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Mare's Milk
- 藥品來源:為馬科動物馬的乳汁。採收和儲藏:收集哺乳雌馬的乳汁,鮮用或冷藏。
- 生長環境:草原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馬乳的傳統功效
1. 清熱止渴
- 馬乳性味甘、平,具有養血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血虛煩熱、虛勞骨蒸等症狀。
- 馬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清熱止渴的功效,可以緩解消渴、牙疳等症狀。
- 馬乳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 馬乳中含有豐富的鈣質,可以促進骨骼生長,預防骨質疏鬆。
2. 養血潤燥
馬乳含有豐富的鐵質,有助於血紅蛋白的生成,改善貧血症狀。
馬乳含有維生素B12,有助於紅血球的生成,促進造血功能。
馬乳含有維生素C,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血管破裂。
馬乳含有鈣質,有助於骨骼和牙齒的生長,防止骨質疏鬆和牙齒脫落。
馬乳含有乳鐵蛋白,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
馬乳的古代典籍
- 《 隨息居飲食譜》:根據中醫古書《隨息居飲食譜》中的記載,馬乳的功效與牛乳相似,但性質偏涼且不顯得濃膩。它不僅能夠補充血液,滋潤身體防止乾燥,更擅長於清除膽和胃部的熱氣。馬乳能治療咽喉和口腔內的各種疾病,對改善頭腦和視力也有幫助,並且能止住因體內火氣大而引起的口渴。此外,馬乳專門用來治療一種名為青腿牙疳的疾病。
換句現代語來說,《隨息居飲食譜》認為馬乳具有類似牛乳的營養價值,但性質更為清涼且不易造成身體負擔。它除了有補血和滋潤肌膚的效果外,還能有效清熱解毒,特別是針對膽囊和胃部的熱氣。馬乳適用於多種喉嚨和口腔問題,並有助於提昇頭腦清晰度和視力健康。同時,它也能緩解因體內燥熱導致的口渴現象,尤其在治療一種稱作青腿牙疳的疾病上效果顯著。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馬乳這一味中藥的主要功效在於止渴。也就是說,當人體出現口渴、喉嚨乾燥等症狀時,馬乳能夠發揮其滋潤作用,幫助緩解這些不適。此書並無對馬乳的其他描述或詳細應用說明,僅強調了它止渴的效果。
- 《 新修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新修本草》的記載,馬乳這一味中藥的主要功效在於止渴和治療熱症。換句現代易懂的話來說,馬乳能夠幫助解除口渴的感覺,並且對一些因為體內火氣過旺所導致的熱性疾病有著一定的療效。
《新修本草》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藥典,其對於藥物的描述往往簡潔而精確,馬乳在此書中的記載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並未詳細闡述馬乳的作用機制,但僅從“止渴療熱”四字,我們便能窺見馬乳在古代醫學中的應用範圍,以及它被認為具備的功效。
- 《 隨息居飲食譜》:根據中醫古書《隨息居飲食譜》中的記載,馬乳的功效與牛乳相似,但性質偏涼且不致膩滯。它除了能夠補充血液,滋潤身體防止乾燥外,更擅長於清除膽腑和胃部的熱氣,對治療咽喉及口腔內的各類疾病有著顯著效果。馬乳還能促進頭腦清晰,緩解視覺疲勞,並且可以止住因消渴症引起的口渴。特別指出的是,它在治療腿部皮膚病變(青腿)以及牙齦潰爛(牙疳)方面,有其獨特的療效。
- 《 泉州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泉州本草》的記載,馬乳可以作為治療特定症狀的一種藥材。在該書中,馬乳被指出可以用來處理「骨蒸」、「癆熱」以及「消瘦」等問題。
用現代語言重新詮釋的話,就是說馬乳能夠幫助改善與骨骼相關的發熱現象(骨蒸),以及肺部疾病所引起的發熱(癆熱)。此外,馬乳還被認為對身體過度削瘦(消瘦)的情況有所助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 馬乳不宜冷藏,最好在常溫下保存。
- 馬乳不宜久放,最好在開封后3天內飲用完。
- 馬乳不宜和其他藥物一起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馬乳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肺結核糖尿病身體消瘦牙齦潰爛貧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