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葵根

龍葵根

LONG KUI GEN

  • 英文名稱:Solanum nigrum L. Black Nightshade Root
  • 來源:為茄科植物龍葵的根。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鮮用或曬乾。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龍葵根的傳統功效


1. 解毒

龍葵根,味苦性寒,微具小毒,歸肝、腎經。其解毒之功,核心在於「清熱解毒」作用。中醫理論認為,熱毒內蘊是多種病症的病理基礎,表現為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龍葵根憑藉其寒涼之性,善於清泄肝腎之經絡熱毒,透過涼血、散結、消腫,能有效治療癰腫、瘡癤,緩解熱毒攻表或內蘊所致的紅腫熱痛。參考資料所述其能抑制細菌生長並促進組織修復之機理,正與中醫排膿、生肌、解毒消腫之理相輔相成,從根本上消除病原並修復受損組織。此外,龍葵根具「涼血止血」之效,對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如吐衄等症,能清涼血分之熱,間接解除了血熱蘊毒的狀態。其抗炎作用,亦可視為清熱解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能有效減輕熱毒引發的炎症反應,對濕熱痢疾、瘡癬等症亦有助益。總體而言,龍葵根通過清熱、涼血、消腫等多重途徑,實現其廣泛的解毒功效。

2. 利尿

龍葵根,性寒涼,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從傳統中醫觀點分析其利尿功效,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其寒涼之性有助於清除下焦濕熱,而甘味能和緩,微苦則能泄降。透過入腎經,能調水道、利小便;入肝經則疏泄氣機,使水濕得以正常轉化排出。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龍葵根,利小便,去水腫」,強調了其排除體內多餘水份、消退水腫的功效。此外,《滇南本草》亦載其「利尿通淋」,說明其對於濕熱引起的尿道澀滯、淋瀝不暢等症狀具有通利作用。從中醫理論而言,即是通過清利濕熱,開通閉塞,讓體內水液代謝恢復正常,解除水濕滯留所致的各種不適。

3. 清熱利濕

龍葵根,性微寒,味苦,歸肺、肝、腎經。其清熱利濕之效,根植於其苦寒藥性與經絡歸屬。味苦能燥濕並有瀉下之力,性寒則能清解熱邪,兩者相合,使龍葵根能有效針對體內濕熱郁結之症。

在中醫理論中,肺主通調水道,肝主疏泄,腎主水液代謝。龍葵根歸入此三經,能協同作用於體內的水液代謝與熱邪的清除。當濕熱之邪蘊結於下焦,阻礙膀胱與腸道功能,導致小便不利、熱淋或濕熱下痢時,龍葵根即發揮其清熱利濕的功效。

具體而言,龍葵根透過利小便而將濕熱排出體外,故傳統醫學常用於治療因濕熱阻滯所致的熱淋、小便不利。對於婦女濕熱帶下,特別是赤白帶下,以及濕熱下痢等腸道濕熱病症,其清利濕熱的作用,亦能助邪氣從大小便排出,從而達到緩解和治療的目的。此藥物特性彰顯了其在處理多種濕熱病證中的應用價值。

4. 排石

龍葵根,性味苦寒,歸肝、腎二經。從傳統中醫觀點分析,其苦能降泄,寒能清熱,直入肝腎二經,恰與結石形成所涉之濕熱蘊結、水液代謝失調等病機相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乃其基本功效,然其排石作用尤為顯著,源於其能清利濕熱、通利小便,促使結石隨尿液排出。古人云:「龍葵根能破積石,下砂淋,利小便。」此言精闢概括了其化堅散結,使積聚之砂石得以崩解或下行的功效。臨牀多用於尿路結石及膽囊結石,因其入腎經,腎主水液,利尿通淋;入肝經,肝主疏泄,利膽排石。此乃中醫「清熱利濕,軟堅散結」排石治法之體現。

5. 清熱解毒

龍葵根,性味苦寒,傳統中醫認為其具顯著清熱解毒之效。所謂「清熱」,乃指其能清除體內積聚之熱邪,使人體機能回復陰陽平衡態勢。「解毒」則為其化解體內外毒物,減輕毒性對機體損害之功用。其清熱之效,廣佈各臟:入肺經,可清肺熱而止咳化痰,善治肺熱所致之咳嗽、咽喉腫痛;入肝經,能清肝熱,明目退翳,對肝火上炎引起之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具療效;入心經,則能清心熱,安神寧志,應對心煩失眠、心悸有所助益。同時,龍葵根強大的解毒能力,無論藥物或食物中毒,皆可藉其力以化解,保護人體免受毒害。此乃龍葵根清熱解毒功效於傳統醫學觀點之闡釋。

6. 活血化瘀

龍葵根,味甘性寒,歸肝、腎經。其活血化瘀之功,乃藉其甘味入血、寒性清熱涼血之特性。入肝經,能助肝疏泄,調暢氣機血行,使瘀阻得散,並可消散積聚;兼入腎經,則可通行水道,利血脈。故其能通利血脈,化解瘀滯,尤其適用於瘀熱互結,或因瘀血阻滯而兼有熱象者,如跌打損傷瘀痛、腫毒瘡瘍等。其涼血止血之效,為活血化瘀之輔,使瘀血得化而新血不妄行。

7. 清熱瀉火

龍葵根性寒味苦,此二性味乃其清熱瀉火之根本。其寒性直折熱邪,能迅速平抑體內亢盛之熱勢,如同以冰水澆熄烈火。味苦主瀉下與燥濕,能清除熱毒積滯,導其下行,避免熱邪上炎或瀰漫。

其入心、肝二經,更是精準鎖定熱火之源。心主血脈,藏神,心火亢盛可見煩躁不安、口舌生瘡;肝主疏泄,藏血,肝火熾盛則目赤腫痛、頭痛眩暈。龍葵根針對此二臟腑之熱,能滌除其熱毒,使心神得安,肝鬱得解,血得涼而不妄行。

中醫謂「熱毒之邪」,乃熱邪熾盛至深,伴隨腫脹、疼痛、潰瘍等症。龍葵根正是憑藉其寒苦之性,直搗熱毒巢穴,抑制其散布及為害。故其能有效緩解熱病口渴、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目赤等諸般火熱之症,因其能使熱毒之邪無以肆虐,從根本上達致清熱瀉火之效。

龍葵根的古代典籍


龍葵根的現代功效


1. 鎮痛

龍葵根煎劑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顯著鎮痛作用。其核心機制涵蓋多面向:一方面,能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此為許多炎症性疼痛的關鍵介質;另一方面,亦能促進內啡肽的釋放,透過內源性鴉片系統調控痛覺閾值,提升機體自身鎮痛能力。此外,其對於炎性疼痛介質的生成亦具抑制效果,從源頭減輕疼痛反應。此綜合作用使其對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及跌打損傷等多元疼痛類型展現一定療效。

2. 降血壓

龍葵根煎劑的降血壓作用,現代藥理研究指出其可能涉及多種機制。其活性成分或能直接或間接影響血管平滑肌細胞,促進血管舒張,從而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這是血壓下降的核心途徑。此血管舒張效應或透過調節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啟用鉀離子通道或增強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來實現,進而改善血管彈性與血液循環。

此外,龍葵根對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恐非單純的降壓,亦可能包含對心肌的保護作用,例如減輕心臟負荷,或透過其潛在的抗氧化、抗炎活性,抵禦自由基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維護血管結構和功能的完整。部分研究也提示,某些植物藥材的降壓效應或與其溫和的利尿作用有關,透過促進腎臟排泄多餘的鈉與水分,減少血容量,進而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雖然確切的活性成分、分子作用靶點及細胞信號通路仍待深入闡明,但龍葵根在改善高血壓及心血管功能方面展現出多重藥理學潛力。

3. 降血脂

龍葵根煎劑展現降低血脂的潛力,能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與三酰甘油水平,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其現代藥理機制分析顯示,降脂作用可能歸因於其複雜的化學成分:首先,龍葵根所含的生物鹼類物質,被認為能透過抑制肝臟內膽固醇的合成,同時促進體內膽固醇的分解與排泄來發揮作用。其次,其中富含的黃酮類物質,具有強效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進而有助於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再者,龍葵根中的皁苷類成分,則能干預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過程,同時促進膽固醇從體內的排泄,從多途徑協同作用以達到降脂效果。

4. 降血糖

龍葵根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降血糖作用機制多元。主要透過促進胰島素分泌,直接降低血糖水平。同時能抑制肝糖分解,減少葡萄糖釋放。亦可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並改善胰島素抵抗性,使胰島素發揮更佳作用。這些多靶點作用協同,共同實現降血糖功效。

5. 抗氧化

龍葵根在現代藥理研究中,證實具有明確的抗氧化功效。其水煎劑能有效清除體內過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如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羥自由基等,藉此減輕氧化應激對細胞造成的損害,並顯著提升機體整體的抗氧化防禦能力。這種抗氧化作用主要歸因於龍葵根所含的生物活性化學成分,當中包括龍葵鹼、龍葵素及龍葵甙等。特別是龍葵鹼,已被現代藥理實驗證實對清除自由基具有顯著作用。其機制可能涉及直接捕捉自由基,或透過調控和活化內源性抗氧化酶系統(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從而增強細胞對氧化損傷的抵抗力。此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對於維護細胞健康、延緩氧化損傷進程及潛在預防多種與氧化應激相關的慢性疾病,均具有重要意義。

6. 抗腫瘤

龍葵根煎劑以其顯著的抗腫瘤活性而聞名。研究表明,其對小鼠肉瘤-180、艾氏腹水癌、Lewis肺癌、艾氏癌、肝癌、宮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惡性度高、生長迅速、預後較差的腫瘤均有抑制作用。

現代藥理分析指出,龍葵根的抗腫瘤功效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尤其以甾體糖生物鹼(如茄胺、龍葵鹼、薯蕷皂苷元等)為代表,同時亦含有豐富的多酚類和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活性分子能透過多種細胞及分子途徑發揮作用:首先,它們能有效誘導腫瘤細胞(包括上述多種癌細胞)發生程序性細胞死亡,即細胞凋亡,這涉及活化內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徑。其次,活性成分能夠顯著阻滯癌細胞於特定的細胞週期階段(如G0/G1或G2/M期),從而抑制其異常增殖並阻止細胞分裂。此外,部分研究亦提示龍葵根可能透過抑制腫瘤血管新生、調節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甚至增強宿主免疫反應來抑制腫瘤的生長與轉移。此多靶點作用機制為龍葵根在腫瘤防治領域的潛在應用提供了堅實的藥理學依據。

7. 抗病毒

龍葵根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的抗病毒潛力。其煎劑被證實對多種DNA及RNA病毒具備廣譜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皰疹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乃至愛滋病毒。

此抗病毒特性主要歸因於其富含的生物活性成分,例如皂苷、黃酮和生物鹼。這些化合物透過多重途徑發揮效用:一方面,它們能直接干預病毒的生命週期,如抑制病毒吸附入宿主細胞、阻斷其基因組複製過程、或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從而有效抑制病毒的增殖與活性;另一方面,龍葵根的活性成分亦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統,特別是誘導內源性干擾素的生成,進而提升細胞對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8. 抗菌

龍葵根之抗菌活性主要歸因於其生物鹼及其代謝產物。透過現代藥理分析,其煎劑展現選擇性抑菌譜,對革蘭氏陽性菌之抑制作用尤強,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及白喉桿菌。儘管對革蘭氏陰性菌整體效力較低,其仍能有效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等。此抗菌作用具有顯著的濃度依賴性,活性成分濃度越高,抑菌效力越強,體現明確的藥效學關係。

龍葵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龍葵根注意事項:

  1. 虛寒體質者忌用:

    • 虛寒體質者,脾胃虛弱,龍葵根性寒涼,會加重虛寒症狀。
  2. 無實熱者忌用:

    • 龍葵根清熱解毒,適合實熱證(如熱淋、小便不利、瘡瘍腫毒等)。虛熱或無實熱者,使用龍葵根反而會耗傷正氣,加重病情。

龍葵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尿道結石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白帶動脈粥樣硬化吐血腹水損傷傷寒丹毒麻疹疼痛副傷寒低血糖肝癌坐骨神經痛肺癌腮腺炎動脈失眠赤白帶肺炎心悸白喉低血壓咳嗽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