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匯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3)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3)
1. 胃經諸穴歌
足陽明四十五,自承泣四白而數,巨髎有地倉之積,大迎來頰車之夥;下關頭維以人迎,水突氣舍與缺盆,氣戶兮庫房屋翳,膺窗兮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天樞外陵;大巨從水道歸來,氣衝入髀關之境,伏兔至陰市梁丘,犢鼻自三里而行;上巨虛兮(即上廉)條口,下巨虛兮(即下廉)豐隆,解谿衝陽入陷谷,下內庭厲兌而終。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一共有四十五個穴位,從承泣穴、四白穴開始數起。巨髎穴與地倉穴相鄰,大迎穴靠近頰車穴。下關穴、頭維穴和人迎穴相連,水突穴、氣舍穴和缺盆穴也在附近。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和乳根穴這些穴位都在胸部。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天樞穴、外陵穴等穴位依序排列。大巨穴從水道穴附近延伸出來,氣衝穴進入髀關穴的範圍。伏兔穴、陰市穴、梁丘穴、犢鼻穴,以及足三里穴等穴位都位於腿部。上巨虛穴(即上廉穴)、條口穴,下巨虛穴(即下廉穴)、豐隆穴,解谿穴、衝陽穴進入陷谷穴,最終在內庭穴和厲兌穴結束。
2. 又分寸歌
胃之經兮足陽明,承泣目下七分尋,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倉夾物四分近。大迎頷下寸三中,頰車耳下八分穴,下關耳前動脈行,頭維神庭旁四五(神庭,督脈穴,在中行髮際上五分,頭維去神庭四寸五分)。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氣舍突下穴相乘(氣舍,在水突下),缺盆舍下橫骨內,各去中行寸半明。氣戶璇璣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庫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頭心。
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自氣戶至乳根六穴,上下相去各一寸六分,去中行任脈各四寸),卻去中行須四寸,以前穴道與君陳。不容巨闕旁三寸(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卻行幽門寸五新(幽門,腎經穴,巨闕旁一寸五分,在胃經、任脈二脈之中),其下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上下一寸無多少,共去中行三寸中。
天樞臍旁二寸間,樞下一寸外陵安,樞下二寸大巨穴,樞下四寸水道全,樞下六寸歸來好,共去中行二寸邊。氣衝鼠鼷上一寸(鼠鼷,橫骨盡處),又去中行四寸專,髀關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陰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記。膝臏陷中犢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七寸條口味,膝下八寸下廉看。
膝下九寸豐隆系,卻是踝上八寸量。比那下廉外邊綴,解谿去庭六寸半(庭,內庭也),衝陽庭後五寸換,陷骨庭後二寸間,內庭次指外間現(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歷兌大指次指端,去爪如韭胃井判(璇璣,任脈穴名)
白話文:
胃經是足陽明經的一部分,它的穴道位置如下: 承泣穴在眼睛下方七分的位置;四白穴在眼睛下方一寸的地方;巨髎穴在鼻孔旁邊八分的位置;地倉穴在嘴角旁邊四分的地方。大迎穴在下巴下方一寸三分的位置;頰車穴在耳朵下方八分的地方;下關穴在耳朵前方動脈跳動處;頭維穴在神庭穴旁邊四寸五分的地方(神庭穴是督脈的穴道,位於前額髮際向上五分,頭維穴距離神庭穴四寸五分)。人迎穴在喉嚨旁邊一寸五分的位置;水突穴在脖子筋的前方,迎穴的下方;氣舍穴在水突穴的下方(氣舍穴在水突穴的下方);缺盆穴在氣舍穴下方,鎖骨的內側,距離身體中心線一寸半的地方。氣戶穴在璇璣穴旁邊四寸的地方,距離乳頭六寸再加四分;庫房、屋翳、膺窗等穴道位置接近,乳中穴就在乳頭的中心位置。
接下來是乳根穴,在乳房下方,距離乳房各一寸六分,相互不干擾(從氣戶穴到乳根穴共六個穴道,上下相隔各一寸六分,距離身體中心線任脈各四寸),距離身體中心線四寸,這些穴道位置都清楚地告訴您了。不容穴在巨闕穴旁邊三寸(巨闕穴是任脈穴道,位於肚臍上方六寸五分),接著是幽門穴,距離巨闕穴一寸五分(幽門穴是腎經穴道,位於巨闕穴旁邊一寸五分,在胃經和任脈之間),再往下是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這些穴道上下相隔一寸左右,距離身體中心線三寸。
天樞穴在肚臍旁邊二寸的地方;外陵穴在天樞穴下方一寸;大巨穴在天樞穴下方二寸;水道穴在天樞穴下方四寸;歸來穴在天樞穴下方六寸,這些穴道距離身體中心線二寸。氣衝穴在鼠蹊部上方一寸(鼠蹊部是橫骨的盡頭),距離身體中心線四寸;髀關穴在膝蓋上方一尺二寸;伏兔穴在膝蓋上方六寸;陰市穴在膝蓋上方三寸;梁丘穴在膝蓋上方二寸。犢鼻穴在膝蓋骨凹陷處;足三里穴在膝蓋下方三寸;上廉穴在膝蓋下方六寸;條口穴在膝蓋下方七寸;下廉穴在膝蓋下方八寸。豐隆穴在膝蓋下方九寸,實際上是在腳踝上方八寸的位置,它和下廉穴在外側相連。解谿穴距離內庭穴六寸半(內庭穴又稱庭穴);衝陽穴在內庭穴後面五寸的地方;陷谷穴在內庭穴後面二寸的地方;內庭穴在第二腳趾外側凹陷處;歷兌穴在第一、第二腳趾的末端,像韭菜葉一樣的地方,是胃經的井穴(璇璣穴是任脈穴道名稱)。
3. 足太陰脾經(左右共四十二穴)
4. 脾臟之圖
遺篇《刺法論》曰: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滑氏曰:掩乎太倉。華元化曰:脾主消磨五穀,養於四旁。中梓曰:脾胃屬土,俱從田字,胃居正中,田字亦中,脾處於右,田亦偏右。
《難經》曰:脾重二斤三兩,廣扁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藏。
足太陰經脾,脾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乃榮之居也。主藏意與智,主一身之肌肉,為五臟之本。其母心火,其子肺金。其克腎水,其賊肝木。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肉。其位中央,其時長夏,其脈緩,其色黃,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其聲歌,其味甘,其惡濕,其液涎。在五行屬土。其外竅通於口,其形廣三寸,長五寸,掩候於太倉,附著子脊之第十一椎,與胃為表裡。其經多氣而少血,巳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少氣,其有餘脹滿。其平脈緩,其賊脈弦。其死甲乙日。其畜牛,其谷稷,上為鎮星。
其見證也,五泄,二便閉,面黃,舌本強,口甘,食則嘔,胃脘痛,腹脹腸鳴,善噫善飢;後出餘氣則快,身體四肢倦怠,食不下咽,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閉,黃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足大指不為用。飲食勞倦則傷脾。實則夢歡歌快樂,虛則夢飲食相爭。
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
其經之脈,起於足大指之端隱白穴,受足陽明之交。由是循大指內側白肉際大部穴,過核骨後,歷太白、公孫、商丘,上內踝前廉之二陰交,上腨內,循胻骨後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陰中都穴之前,至地機、陰陵泉;自陰陵泉上循膝骨內之前廉,血海、箕門迤邐入腹,經衝門、府舍,會任脈之中極、關元,復循腹結、大橫,會任脈之下脘;歷腹哀,過足少陽之日月,足厥陰之期門,復循本經腹哀之裡,下至任之中脘、下脘之際,屬脾而絡於胃。
再由腹哀上膈,循食竇、天溪、胸鄉、周榮,由周榮外,曲折向下至大包,由大包外曲折向上,會於肺之中府,上行交胃經人迎穴之裡,挾咽連舌,散舌本而終;其支者,循腹哀行至胃部,會任脈之中脘外,上膈,注於任之膻中之裡,而交於手少陰心經,文自極泉而下行也。
白話文:
脾臟之圖
古代醫書《刺法論》說:脾臟是負責提出建議的官員,能明察事理並提出周到的意見。滑氏則說,脾臟像個糧倉。華元化認為,脾臟負責消化五穀,並將營養輸送到身體各處。中梓則說,脾和胃都屬於土,字形都像「田」字,胃在正中央,就像田字的中間,而脾臟位於右側,就像田字偏右的位置。
《難經》說:脾臟重約二斤三兩,形狀寬扁,寬約三寸,長約五寸,含有半斤的脂肪,負責包裹血液,溫養五臟。
足太陰脾經,脾臟是負責儲藏的官員,五味由此而來,是營養的居所。主導人的意志和智慧,主管全身的肌肉,是五臟的根本。它的母親是心火,兒子是肺金。它所剋制的是腎水,所畏懼的是肝木。它的精華表現在嘴唇和眼眶周圍的皮膚,它的充養表現在肌肉。它的位置在身體的中央,它對應的季節是長夏,它的脈象是緩和的,顏色是黃色的,聲音是宮音,數字是五,氣味是香的,發出的聲音是唱歌,味道是甜的,厭惡潮濕,它的液體是口水。在五行中屬於土。它的外在孔竅是口腔,形狀寬三寸,長五寸,像一個糧倉一樣覆蓋著,附著在脊椎第十一節的下面,與胃互為表裡。它的經脈多氣少血,在巳時氣血注入此處。如果脾氣不足,就會感到氣短;如果脾氣過剩,就會感到腹脹。它的正常脈象是緩和的,如果出現弦脈則代表脾氣衰弱。脾臟衰弱死亡的日子是甲日和乙日。它對應的動物是牛,對應的穀物是稷,天上對應的星是鎮星。
脾臟發生病變時,會出現五種腹瀉、大小便不暢、面色發黃、舌頭僵硬、口中發甜、吃東西就想吐、胃脘疼痛、腹脹腸鳴、頻繁打嗝、容易感到飢餓;如果排出腹中的餘氣就會感到舒服,身體四肢感到疲倦無力,吃不下飯,心煩意亂,心下部位有急痛感,忽冷忽熱,慢性腹瀉、小便不暢、黃疸、無法躺下、只能勉強站立,大腿和膝蓋內側腫脹,腳大拇指無法正常使用。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就會損傷脾臟。如果脾氣過盛,會夢見歡歌笑語;如果脾氣虛弱,則會夢見因飲食而爭吵。
思慮過多會損傷脾臟,憤怒能克制思慮,潮濕會損傷肌肉,風能克制潮濕,甜味會損傷肌肉,酸味能克制甜味。甜味走肌肉,所以肌肉有病不要多吃甜食。如果吃太多酸味,會使肌肉僵硬,嘴唇外翻。
脾經的脈絡,從腳大拇指末端的隱白穴開始,接受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由此沿著大拇指內側的白色肌肉邊緣的大都穴,經過核骨的後面,再經過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向上到內踝前方的二陰交穴,然後向上沿著小腿肚的內側,再沿著脛骨後面的漏谷穴,向上走二寸,與足厥陰肝經的中都穴之前交會,到達地機穴、陰陵泉穴;從陰陵泉穴向上沿著膝蓋骨內側的前緣,經過血海穴、箕門穴,然後進入腹部,經過衝門穴、府舍穴,與任脈的中極穴、關元穴交會,再沿著腹結穴、大橫穴,與任脈的下脘穴交會;經過腹哀穴,經過足少陽膽經的日月穴,足厥陰肝經的期門穴,再沿著本經腹哀穴的內側,向下到達任脈的中脘穴、下脘穴之間,屬於脾臟,聯絡於胃。
再從腹哀穴向上穿過膈膜,沿著食竇穴、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由周榮穴向外,彎曲向下到達大包穴,由大包穴向外彎曲向上,與肺經的中府穴交會,向上與胃經的人迎穴的內側交會,夾住咽喉連接舌頭,散布於舌根,然後終止;它的一個分支,沿著腹哀穴到達胃部,與任脈的中脘穴外側交會,向上穿過膈膜,注入任脈的膻中穴內側,並與手少陰心經交會,經脈從極泉穴向下運行。
5. 脾經諸穴歌
足太陰脾中洲,二十一穴太自遊,趙大都穴瞻太白,訪公孫兮至商丘,越三陰之交而漏谷地機,可即步陰陵之泉,而血海箕門是求,入衝門兮府舍軒豁,解腹結兮大橫優遊。腹哀食竇兮,接天溪而同派;胸鄉周榮兮,綴大包而如鉤。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從腳中指開始,總共有二十一個穴道,它們在身體上自由運行。從大都穴開始,接著是太白穴,然後尋訪公孫穴,再到商丘穴。經過三陰交穴後,來到漏谷穴和地機穴,接著就可找到陰陵泉穴,然後是血海穴和箕門穴。進入衝門穴,然後到府舍穴,感覺寬敞明亮,解開腹部結塊的困擾,大橫穴也在此處,讓人感到舒適自在。腹哀穴和食竇穴,連接天溪穴,它們屬於同一支脈;胸鄉穴和周榮穴,緊接著大包穴,像鉤子一樣連接在一起。
6. 又分寸歌
大指端內側隱白,節後陷中求大都,太白內側核骨下,節後一寸公孫呼。商丘內踝微前陷,踝上三寸三陰交,踝上六寸漏谷是,漏上五寸地機朝。膝下內側限陵泉,血海膝臏上內廉,箕門穴在魚腹取,動脈應手越筋間。衝門期下尺五分(期門,肝經穴,巨闕旁四寸五分;巨闕,任脈穴,臍上六寸五分),府舍期下九寸看,腹結期下六寸入,大橫期下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門肝經穴道現,巨闕之旁四寸五,卻連脾穴休胡亂。
自此以上食竇穴,天溪胸鄉周榮貫,相去寸六無多寡,又上六寸中府換,大包腋下有六寸,淵液腋下三寸絆(淵液,膽經穴,腋下三寸;與脾大包穴相連)。
白話文:
大拇指指甲內側邊緣是隱白穴,腳趾關節後凹陷處是太都穴,太白穴在腳內側核骨下方,腳趾關節後一寸是公孫穴。商丘穴在內腳踝稍微前方的凹陷處,內腳踝上三寸是三陰交穴,內腳踝上六寸是漏谷穴,漏谷穴上五寸是地機穴。膝蓋內側下方是陰陵泉穴,血海穴在膝蓋骨上內側邊緣,箕門穴在大腿內側肌肉隆起處,摸到動脈跳動的地方,避開筋的間隙就找到了。衝門穴在期門穴下方一尺五寸(期門穴在肝經上,巨闕穴旁四寸五分;巨闕穴在任脈上,肚臍上六寸五分),府舍穴在期門穴下方九寸,腹結穴在期門穴下方六寸,大橫穴在期門穴下方五寸半。腹哀穴在期門穴下方二寸,期門穴是肝經上的穴道,位於巨闕穴旁四寸五分,這些穴位都與脾經相連,不要搞混了。
從這裡往上是食竇穴,接著是天溪穴、胸鄉穴、周榮穴,它們之間距離約為一寸六分,再往上六寸是中府穴,大包穴在腋下六寸處,淵液穴在腋下三寸(淵液穴是膽經上的穴位,與脾經的大包穴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