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因為沒有觀察自己的經絡數據,都不知道面對季節性的轉變階段,體內的經絡已經開始產生劇烈的變化,隨之產生各種不舒服的疼痛與症狀。
只要理解自己的體質,在第一時間運用適當的中藥,只要運用1-3天就可以快速改善,每一個人都可以親身嘗試。此篇文章探討夏季轉入秋冬這個階段。
人體在兩個關鍵季節身體產生變化
雲端中醫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看,人體在一年之中有兩個關鍵的季節,容易產生身體不舒服的現象,分別如下:
- 「寒熱指數正值」(少陽經、陽明經實證)+「鐵三角」經絡型態,主要出現在每年4-5月,延續到10月之間。
- 「寒熱指數負值」(少陽經、陽明經虛證)+「倒鐵三角」經絡型態,主要出現在每年10月,延續到隔年的3月。
除非這個人永遠保持著特定的「經絡體質」現象(例如鐵三角經絡體質),絕大多數的人在兩段期間,體內的經絡型態會呈現大翻轉現象。
因此,在這個大翻轉的過程,很多人身體會感覺到很不舒服,生病是常見的現象。
運用中藥應付季節變化效果快
要應付這種季節性的經絡型態大翻轉,運用中藥的效果往往是最快速的,但是有一定不比例的人很不認同。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過去幾年來中藥常常出現負面的新聞,總讓人們覺得中藥有毒、含有重金屬、吃了要洗腎等等。
雲端中醫有不少會員,在過去幾年來都持續不斷地回報,中藥發揮效果時間有時候短到只有5分鐘,但卻不知道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這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對經絡、氣血這類的概念完全不敏感,有些修行人開了天眼,就會清楚看到背後的原因。
近代奇書《內證觀察筆記》就是一位開天眼的修行人寫的書,他認為《傷寒論》這中醫經典,如果不從「內證」的角度來探索,是絕對看不懂的。
這一切起源於他在某日因為長時間讀書,眼睛視力差且體力不支,在服用「小柴胡湯」沖劑10分鐘後,竟然就快速改善。
而後他用天眼,清楚看到自己身體出現了一個臨時性的「圓形太極結構」,此刻他才清楚知道,原來中藥是基於這種原理在幫人治病。
後來他確認,中藥在人體中的作用,平常最多5分鐘就會立刻產生,同時也會保持較長的穩定性,且太極持續運轉。
後來他更發現,中藥在人體中能夠產生太極器官、黑洞、陰陽物質等,中藥能夠使所歸的經絡和相關經絡、藏腑旺相,能夠打開需要打開的穴位。
所以,如果一個人可以快速找到正確的中藥,服用後立即在身體產生太極結構,快速改善身體不舒服,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不加以學習或不運用在生活上,實在是太可惜了!
應付夏轉秋冬季節變化的中藥
每年進入10月底之後,天氣會從夏季炎熱的狀態,迅速轉變成冬季的狀態,這種變化速度是非常快的。
以2024年台灣地區為例,在10月18-19這兩天像夏天一樣熱。在進入10月20日之後下雨氣溫驟降,感覺就像冬天一樣。
在這種天氣轉變下,絕大多數人的經絡型態會快速轉變,尤其是「少陽經」與「陽明經」的能量迅速下降。
因此如果能夠運用適當的中藥加以調整,就可以快速應付這種季節轉換現象。以下推薦5類最常見的且容易取得的中藥方劑:
1.桂枝湯/小建中湯
雲端中醫在不少文章中都提到,人體中的膀胱經可以說是一個最戲劇性的經絡,每年在夏季能量爆減,在冬季能量暴升,而在10月之後就是進入能量暴升的季節。
有趣的是,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太陰脾經」的能量連動性非常高。
《傷寒論》中提到,改善「太陽病」的核心方劑就是「桂枝湯」改善「太陰病」的「小建中湯」。
而事實上這兩種中藥方劑在本質上是同一種,「小建中湯」就是桂枝湯加糖,這就剛好說明了桂枝湯可以改善太陽經與太陰經。
只要在這個季節過度階段,突然間臨時出現以下的症狀,就可以嘗試運用「桂枝湯」或「小建中湯」1-3天。
症狀清單:感冒發燒、鼻塞、頭痛(頭頂、後頭、前額)、肚子痛、脖子痛、肩頸痛、背痛(上背痛)、膏肓痛、腰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臀痛)、大腿小腿痛、抽筋、眼睛酸澀疲勞、乾眼症、流眼淚(迎風流淚)、腰背無力、全身感到疲勞、全身酸痛...等等。
2.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
上面提到的是沒有特定經絡體質的現象,絕大多數的中年人以上,不是「鐵三角經絡體質」,就是「綜合經絡體質」,他們感冒的時候,很難單純出現桂枝湯證。
在多數的時候,會出現「小柴胡湯證」或是「柴胡桂枝湯證」,這是因為他們本身少陽肝氣不順,再加上季節性的太陽經異常,所以就容易出現「太陽病」+「少陽病」。
也因為這樣,過去幾年來有非常多會員很習慣運用「柴胡桂枝湯」,在感冒時他們用起效果如神。
2024年10月期間,天氣變化像三溫暖,剛好呼應「小柴胡湯」治療「忽冷忽熱」的特性。
某會員每天早上起來口苦,且出現全身酸痛、背痛、眼睛乾澀、極度疲勞且精神不佳,白天工作撐到晚上服用「柴胡桂枝湯」後,他回報:「確實10分鐘之後精神突然變好,感覺又可以繼續熬夜...」
只要在這個季節過度階段,突然間臨時出現以下的症狀,就可以嘗試運用「小柴胡湯」或是「柴胡桂枝湯」1-3天。
症狀清單:頭暈目眩、口苦、口渴口乾、喉嚨乾痛、忽冷忽熱、胸悶、肋痛、心中煩悶、噁心想吐、沒有食慾、咽乾、背部發冷、全身痛、中背部痛、手臂外側痛、太腿小腿外側痛...等等。
3.葛根湯、麻黃附子細辛湯
有些人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在進入這個天氣驟降的季節之後,他們是很容易感冒的,嚴格說起來這時候的感冒,只不過是以前的感冒,再度被誘發起來而已。
不論哪一種體質,運用「葛根湯」效果都是很好的,千古以來運用的關鍵特點,就在於脖子、肩膀酸痛,以及一般的感冒症狀。
某會員在2024年10月間就回報,他說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每次降溫,隔天起床後脖子、肩膀就很痛,在服用「葛根湯」之後,確實就可以快速改善,而且肩頸附近還會發熱。
如果體內寒氣非常重的人,這時候寒氣就有機會進入「少陰階段」,這時候就要可以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改善感冒,關鍵的症狀就是喉嚨痛且發燒、怕冷。
4.水氣病相關方劑
由於進入秋冬之後,有一定比例的人體內水液代謝會開始出現障礙,這時候就會出現水氣病。
這類人的特點,就是脾經與膀胱經出現異常,而進入秋冬這個階段,就是這兩條經絡開始產生劇烈變化的關鍵階段。
由於水氣病實在很重要,可以閱讀雲端中醫之前撰寫水氣病的相關文章,常運用的中藥是「五苓散」、「真武湯」。
簡單判斷:在這個階段開始腹瀉拉水,可以運用「五苓散」,早上起床之後嚴重頭暈,可以運用「真武湯」。突然出現水腫的話,這兩種都可以運用。
5.理中湯
進入秋冬直到春季這段期間,絕大多數人的膽經與胃經的能量逐漸下降,手部的三焦經、大腸經能量也持續下降,這可以說是邁入脾胃虛寒的過程。
千古以來,中醫改善脾胃虛寒的根本核心中藥組成就是「甘草」加「乾薑」,最常運用的是「理中湯」,寒氣重的人運用「附子理中湯」。
常見症狀是:疲倦乏力、腹痛、大便溏、容易腹瀉、容易感冒、食慾不佳、消化不良、腹脹、四肢冰冷、畏寒、面色蒼白、少氣懶言、體重減輕、胃脘寒痛、口淡無味、胃寒怕冷...等等。
任何人只要長期觀察自己的經絡,就可以清楚觀察到季節對經絡的劇烈影響,尤其是這段轉換時間一定要親身觀察。
找出且運用適合自己的中藥,在第一時間就可以讓所有不舒服的症狀快速消失,這就是運用中藥養生給大家帶來最大的好處。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