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背對口治訣論》~ 附:謝氏外科秘法 (1)

回本書目錄

附:謝氏外科秘法 (1)

1. 附:謝氏外科秘法

辯證

色紅而高腫、按之而即痛者,為陽;色白而平板、按之而不痛者,為陰。色浮淡而根腳模糊為虛,色沉著而根盤清正為實。色淡白青而板者,為寒;色深紅紫而痛者,為熱。審而治之,斯為得矣。

白話文:

如果腫脹處呈紅色且腫脹很高,按壓時感到疼痛,屬於陽。如果腫脹處呈白色且腫脹較平坦,按壓時不感到疼痛,屬於陰。如果腫脹處的顏色浮動不明顯,根腳模糊不清,屬於虛。如果腫脹處的顏色沉著明顯,根盤清晰分明,屬於實。如果腫脹處的顏色淡白青色且堅硬,屬於寒。如果腫脹處的顏色深紅紫色且疼痛,屬於熱。根據這些症狀正確辨證論治,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治訣

補則死,攻則亡,調和六腑最為良。

治法

凡初起,但用攻發,消去即了,不必補、托。若將作膿,方可內托。

見證

伏陰證(外軟內硬,按之而後痛者)、伏陽證(外硬內軟,按之即痛者)、半陰半陽證(或外軟內硬而按之即痛,或內軟外硬按之而反不痛,或形屬陽而色屬陰,或色屬陽而形反屬陰,是皆陰陽錯亂,治無適從),法宜調和臟腑,燮理陰陽,皆用制甘草為君。秘傳君,相通神(審證之輕重,投劑之大小。慎勿誤投,自取背戾)。

白話文:

伏陰證(外皮柔軟、內部堅硬,按壓後才會疼痛)、伏陽證(外皮堅硬、內部柔軟,按壓立刻疼痛)、半陰半陽證(可能是外皮柔軟、內部堅硬且按壓立即疼痛,或是內部柔軟、外皮堅硬但按壓後反而不疼痛,或是症狀屬於陽性但顏色呈現陰性,或是顏色呈現陽性但症狀反而呈現陰性,這些症狀都是陰陽失調,治療時難以確定該採用何種方法),治療方法是調和臟腑,燮理陰陽,都使用制甘草作為君藥。祕訣傳授給你,可以通曉神妙的道理(審視證狀的輕重以及藥物的劑量。千萬不要誤投藥物,以免產生相反的效果)。

大劑:大甘草一兩,栝蔞仁八錢,甲片四錢;中劑:大甘草八錢,栝蔞仁六錢,甲片三錢;小劑:大甘草六錢,栝蔞仁四錢,甲片二錢。更重者加金銀子(左三十五粒,右四十粒),日輕夜重者加炒黑荊芥二錢,極痛而不大便者加炒黑大黃二錢,肉內陷者花粉用人參制,色青紫者栝蔞仁用肉桂制,噁心者加開口椒四十九粒。

白話文:

大劑量:大甘草一兩,栝蔞仁八錢,甲片四錢。

中劑量:大甘草八錢,栝蔞仁六錢,甲片三錢。

小劑量:大甘草六錢,栝蔞仁四錢,甲片二錢。

病情更嚴重者,加入金銀子(左邊35粒,右邊40粒)。

白天較輕,晚上較嚴重的,加入炒黑荊芥二錢。

極度疼痛但不排便的,加入炒黑大黃二錢。

肉體內陷的,花粉用人參調製。

顏色青紫的,栝蔞仁用肉桂調製。

有噁心感的,加入開口椒49粒。

凡初起方

大貝(二錢),白芷(一錢),花粉(三錢),大甘草(六錢),栝蔞仁(四錢,炒研),甲片(二錢,炒研),葛根(一錢),丹參(一錢),殭蠶(一錢,炒研),蘇葉(一錢五分),(左加柴胡一錢,右加桔梗七分)加酒(一大杯),蔥頭(三個),角針(三分)

白話文:

  • 大貝(二錢):一種大型海貝,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作用。

  • 白芷(一錢):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作用。

  • 花粉(三錢):指植物的花粉,具有平喘化痰、止咳止瀉的作用。

  • 大甘草(六錢):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 栝蔞仁(四錢,炒研):指栝蔞的種子,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 甲片(二錢,炒研):指烏龜的背甲,具有平肝熄風、清熱化痰的作用。

  • 葛根(一錢):一種中藥材,具有解熱生津、退虛熱的作用。

  • 丹參(一錢):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的作用。

  • 殭蠶(一錢,炒研):指僵死的蠶蛹,具有息風止痙、明目退翳的作用。

  • 蘇葉(一錢五分):一種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和胃的作用。

  • 左加柴胡一錢:在左側的藥方中加入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 右加桔梗七分:在右側的藥方中加入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的作用。

  • 加酒(一大杯):在藥物中加入一大杯酒,可以促進藥效的吸收。

  • 蔥頭(三個):一種蔬菜,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和胃的作用。

  • 角針(三分):一種中藥材,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

伏陰證、純陰證(內外板硬,白而不大腫,按而不大痛,覺同負重如磨)是皆重證。

蘇葉(一錢),大貝(二錢,研),白芷(一錢五分),花粉(三錢),葛根(二錢),丹參(一錢。純陰證可不用,要用荊芥二錢),(左加柴胡一錢,右加桔梗七分),大甘草(一兩),制栝蔞仁(八錢,炒研),甲片(六錢,炒研),殭蠶(一錢,炒研),澤蘭(四錢。純陰證可不用,伏陰證必用),角針(三分),荊芥(一錢)

白話文:

  • 蘇葉(6克)

  • 大貝(12克,研成粉末)

  • 白芷(9克)

  • 花粉(18克)

  • 葛根(12克)

  • 丹參(6克。純陰證狀者可不使用,改用荊芥12克)

  • 左邊:柴胡6克,右邊:桔梗4.5克

  • 大甘草(60克)

  • 制栝蔞仁(48克,炒後研成粉末)

  • 甲片(36克,炒後研成粉末)

  • 殭蠶(6克,炒後研成粉末)

  • 澤蘭(24克。純陰證狀者可不使用,伏陰證狀者必須使用)

  • 角針(1.8克)

  • 荊芥(6克)

加引同前。

伏陰證

大甘草(八錢),栝蔞仁(六錢),甲片(四錢),澤蘭(六錢)

余與前同。

半陰半陽證(宜調和六腑)

大甘草(一兩),制栝蔞仁(八錢),甲片(六錢),澤蘭(八錢),丹參(三錢),余藥同前。若勢減收功,手按之而軟者,加芎、歸、芍、地、苓、耆、人參;若硬者,仍帶攻發,宜加金銀子。引同前。

白話文:

大甘草(一兩),處理過的天花菜籽仁(八錢),穿山甲的甲片(六錢),澤蘭(八錢),丹參(三錢),其他藥材與前面相同。如果病情減輕,就要讓病情結束,用手按壓後變軟的,加川芎、當歸、芍藥、生地黃、茯苓、黃耆、人參;如果病情變硬,仍有攻發的現象,應加金銀花。引藥與前面相同。

托膿

(左柴胡一錢,右桔梗七分),防風(一錢),生黃耆(一錢。毒甚者不可用),大貝(二錢),花粉(三錢),白芷(一錢),葛根(二錢),大甘草(四錢),栝蔞仁(二錢,炒),甲片(一錢,炒),殭蠶(一錢,炒,有膿即去),丹參(一錢),澤蘭(三錢),加引同前,如有風寒,加蘇葉(一錢)。

白話文:

(左柴胡六克、右桔梗四克),防風(六克),生黃耆(六克。毒性大的不可使用),大貝(十二克),花粉(十八克),白芷(六克),葛根(十二克),大甘草(二十四克),栝蔞仁(十二克,炒),甲片(六克,炒),僵蠶(六克,炒,有膿即去掉),丹參(六克),澤蘭(十八克),加引同前,如有風寒症狀,加蘇葉(六克)。

腐肉脫後(膿後未脫腐肉少用參、耆,勿要攻發)

防風(一錢),花粉(三錢),大貝(二錢),丹參(三錢,有人參可不用),大甘草(六錢),甲片(一錢,炒,全軟不用。左柴胡一錢,右桔梗七分),栝蔞仁(四錢),黃耆(生熟各二錢),澤蘭(五錢),白茯苓(二錢),川芎(八分),當歸(一錢,酒炒),白芍(一錢,酒炒),大生地(二錢,酒炒。腐肉未去不可用)

白話文:

防風(一錢),花粉(三錢),大貝(二錢),丹參(三錢,如果有人參則不用丹參),大甘草(六錢),甲片(一錢,炒至完全柔軟即可。左柴胡一錢,右桔梗七分),栝蔞仁(四錢),黃耆(生熟各二錢),澤蘭(五錢),白茯苓(二錢),川芎(八分),當歸(一錢,酒炒),白芍(一錢,酒炒),大生地(二錢,酒炒。如有腐肉則不可用)

此藥服之若痛,即用發散藥;按之而根腳硬者,去人參、芎、歸、芍、地;若不硬,熟地、黃耆逐日可加,甘草、栝蔞仁、甲片逐日可減。全要性靈心活,切勿呆板。引同。

白話文:

服用此藥後,如果疼痛,就立即使用發散藥物;按壓患處覺得根部堅硬的,就去除人參、川芎、當歸、芍藥、生地黃;如果根部不硬,可以逐日增加熟地黃和黃耆,逐日減少甘草、栝樓仁和甲片。服用時,全要靠醫師靈活運用,切勿死板。引證相同。

收功

防風(一錢),黃耆(四錢,蜜炙),大貝(二錢),花粉(二錢),大熟地(三錢,炙),川芎(八分),當歸(一錢,酒炒),大甘草(二錢,炙),白茯苓(三錢。有人參不可用),白芍(一錢,酒炒),澤蘭(五錢)

白話文:

防風(0.6g),黃耆(2.4g,蜂蜜炙烤),大貝殼(1.2g),花粉(1.2g),大熟地(1.8g,炙烤),川芎(0.48g),當歸(0.6g,酒炒),大甘草(1.2g,炙烤),白茯苓(1.8g。如果有參則不用),白芍(0.6g,酒炒),澤蘭(3g)

外用陳玉紅膏和陳香油調勻搽引(姜一片、棗三枚;否則桂圓肉五枚),若不思飲食,熟地少用,甘草用生,加砂仁、炒穀芽。引用煨姜。

白話文:

外用陳玉紅膏和陳香油混合均勻,塗抹誘導藥物(生薑一片、棗子三枚;如果沒有的話就用桂圓肉五枚),如果不想飲食,熟地黃用量減少,甘草用生甘草,加上砂仁和炒過的穀芽。引用煨製過的生薑。

忌口(除食蝦、蟹、鰻、牛、韭、筍、生冷及洗浴行房,余概勿忌)。

收金銀子法(秋分前後三日俱好)。

制甘草法(揀極大者,春分日,大河內潮水浸一晝夜,取出陰乾用)。

制栝蔞法(用好肉桂,切細,和水入粗瓷器內,煎滾,即入栝蔞子煎十數沸,取出,去肉桂渣,研用)。

制花粉法(將人參煎水,再入花粉同煎十數沸,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