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ladonia rangiferina (L.) Web.
[Lichen rangiferinus L.; Cladina rangiferina Nyl.]
- 別名:石花,雲茶,蒙頂茶,刀傷藥,石芥,太白樹,石濡,蒙山茶,酶苔,石蕊花,雲芝茶,蒙陰茶,石雲茶
- 藥品來源:為石蕊科植物鹿蕊的枝狀體。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採後去雜質,洗淨,曬乾。
- 道地藥材:陝西, 雲南, 四川,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貴州
- 生長環境:山地, 高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石蕊的傳統功效
1. 利濕
石蕊的利濕功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利濕: 石蕊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引起的胸悶腹脹、小便不利、黃疸等症。
化痰利濕: 石蕊能化痰利濕,可用於治療痰濕阻滯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
健脾利濕: 石蕊能健脾利濕,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引起的腹瀉、泄瀉、水腫等症。
2. 涼肝化痰
石蕊具有涼肝化痰的作用,可清熱祛火,緩解肝熱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石蕊還可清肺化痰,適用於痰多、咳嗽等症狀。此外,石蕊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
3. 清熱潤燥
石蕊的清熱潤燥作用機制可能與其含有石蕊酸有關。石蕊酸是一種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的天然化合物。
石蕊性寒,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可緩解因肺火、肝火旺盛引起的煩熱不安、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石蕊還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改善因肺燥、肝燥引起的乾咳少痰、皮膚乾燥、視物模糊等症狀。
石蕊可配合其他清熱潤燥的中藥,如麥冬、玉竹、沙參等,共同發揮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
石蕊的古代典籍
- 《 本草匯言》: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匯言》的記載,石蕊這種中藥有著清熱解煩、安神的功效,能緩解因心臟過熱所導致的煩悶不安。此外,它還能清肝熱,對於眼睛因肝熱而產生的障礙及視力下降有治療效果;也能清脾熱,改善因脾熱引發的口脣生瘡問題。
石蕊亦可清肺熱,幫助解決咽喉部位因肺熱產生的痰多、結塊現象;同時,對於腎熱導致的小便不暢、排尿困難等症狀也有療效。總的來說,石蕊適用於各種虛火上炎、火氣鬱結的情況,對於這類病徵的患者,都適合使用石蕊來調理身體。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石蕊這種中藥有著以下的功效與作用:
1. 明目:石蕊能夠幫助改善視力,對眼睛有正面的影響。
2. 益精氣:能增強人體的精氣,提升整體的身體狀況和活力。
3. 令人不飢渴:服用後,可以減少飢餓和口渴的感覺,可能有助於節制飲食和保持水份平衡。
- 《 本草綱目》: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綱目》的記載,石蕊這種中藥具有生津、潤喉、解熱和化痰的功效。
《本草綱目》提到,石蕊能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口中的濕潤感,對咽喉乾澀有舒緩作用。此外,它還能降低體溫,幫助身體退燒,並有助於痰液的溶解與排出,對於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拾遺》這部中醫古籍的記載,石蕊這種中藥材主要用於處理胃部的熱症,並且有幫助消化、消除體內積累的食物殘渣或是消化不良所導致的不適。在古代醫學理論中,「胃熱」通常指的是胃部功能過盛或是胃火旺盛的情況,而「消積滯」則是指促進消化,幫助排出體內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改善消化系統的運作。
石蕊在這裡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促進消化的作用,可以調理因胃熱引起的各種不適,如口臭、胃口不佳、腹脹等問題,同時也能幫助分解食物,加速腸胃蠕動,減少消化不良帶來的痛苦。
- 《 貴州草藥》:根據中醫古書《貴州草藥》的記載,石蕊這種中藥的主要功效在於清除體內的熱氣和濕氣,同時它也具有涼血和止血的作用。換句話說,在中醫理論中,石蕊能夠幫助調節人體的內環境,使其趨於平衡,並且對於血液的冷卻和防止出血有著一定的效果。
- 《 陝西中草藥》:根據《陝西中草藥》這本書裡的記載,石蕊這種中藥主要的功效在於驅散風邪,並能起到鎮定止痛的作用。它常被用來治療各種頭痛症狀,包括普通的頭痛以及偏頭痛。
根據《陝西中草藥》一書的描述,石蕊這種中藥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身體內的風邪,並且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它可以有效地緩解頭痛的問題,不管是普通頭痛還是偏頭痛,都能得到改善。
- 《 本草綱目拾遺》: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綱目拾遺》中的記載,石蕊這種中藥主要用於治療因胃部過熱所導致的各類症狀。它具有清熱、消食的功能,能幫助消除積存在胃中的食物,改善消化不良的狀況。換句話說,當胃熱造成消化系統不順暢,或是食物在胃中停留過久形成積滯時,石蕊可以發揮其清熱消滯的作用,促進胃部健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綱目》:「不可煎飲,止宜咀嚼及浸湯啜,清涼有味。
石蕊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膀胱炎原發性高血壓腎及輸尿管結石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暴食症偏頭痛小便疼痛皮膚顏色發黃吐血腰膝軟弱無力頭痛黃疸咳血腹瀉口乾皮膚乾燥咳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