都有穩定60萬流量。這代表的意思或許是,現在實際會去看中醫的民眾可能沒有明顯增加,但是透過網際網路查詢中醫資訊的人們是持續增加的!

Google 上搜尋中醫的人愈來愈多,中醫資訊網站流量穩定
Google 上搜尋中醫的人愈來愈多,中醫資訊網站流量穩定

然而,現在網際網路上存在的中醫資訊網站,多數是歷史悠久長達15年以上的網站,不少已經陣亡或已經進入「不生不滅」(完全沒有更新)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雲端中醫持續開發線上中醫資料庫,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延續中醫在網際網路上的命脈!

一個自動幫你分析寒熱的中藥單方與複方資料庫

許多人都喜歡透過Google 搜尋疾病相關資訊,例如搜尋「便祕了該怎麼辦?」「便秘中醫療法」「便秘該用什麼中藥?」「便秘該用什麼穴道?」真正進入了中醫網站頁面,閱讀了相關資訊之後,卻不知道這個中藥到底適合不適合我?

以中藥為例,任何人在Google 搜尋「大黃」兩個字,第一個進入眼簾的一定會是「醫砭」網站的大黃連結,進去之後會看到性味、歸經、成分、主治功效…等等內容,最後會看到「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看到這裡,許多人就會問:「那我的體質適不適合苦寒藥呢?」

雲端中醫中藥資料庫會依照一個人的經絡體質自動提出建議
雲端中醫中藥資料庫會依照一個人的經絡體質自動提出建議

此刻,雲端中醫中藥資料庫的「大黃」頁面,會自動分析一段文字「本中藥偏寒,由於您的經絡體質在本月份寒氣很重,不適合服用過量。」這是因為大黃的寒性指數是62,屬於相當寒的中藥,當一個人經常進行經絡檢測,系統就會依照月份自動分析出「陰陽比例」數值,當該月份的「陽氣」明顯不足時,就會自動提醒不要吃太多偏寒性的中藥,這樣的資訊因人而異,因此是完全個人化的建議。

中藥複方方劑的寒熱更為複雜,系統會針對偏性的中藥提出自動建議
中藥複方方劑的寒熱更為複雜,系統會針對偏性的中藥提出自動建議

中藥單方如此,中藥複方也不例外。多數的中藥方劑組成都超過5-10種中藥,因此每一種方劑都可能包含「寒藥」與「熱藥」,經過複雜的綜合計算之後,產生寒性與熱性指數,就可以清楚看出這個方劑是偏寒還是偏熱。個人化建議資訊也會自動提醒體內太寒的人,服用一定要謹慎

由於許多人並沒有進行經絡檢測,系統會自動出現預設資訊,也就是多數人的經絡體質狀態。只要登入系統並開始進行經絡檢測之後,系統就會建議出每個人都不一樣的建議。

依照每月出現不同經絡虛實狀態分析的12經絡資料庫

在《黃帝內經·經脈》篇章裡,會一直重複看到這樣的文字:「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從這段文字的字義,可以理解古人認為經絡太實,就要瀉之,經絡太虛,就要補之。然而,究竟自己的經絡是太實還是太虛呢,這始終是個抽象的概念!

系統會依照月份顯示經絡虛實分析,提供該月份養生參考
系統會依照月份顯示經絡虛實分析,提供該月份養生參考

此時,系統會依照每一個人的經絡體質分析,呈現專屬於該月份的經絡建議。例如,某人到了4月的時候,進到足太陰脾經的頁面後,系統就會自動分析此人在四月時脾經經常出現的狀態,如果是虛證就會出現可能症狀(例如:腹瀉),同時建議運用補法提升脾經能量。

本文發佈在2020年4月,此時的版本還是屬於相當初階的版本,在可期待的未來將會不斷修正後端的演算法持續升級,結合更豐富的經絡體質模型之後,最終將會呈現更聰明的中醫資料庫個人化建議。

註1: 依照 Google Trend 的紀錄顯示,所謂的全球市場,其實是以台灣、香港與澳門這三個地區。因為「中醫」這兩個字是繁體字,只能統計使用繁體字區域的人,其他地區較少。在Google 推退出中國之前,「中医」這兩個字熱度始終在50以上。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