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匯編》~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2)
臟腑聯絡分合詳說 (2)
1. 肺臟之圖
《危言》曰:肺者茷也,茷茷然居乎上,為五臟之華蓋。《醫旨緒餘》曰,肺者勃也,言其氣勃鬱也。《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
白話文:
《危言》說:肺就像茂盛輕盈的植物,飄揚於身體的上部,是五臟的華蓋。《醫旨緒餘》說,肺就像聳立的高峯,形容它的氣勢高昂。《難經》說,肺的重量是三斤三兩。
手太陰經肺,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統一身之氣,主藏魄,與大腸為表裡。其母脾土,其子腎水。其克肝木,其賊心火。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其位西,其時秋,其色白,其脈澀而短,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其惡寒,其液涕,其聲哭,其味辛。在五行屬金,其外候竅通於鼻。其形四垂如蓋,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龠,行列分布以行諸臟之氣。其經多氣而少血,寅時氣血注此。其不足則太息,其有餘則喘嗽。其平脈浮短,其賊脈洪。其死丙丁日。其畜馬,其谷稻,上為太白星。
白話文:
-
手太陰經肺:肺臟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主導吸入的氣體,並且控制呼出的氣體。肺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臟器之一,它負責維持人體的氣息,並且與大腸相為表裡。
-
肺臟的五行屬金,其外候竅通於鼻。肺臟的形狀像一個倒置的斗笠,上有四葉,下有兩耳,共有六葉。肺臟附著於脊椎的第三節,肺臟中有二十四個空腔,這些空腔就像蜂巢一樣,空空如也。肺臟往下沒有透孔,所以當人吸氣時,肺臟就會充滿空氣;當人呼氣時,肺臟就會排空空氣。肺臟的一呼一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肺臟負責清濁之氣的運化,是人體氣體交換的場所。肺臟的經絡主要分佈在人體的前胸和後背,並且與其他臟腑的氣相通。肺臟的經絡多氣少血,寅時氣血會集中在肺臟。如果肺臟虛弱,人就會嘆息;如果肺臟有餘,人就會喘咳。
-
肺臟正常的脈搏浮而短,如果脈搏洪大,則為肺臟有熱。肺臟衰竭的人,往往會在丙丁日死亡。肺臟的動物是馬,肺臟的穀物是稻穀,肺臟對應的星宿是太白星。
其見證也,善嚏,悲愁欲哭,灑浙寒熱,缺盆中痛,腹痛,肩背痛,臍右少腹脹痛,小便數,溏泄,皮膚痛及麻木,喘、少氣,頰上氣見。形寒飲冷則傷肺。實則夢兵戈競擾,虛則夢田野平原。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辛走氣,氣病毋多食辛。多食苦,則皮膚槁而毛拔。
白話文:
能夠見證的症狀有:善於打噴嚏,悲傷想要哭,身體忽冷忽熱,盆腔疼痛,腹部疼痛,背部疼痛,腹部右下方少腹脹痛,小便次數多,腹瀉或大便稀薄,皮膚疼痛麻木,喘、呼吸急促,臉頰上有氣體顯現等。外感風寒侵肺則會傷肺,實證的人會夢見刀兵與戰事,虛證的人會夢到田野平原。憂傷傷肺,喜則可以勝過憂,熱傷皮毛,寒則可以勝過熱,辛傷皮毛,苦則可以勝過辛。辛味能夠疏通氣機,氣病不要多吃辛味的食物。多吃苦味的,皮膚就會枯槁、毛髮脫落。
其經之脈,起於中焦,受足厥陰之交,下絡大腸,復行本經之外,還循胃口,迤邐上膈,而會屬於肺臟。從肺系出而橫行胸部四行之中府、雲門,以出腋下;下循臑內,歷天府、俠白,行少陰心經、手厥陰心主包絡兩經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澤,循臂內上骨之下膔,歷孔最、列缺穴,入寸口之經渠、太淵,以上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絡脈之支行者,從腕後列缺穴,達次指內膔出其端,而交於手陽明經,由合骨二間三間以至於商陽穴,又自商陽而上行也。
白話文:
其手厥陰經的脈絡,從中焦開始,與足厥陰肝經相交,然後向下連接到大腸,再折回本經之外,沿著胃的邊緣,曲折向上經過膈肌,與肺臟相會合。從肺臟出來,在胸部四個區域內橫行,經過中府、雲門,從腋下出來;在臂內側向下,經過天府、俠白,在手厥陰心主經和手少陰心經之前,向下進入肘部,抵達尺澤穴,沿著臂內側骨下緣的筋骨,經過孔最、列缺穴,進入尺脈的經渠、太淵穴,然後向上沿著魚際,到大拇指末端的少商穴;而絡脈的分支,從腕後的列缺穴,到達次指內側的筋骨,從其末端出來,與手陽明經相交,從合谷、二間、三間,一直到商陽穴,然後再從商陽穴向上。
2. 肺臟諸穴歌
手太陰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下尺澤,孔最見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有十一個穴位,從中府開始,接著是雲門、天府、列缺。然後是俠白,往下是尺澤,再下面是孔最和經渠。到了太淵之後是魚際,最後到達手指末端的是少商穴。
3. 又分寸歌
太陰肺兮出中府,雲門之下一寸許,雲門璇璣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數,天府腋下三寸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文論,孔最腕下七寸取,列缺腕上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是,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舉,少商大指端內側,鼻衄刺之立見止(璇現,任脈穴名。巨骨,手陽明大腸經穴名)。
白話文:
-
太陰肺經的經脈出自中府穴,中府穴在雲門穴下一寸左右。
-
雲門璇璣穴旁六寸,巨骨穴下二個骨頭的旁邊。
-
天府穴在腋窩下三寸。
-
俠白穴在肘部上五寸。
-
尺澤穴在肘部正中,以腕橫紋為準。
-
孔最穴在手腕下七寸。
-
列缺穴在手腕上一寸半。
-
經渠穴在寸口陷中。
-
太淵穴在掌後橫紋盡頭。
-
魚際穴在手腕關節後,散脈處。
-
少商穴在大拇指端內側。
-
鼻出血時,刺少商穴可立即止血。(「璇璣」是任脈上的一個穴位。 「巨骨」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一個穴位。)
4. 大腸腑之圖
迴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即迴腸之更大者,直腸,又廣腸之末節也,下連肛門,是為穀道、後陰,一名魄門,總皆大腸也。廣腸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難經》曰: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肛門重十二兩。《危言》曰:腸者暢也,貴通暢也。
白話文:
迴腸,是因為它盤繞摺疊;廣腸就是迴腸的較大部位,直腸,又是廣腸的最後一節,與肛門相連,是輸送食物的通道和排泄口,另一個名稱是魄門,總的來說都是大腸。廣腸長度是二尺八寸,可以容納九升三合八分之一的食物。
手陽明經大腸,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其體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回十六曲,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其上口接小腸之下口。在干為庚,在支司酉,在五行屬金,在八卦為兌,與太陰肺為表裡。其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
白話文:
手陽明經大腸,大腸是傳導的器官,變化出自於此。它的全長為二丈一尺,寬度為四寸,直徑為一寸,從肚臍的右邊環繞十六個彎曲,可以容納一斗穀物和七升半的水,它的上端與小腸的下端相連接。在干支中,它屬於庚金和酉金,在五行中屬金,在八卦中屬兌卦,與太陰肺經為表裡關係。它的經氣血都很充足,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氣血在此經脈中運行。
其見證也,齒痛頗腫,目黃口乾,鼻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難用,耳聾輝輝焞焞,耳肺嘈嘈,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氣滿,皮膚堅而不痛;氣盛,則脈太過而熱腫;虛則脈不給而寒慄。
白話文:
他病情的相關症狀是:牙齒疼痛、臉頰腫脹、雙眼發黃、口乾、鼻孔出血、喉嚨痛,肩膀和胸部的前面疼痛、大拇指和食指很難彎曲使用、雙耳聽力降低、耳朵裡總是嗡嗡作響、耳肺部混雜嘈雜之聲。耳朵後面、肩膀、胸部、肘部和手臂的外部也疼痛。
胸口有脹滿感,但用手指按壓其表面時則堅硬,但患者卻無疼痛感。這是因為病氣充盈的緣故,若體內聚集的病氣數量更多,脈象就會太過且浮現熱腫的現象。體內病氣不足,脈象則衰微,而無法供應必需的氣血,患者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
其經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受手太陰之交,行陽之分。由是循次指之上廉,歷二間、三間以出合谷兩骨之風復上入陽谿兩筋之中;自陽谿而上,循臂上廉之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循膀外前廉,歷肘髎、五里、臂臑,絡手少陽之臑會,上肩至本經之肩髃;出肩髃之前廉,循巨骨上行,會督之大椎,由大椎而下,入足陽明之缺盆,循足陽明之外絡,繞肺臟,復下膈,當胃經天樞之分會屬於大腸;其支者,自缺盆上行於頸,循天鼎、扶突上貫於頰,入下齒縫中,由齒縫復出俠口兩吻,相交於人中之內,左脈之右,右脈之左,上俠鼻孔,循禾髎、迎香,以交於足之陽明經,而由承泣、四白、巨髎、地倉至頭維,又自頭維而下行也。
白話文:
其經脈,起源於大拇指和食指的指端商陽穴,接受手太陰經的交接,運行在陽氣的部位。從這裡沿著手指的上邊緣,經過二間、三間,出來會合谷穴的兩塊骨頭間,再向上進入陽谿穴的兩條筋中;自陽谿穴向上,沿著手臂上邊緣的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進入手肘外邊緣的曲池穴,沿著膀胱經外側的前邊緣,經過肘髎穴、五里穴、臂臑穴,與手少陽經的臑會穴相絡,向上經過肩部,到達本經的肩髃穴;從肩髃穴之前邊緣出來,沿著巨骨向上行,會合督脈的大椎穴,從大椎穴向下,進入足陽明經的缺盆穴,沿著足陽明經的外側絡脈,繞過肺臟,再向下經過膈,到達胃經的天樞穴的分界處,屬於大腸;其支脈,從缺盆穴向上行於頸部,沿著天鼎穴、扶突穴向上貫穿於臉頰,進入下齒縫中,從齒縫中再出來,經過脣邊兩旁的吻合,相交於人中穴的內側,左脈在右邊,右脈在左邊,向上經過鼻孔旁的禾髎穴、迎香穴,與足陽明經相交,再從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倉穴到達頭維穴,又從頭維穴向下行。
5. 大腸經諸穴歌
手陽明廿穴名,循商陽二間三間而行,歷合谷陽谿之俞,過偏歷溫溜之濱,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臂臑肩髃上於巨骨,無鼎紆乎扶突,禾髎唇連,迎香鼻迫。
白話文:
手陽明經的二十四個穴位的名稱。從商陽穴開始,循行到大拇指和小拇指之間,再經過合谷穴、陽谿穴的俞穴,經過偏歷穴、溫溜穴的邊緣,往下到廉泉穴、上廉穴、三里穴,然後靠近曲池穴、肘髎穴、五里穴。然後沿著上臂的肌肉、肩膀、風池穴,上升到大骨頭,經過無鼎穴、紆乎穴、扶突穴,然後禾髎穴連著嘴脣,迎香穴接近鼻子。
6. 又分寸歌
商陽鹽指內側邊,二間來尋本節前,三間節後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間;陽谿上側腕中是,偏歷腕後三寸安,溫溜腕後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骨紋頭盡,肘髎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尋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舉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髎水溝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腸經穴自分明。
白話文:
商陽穴:位於食指外側邊緣,從二間穴向上二寸,在掌骨前緣。
三間穴:位於食指與中指之間,在掌骨後緣凹陷處。
合谷穴:位於虎口處,在第二掌骨和第三掌骨之間。
陽谿穴:位於前臂外側,在腕關節上三寸。
偏歷穴:位於腕關節後三寸。
溫溜穴:位於腕關節後五寸。
池穴:位於肘橫紋下五寸,尺橈骨之間。
前谷穴:位於池穴前三寸,尺橈骨之間。
三里穴:位於池穴前二寸,脛骨前緣。
曲池穴:位於肘關節外側,肱二頭肌腱外側緣。
肘髎穴:位於肘關節外側,肱骨外上髁後方。
五里穴:位於肘關節外側,肱骨外上髁正下方。
肘上穴:位於肘關節外上三寸,肱骨外側。
臂臑穴:位於肘關節外上方七寸,肱骨外側。
肩髃穴:位於肩關節外側,肩峯端。
巨骨穴:位於肩關節外側,肩峯端上二寸。
天鼎穴:位於頸部,喉結旁四寸。
扶突穴:位於頸部,天突旁三寸。
禾髎穴:位於面部,水溝旁五分。
迎香穴:位於鼻翼旁,禾髎穴上一寸。
7. 胃腑之圖
胃之上口,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上輸於脾、肺,宣播於諸脈。
《卮言》曰:胃者匯也,號為都市,五味匯聚,何所不容,萬物歸土之義也。《難經》曰:胃重二斤一兩。
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名幽門。
白話文:
胃的上端入口叫做賁門,食物中的精華從這裡向上輸送到脾和肺,然後散布到各條脈絡。
《卮言》說:胃是匯集之地,被稱為都市,各種味道在此聚集,無所不容,這就像萬物最終歸於大地的意思。《難經》說:胃的重量是二斤一兩。
胃的下端出口就是小腸的上端入口,這地方叫做幽門。
足陽明經胃,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其體大一尺五寸,紆曲屈申長二丈六寸,容谷二斗,水一斗五升,位居中焦。在五行屬土,與足太陰為表裡。其經氣血俱多,官與脾同,辰時氣血注此。
白話文:
足陽明經是胃經,胃就像水穀的海洋,是六腑的源頭。胃的身體大約有一尺五寸長,彎曲伸展之後可長達二丈六寸,它可以容納兩鬥乾糧和一斗五升水,位於人體的中焦。在五行中,胃經屬土,與足太陰脾經表裡相合。胃經的氣血都很充沛,與脾同為官,辰時辰氣血流注於此。
其見證也,灑然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濕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頭腫喉痹,大腹水腫,膝濱腫痛,循膺乳、氣衝、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前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色皆寒慄;胃中塞則脹滿。
白話文:
他的症狀是:冷不防地在寒冷的時候突然振動,經常呻吟並不斷地打哈欠,臉色發黑,病情嚴重時討厭見到人與火;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惕然而受驚,心裡想動,獨自關好門窗而居,嚴重時想爬到高處而唱歌,脫衣而奔跑,腹部膨脹,這便是骭厥。這是主因血液生病而導致的,症狀包括:狂瘧、濕淫汗出、鼻出血、口歪脣破、頭腫喉痹、大腹水腫、膝部腫痛,循著胸部、乳部疼痛、氣衝、股伏兔、小腿外側、足跗上方均疼痛,中指無法使用。氣盛則身體前部發熱,氣有多餘在胃中,則消化食物、容易飢餓,小便呈黃色;氣不足則全身發冷、打寒顫;胃裡堵塞則脹滿。
其經之脈,受手陽明之交,起於鼻兩旁手陽明之迎香穴。由是而上,左右交於額中,過足太陽睛明之分,下循鼻外,曆本經承泣、四白、巨髎,入上齒縫中,復出循地倉,挾兩口吻,環繞唇下,左右相交於承漿之分,由承漿循頤後之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膽之客主人,循髮際,會足少陽之懸釐、頷厭之分,循下關、頭維,會於膽之懸顱,督之神庭:分支絡,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歷水突、氣舍,入缺盆,行足少陰俞府之外,下膈當上脘、中脘之分,屬胃絡脾;於此分支,從缺盆下乳內廉,循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下挾臍,歷過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諸穴,入氣衝中(即氣衝);其支行者,自屬胃處起於胃之下口,循腹裡,過足少陰育愈之外,本經之裡,下至氣衝,於前直行入氣衝者相合。
白話文:
這條經絡的脈絡,屬於手陽明經,起始於鼻子的兩側,手陽明經的迎香穴。從那裡向上,左右兩側在額頭中間相交,經過足太陽的睛明穴的區分,然後向下沿著鼻子外側,經過本經的承泣、四白、巨髎穴,進入上牙齒縫隙中,再出來沿著地倉穴,夾著兩邊的嘴脣,環繞著嘴脣下面,左右兩側在承漿穴的區分相交,從承漿穴沿著下巴下面的下脣,出來到大迎穴,沿著頰車穴,向上經過耳朵的前部,經過膽經的客主人穴,沿著髮際,會合足少陽經的懸釐穴、頷厭穴的區分,沿著下關穴、頭維穴,會合於膽經的懸顱穴,督脈的神庭穴。分支的絡脈,從大迎穴的前面,下來到人迎穴,沿著喉嚨,經過水突穴、氣舍穴,進入缺盆穴,行走在足少陰經俞府穴的外側,下來到膈肌,位於上腹部、中腹部的區分,屬於胃經,絡屬於脾經。從這裡分支,從缺盆穴,下到乳房的內側,沿著氣戶穴、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穴,下來夾著肚臍,經過天樞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歸來諸穴,進入氣衝中(即氣衝穴)。它的支脈,從屬於胃經的起始於胃的下面,沿著腹部裡側,經過足少陰經育愈穴的外側,本經的裡側,下來到氣衝穴,與前面直行進入氣衝穴的相會合。
自此而行髀關,抵伏兔、歷陰市、梁丘,下入膝臏中;於此又分正支,經犢鼻,下循胻外之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谿,下足附之衝陽、陷谷,入中指外間之內庭,至歷兌而終。其抽支自膝下三寸,循三里穴之外;別行而下入中指外間,與前入內庭、歷兌正支合。
白話文:
從髀關開始,抵達伏兔、歷陰市、梁丘,再向下進入膝臏骨的中央。從這裡再次分出正支,正支經過犢鼻,向下沿著大腿外側的三里、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谿穴,向下到足部附著的衝陽、陷谷穴,再進入中指外側的內庭穴,最後到達歷兌穴而結束。其抽支從膝蓋下三寸的地方開始,沿著三里穴的外側。另外再分出一條支線,向下進入中指外側,與前面進入內庭穴、歷兌穴的正支會合。
又一小支自附上衝陽穴,別行入大指間,斜出足厥陰行間穴之外,循大指下出其端,以交於足之太陰經,由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而上行也。
白話文:
還有一小支脈從附陽穴自行向上,分開進入大腳趾中間,斜著從足厥陰行間穴外側出來,沿大腳趾下部一直到腳趾頭末端,與足太陰經相交,然後依次經過隱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最後向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