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Polygonum hydropiper L. [Persicaria hydropiper (L.) Spach]
- 別名:水紅花,川寥,痛骨消,斑蕉萆,紅辣蓼,薔虞,柳蓼,辣蓼,川蓼,澤蓼,撮胡,虞蓼,薔,藥蓼子草,白辣蓼,蓼,辣子草,假辣蓼,辣柳草,紅蓼乾草,辣蓼草,紅蓼子草,胡辣蓼,水辣蓼,小葉辣蓼
- 藥品來源:為蓼科植物水蓼的地上部分。採收和儲藏:在播種當年7~8月花期,割起地上部分,鋪地曬乾或鮮用。
- 生長環境:路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水蓼的傳統功效
1. 解毒
水蓼,中藥名。性味苦、寒,有小毒。歸肝、大腸經。具有解毒消腫、清熱解毒之功。常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癰腫瘡毒等症。
現代研究表明,水蓼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解毒等作用,可有效改善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從而緩解臨牀症狀。
2. 祛風止癢
水蓼,性味辛、苦,微寒,有祛風止癢、消腫解毒之效。主治皮膚瘙癢、濕疹、風疹、足癬等症。現代研究證實,水蓼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止癢等作用,可有效改善皮膚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症狀。
3. 散瘀止血
水蓼,性涼、味辛,入肺、大腸經,有活血化瘀、止血之效。其性寒涼,能清熱涼血;其味辛能散,能活血通絡。故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便血、外傷出血等症。現代研究表明,水蓼中含有水蓼鹼、水蓼苷等成分,具有抗凝血、促進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凝固,從而止血止痛。
4. 行滯化濕
水蓼具清熱利濕、行氣消積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所致之疾,如脘悶腹痛、洩瀉痢疾、小兒疳積等。
其性寒,入肝、脾、大腸經,可清濕熱、行氣滯。現代研究表明,水蓼中之黃酮類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可改善濕熱內蘊所致之炎症反應和代謝紊亂,緩解諸多症狀。
5. 驅蟲殺蟲
水蓼,味苦辛,性寒,有毒。主治蟲積腹痛,下痢腹痛,崩漏帶下,產後血暈。
水蓼性寒,能清熱瀉火,殺蟲止痛。蟲積腹痛,下痢腹痛,皆因蟲積於腸胃所致,水蓼能殺蟲止痛,故可治之。崩漏帶下,產後血暈,皆因血熱妄行所致,水蓼能清熱涼血,固澀止血,故可治之。
6. 止瀉
水蓼能止瀉,蓋其味酸、澀,性寒涼,故有清熱涼血,澀腸止瀉之效。
酸澀之味入肺、大腸,肺主皮毛,大腸主傳導,肺與大腸相表裡,故肺氣清肅,則大腸腑氣得以降,泄瀉自止。
寒涼之性入心、小腸,心主血脈,小腸主受盛,心與小腸相表裡,故心氣清涼,則小腸腑氣得以降,泄瀉自止。
故水蓼用於熱痢、泄瀉、便血等症,尤以赤白痢下重,腸鳴腹痛,裏急後重,甚則脫肛者,尤為適宜。
7. 理氣行氣
水蓼,辛、平,入肺、脾、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除煩解表之功。
水蓼之理氣行氣,乃因其辛散之性,能宣通肺氣,祛除壅滯,故能理肺氣之鬱結,行氣血之運行。而其除煩解表,乃因其辛散之性,能疏散風熱,清解表證,故能祛除風邪,緩解感冒症狀。
8. 活血化瘀
水蓼,性微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止血消腫之功。常用於瘀血阻絡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症。
水蓼活血化瘀的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其所含的蓼類黃酮、鞣質等成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另外,水蓼中的揮發油成分,還能起到清熱利濕、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局部瘀血腫痛、瘡瘍感染等症狀。
9. 活絡止痛
水蓼味苦、性平、無毒,入肝經。活絡止痛,緩解疼痛。古文記載:「水蓼可以止痛、緩解疼痛,是活血化瘀、止痛的良藥。」
現代研究表明,水蓼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炎、鎮痛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水蓼中的有效成分,如槲皮素、蘆丁等,具有消炎、鎮痛、抗氧化等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水蓼可以內服或外用,內服可以煎水喝,外用可以搗碎敷在患處。水蓼具有活絡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疼痛,但具體效果因人而異,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10. 清熱利尿
水蓼,味苦、性寒,有清熱利尿之功。其性寒涼,可清瀉肺胃之熱,利小便,消水腫;味苦,可燥濕滲利,導熱下行。故水蓼常於清熱利尿臌脹、水腫、淋漓澀痛等症中應用。
11. 止血
水蓼,一名豬婆草。性甘澀,微寒,無毒。生山澤下,莖葉俱赤,暑月開細紫花。豬食之,則肉肥。止崩漏,赤白帶下;治血痢,腸風下血;並作末和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冷酒下。
水蓼味甘澀,性微寒,能補益氣血、澀腸止血。其止血作用主要在於:
- 收斂止血:水蓼中含有鞣質,具有收斂作用,能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 消炎止痛:水蓼中含有皁苷、黃酮類化合物等,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能緩解出血引起的疼痛。
- 補益氣血:水蓼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補益氣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促進止血。
12. 止癢
水蓼,味辛、性涼。李時珍曰:「水蓼性涼,故可止癢。」《本草綱目》載:「水蓼,止癢,消腫,止瀉。」水蓼之止癢,乃其性涼之故。涼能清熱,熱退則癢止。水蓼之止癢,多用於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等症。
13. 清熱解毒
水蓼,一名馬蓼,味苦、寒,無毒。主諸瘡腫毒,丹毒,惡瘡,火傷,湯火瘡,一切腫痛。又主驚癇,鬼氣,時氣,惡氣,氣淋,石瘕,淋病,崩漏。
中藥水蓼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療諸瘡腫毒、丹毒、惡瘡、火傷、湯火瘡等一切腫痛。此外,水蓼還能治療驚癇、鬼氣、時氣、惡氣、氣淋、石瘕、淋病、崩漏等症狀。可見,水蓼具有廣泛的清熱解毒功效,在中醫臨牀上應用廣泛。
14. 祛風除濕
水蓼,性味辛溫,入肺、脾、腎三經。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止血止痢的功效。古人認為,水蓼能「祛風除濕」,主要是因為它性味辛溫,辛能散風,溫能驅寒,因此可以祛除風濕之邪。此外,水蓼還能「清熱解毒」,因為它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同時,水蓼還能「止血止痢」,因為它含有鞣質,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和腹瀉痢疾。
水蓼的古代典籍
水蓼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浸洗;或搗敷。
水蓼的炮製
淨制:採得後洗淨塵屑、泥土,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水蓼注意事項
- 食用過多有毒:過量食用水蓼可能引起心痛。
- 與生魚同食:水蓼與生魚同食,會導致脫氣和陰核疼痛。
- 女性月經期間禁食:女性月經期間不宜食用水蓼,否則易引起血淋帶下。
- 與大麥面相宜:水蓼葉與大麥面同食有相輔益處。
水蓼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水蓼含有的化學成分
水蓼二醛(Polygdial), 異水蓼二醛(Isopolygodial), 密葉辛木素(Confertifolin), 水蓼酮(Polygonone), 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 ether), 水蓼素(Persicarin), 槲皮素(Quercetin), 槲皮甙(Quercitrin), 槲皮黃甙(Quercimeritrin), 金絲桃甙(Hyperin), 順/反阿魏酸(cis/trans-Ferulic acid), 順/反芥子酸(cis/trans-Sinapic acid), 香草酸(Vanillic acid), 丁香酸(Syringic acid), 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 順/反對香豆酸(cis/trans-P-coumaric acid), 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龍膽酸(Gentisic acid), 順/反咖啡酸(cis/trans-Caffeic acid), 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沒食子酸(Gallic acid), 對羥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甲酸(formic acid), 乙酸(acetic acid), 丙酮酸(pyruvic acid), 纈草酸(Valeric acid), 葡萄糖醛酸(Glycuronic acid), 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 焦性沒食子酸(Pyrogallic acid),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 槲皮素-7-O-葡萄糖甙(Quercetin-7-O-glucoside), 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 生物鹼(Alkaloids), D-葡萄糖(D-Glucose), 異水蓼醇醛(Isopolygonal), 水蓼醛酸(Polygonic acid), 11-乙氧基桂皮內酯(11-ethoxycinnamolide), 水蓼二醛縮二甲醇(Polygodialacetal), 11-羥基密葉辛木素(Valdiviolide), 八氫三甲基萘醇二醛(Warburganal), 八氫三甲基萘甲醇(Drimenol), 異十氫三甲基萘並呋喃醇(Isodrimenin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 槲皮素-3-硫酸酯(Quercetin-3-sulphate), 檉柳素-3-葡萄糖甙-7-硫酸酯(Tamarixetin-3-glucoside-7-sulphate), 3-甲基槲皮素(3-methylquercet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