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缺盆中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缺盆中痛是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表現為缺盆部位疼痛。缺盆位於胸骨鎖骨窩,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缺盆中痛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內傷勞累、情志不遂等,臨床上常見的證型有:

  • 風寒外感證:主要表現為缺盆部位疼痛,伴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 內傷勞累證:主要表現為缺盆部位疼痛,伴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 情志不遂證:主要表現為缺盆部位疼痛,伴有心情抑鬱、煩躁易怒等症狀。

缺盆中痛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證型,可選用不同的中醫治療方法,常見的治療方法有:

  • 風寒外感證:可用中藥內服、外敷,或針灸、推拿等治療。
  • 內傷勞累證:可用中藥內服、針灸、推拿等治療。
  • 情志不遂證:可用中藥內服、針灸、推拿等治療。

缺盆中痛是中醫的一個常見病症,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缺盆

缺盆

  • 1.《針灸聚英》:「是動病(邪在氣。氣為是動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
  • 2.《針灸逢源》:「交少商穴而接手陽明經也。)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動言變也。)缺盆中痛。(缺盆雖十二經之道路。而肺為尤近也。)甚則交兩手而瞀。(音茂)此為臂厥。(瞀。木痛不仁也。)是主肺所生病者。(本篇凡在五臟則各言藏所生病。凡在六腑。則或言氣。或言血。
  • 3.《針經節要》:「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主肺。
  • 4.《子午流注針經》:「手太陰少血多氣,《難經》云:脈有是動,有所生病。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氣,氣為是發;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
  • 5.《金針秘傳》:「2.天髎: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央,手少陽、陽維之會。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滿。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 6.《金針秘傳》:「6.缺盆:二穴,一名天蓋。在肩下橫骨陷中。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壯,針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
  • 7.《針灸素難要旨》:「手太陰,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8.《針灸集成》:「肺屬病肺脹滿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證也。煩心胸滿,腨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則肩背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而息,尿色變,遺矢無度。
  • 9.《針灸集成》:「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謂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靈樞)。
  • 10.《針灸資生經》:「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天髎、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銅)章門、治厥逆。肩臂不舉。青靈、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肩髎、治肩重不能舉臂肘。巨骨、治肩臂不得屈伸。(見背痛。)居髎、治肩引胸臂急。(見手痛。)臑腧、治寒熱肩腫。
  • 11.《針灸資生經》:「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熱。頸瘰癧。(千)大迎、治寒熱。頸痛瘰癧。(銅)缺盆、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明同。)五里、治寒熱瘰癧咳嗽。臂臑、治寒熱。頸項急。瘰癧。肩背痛不得舉。少海、療腋下瘰癧。臂疼屈伸不得。
  • 12.《經絡全書》:「(結喉下,橫骨陷中是也)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筋,從腋下出缺盆,結前肩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其病成息賁,脅急,吐血。又曰:手太陰,是動則病缺盆中痛)。又屬陰維、任脈之會(《靈樞》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明堂經》曰:天突一穴,在結喉下,陷者宛宛中。
  • 13.《經絡匯編》:「其見證也,善嚏,悲愁欲哭,灑浙寒熱,缺盆中痛,腹痛,肩背痛,臍右少腹脹痛,小便數,溏泄,皮膚痛及麻木,喘、少氣,頰上氣見。形寒飲冷則傷肺。實則夢兵戈競擾,虛則夢田野平原。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多食苦,則皮膚槁而毛拔。
  • 14.《普濟方·針灸》:「是動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主肺。
  • 15.《普濟方·針灸》:「是動則病(手大陰常多氣少血。今氣先病。是謂是動。難經曰。是動者氣也。此之謂乎)。肺脹滿。膨膨而喘咳(膨膨。謂氣不宣暢也)。缺盆中痛(缺盆穴在肩下橫骨陷中。言其處如缺豁之盆。故名曰缺盆)。甚則交兩手而瞀(太素注云。瞀。抵目也)。是謂臂厥(肘前曰臂。
  • 16.《普濟方·針灸》:「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穴天髎
  • 17.《普濟方·針灸》:「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穴缺盆
  • 18.《勉學堂針灸集成》:「_肺屬病_,肺脹滿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證也。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則肩背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而息,尿色變,遺矢無度。
  • 19.《針方六集》:「肺手太陰為病:肺脹,膨膨而喘嗽,缺盆中痛,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所生病:咳嗽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有餘則肩背痛,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20.《針方六集》:「肩井二穴,治五勞七傷,頸項強痛,肩膊閃挫,肘臂不舉,目銳眥痛,缺盆中痛,馬刀,寒瘧。此穴五臟六腑氣所聚,不可補,令人昏暈,暈者宜出針,不宜留針,瀉法乃可。

少商

少商

  • 1.《針灸逢源》:「交少商穴而接手陽明經也。)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動言變也。)缺盆中痛。(缺盆雖十二經之道路。而肺為尤近也。)甚則交兩手而瞀。(音茂)此為臂厥。(瞀。木痛不仁也。)是主肺所生病者。(本篇凡在五臟則各言藏所生病。凡在六腑。則或言氣。或言血。

天髎

天髎

  • 1.《金針秘傳》:「2.天髎: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央,手少陽、陽維之會。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滿。針入八分,可灸三壯。
  • 2.《針灸資生經》:「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天髎、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銅)章門、治厥逆。肩臂不舉。青靈、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肩髎、治肩重不能舉臂肘。巨骨、治肩臂不得屈伸。(見背痛。)居髎、治肩引胸臂急。(見手痛。)臑腧、治寒熱肩腫。
  • 3.《普濟方·針灸》:「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穴天髎

橫骨

橫骨

  • 1.《金針秘傳》:「6.缺盆:二穴,一名天蓋。在肩下橫骨陷中。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喉痹,咳嗽。可灸三壯,針入三分,不直刺,太深使人逆息也。
  • 2.《經絡全書》:「(結喉下,橫骨陷中是也)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筋,從腋下出缺盆,結前肩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其病成息賁,脅急,吐血。又曰:手太陰,是動則病缺盆中痛)。又屬陰維、任脈之會(《靈樞》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明堂經》曰:天突一穴,在結喉下,陷者宛宛中。
  • 3.《普濟方·針灸》:「是動則病(手大陰常多氣少血。今氣先病。是謂是動。難經曰。是動者氣也。此之謂乎)。肺脹滿。膨膨而喘咳(膨膨。謂氣不宣暢也)。缺盆中痛(缺盆穴在肩下橫骨陷中。言其處如缺豁之盆。故名曰缺盆)。甚則交兩手而瞀(太素注云。瞀。抵目也)。是謂臂厥(肘前曰臂。

人迎

人迎

  • 1.《針灸素難要旨》:「手太陰,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2.《針灸集成》:「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謂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靈樞)。
  • 3.《針方六集》:「肺手太陰為病:肺脹,膨膨而喘嗽,缺盆中痛,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所生病:咳嗽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有餘則肩背痛,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巨骨

巨骨

  • 1.《針灸資生經》:「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天髎、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銅)章門、治厥逆。肩臂不舉。青靈、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肩髎、治肩重不能舉臂肘。巨骨、治肩臂不得屈伸。(見背痛。)居髎、治肩引胸臂急。(見手痛。)臑腧、治寒熱肩腫。

居髎

居髎

  • 1.《針灸資生經》:「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天髎、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銅)章門、治厥逆。肩臂不舉。青靈、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肩髎、治肩重不能舉臂肘。巨骨、治肩臂不得屈伸。(見背痛。)居髎、治肩引胸臂急。(見手痛。)臑腧、治寒熱肩腫。

肩髎

肩髎

  • 1.《針灸資生經》:「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天髎、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銅)章門、治厥逆。肩臂不舉。青靈、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肩髎、治肩重不能舉臂肘。巨骨、治肩臂不得屈伸。(見背痛。)居髎、治肩引胸臂急。(見手痛。)臑腧、治寒熱肩腫。

青靈

青靈

  • 1.《針灸資生經》:「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天髎、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銅)章門、治厥逆。肩臂不舉。青靈、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肩髎、治肩重不能舉臂肘。巨骨、治肩臂不得屈伸。(見背痛。)居髎、治肩引胸臂急。(見手痛。)臑腧、治寒熱肩腫。

章門

章門

  • 1.《針灸資生經》:「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天髎、治肩肘痛引頸項急。寒熱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悶。(銅)章門、治厥逆。肩臂不舉。青靈、治肩臂不舉。不能帶衣。肩髎、治肩重不能舉臂肘。巨骨、治肩臂不得屈伸。(見背痛。)居髎、治肩引胸臂急。(見手痛。)臑腧、治寒熱肩腫。

大迎

大迎

  • 1.《針灸資生經》:「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熱。頸瘰癧。(千)大迎、治寒熱。頸痛瘰癧。(銅)缺盆、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明同。)五里、治寒熱瘰癧咳嗽。臂臑、治寒熱。頸項急。瘰癧。肩背痛不得舉。少海、療腋下瘰癧。臂疼屈伸不得。

少海

少海

  • 1.《針灸資生經》:「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熱。頸瘰癧。(千)大迎、治寒熱。頸痛瘰癧。(銅)缺盆、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明同。)五里、治寒熱瘰癧咳嗽。臂臑、治寒熱。頸項急。瘰癧。肩背痛不得舉。少海、療腋下瘰癧。臂疼屈伸不得。

臂臑

臂臑

  • 1.《針灸資生經》:「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熱。頸瘰癧。(千)大迎、治寒熱。頸痛瘰癧。(銅)缺盆、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明同。)五里、治寒熱瘰癧咳嗽。臂臑、治寒熱。頸項急。瘰癧。肩背痛不得舉。少海、療腋下瘰癧。臂疼屈伸不得。

天突

天突

  • 1.《經絡全書》:「(結喉下,橫骨陷中是也)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筋,從腋下出缺盆,結前肩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其病成息賁,脅急,吐血。又曰:手太陰,是動則病缺盆中痛)。又屬陰維、任脈之會(《靈樞》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明堂經》曰:天突一穴,在結喉下,陷者宛宛中。

肩髃

肩髃

  • 1.《經絡全書》:「(結喉下,橫骨陷中是也)屬手太陰肺經(《靈樞》曰:手太陰之筋,從腋下出缺盆,結前肩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其病成息賁,脅急,吐血。又曰:手太陰,是動則病缺盆中痛)。又屬陰維、任脈之會(《靈樞》曰: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明堂經》曰:天突一穴,在結喉下,陷者宛宛中。

肩井

肩井

  • 1.《針方六集》:「肩井二穴,治五勞七傷,頸項強痛,肩膊閃挫,肘臂不舉,目銳眥痛,缺盆中痛,馬刀,寒瘧。此穴五臟六腑氣所聚,不可補,令人昏暈,暈者宜出針,不宜留針,瀉法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