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Limax, Slug
- 別名:附蝸,蛞蝸,蜒蚰螺,陵蠡,鼻涕蟲,土蝸,蜒蚰,托胎蟲
- 藥品來源:為蛞蝓科動物黃蛞蝓、野蛞蝓的全體。採收和儲藏:夏季於潮濕陰暗處捕捉。
- 道地藥材:內蒙古, 河北, 新疆, 西藏, 湖北, 福建, 貴州, 湖南, 江西, 浙江, 江蘇, 安徽, 河南, 廣西, 廣東, 海南
- 生長環境:潮濕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蛞蝓的傳統功效
1. 消腫止痛
蛞蝓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癰腫、丹毒、痰核、痔瘡腫痛等症。其藥用部位為全蟲,一般鮮用,搗爛外敷患處,可以起到消炎、鎮痛、化膿的作用。此外,蛞蝓還可以治療燙傷、凍傷,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
2. 清熱解毒
蛞蝓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來自其抗菌、抗炎的特性。蛞蝓體內的抗菌肽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而其抗炎成分則可以減輕炎症反應。另外,蛞蝓中的黏液具有保護作用,可以保護胃腸道免受刺激,緩解胃腸道炎症。此外,蛞蝓中的礦物質,如鈣、鎂等,也有助於清熱解毒。
蛞蝓的古代典籍
- 《 本草崇原》: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崇原》的記載,蛞蝓這種中藥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幾點:
1. 定驚:蛞蝓具有安定神經、緩解驚嚇的效果。
2. 清熱:蛞蝓能清除體內的熱氣,對因熱氣導致的症狀有改善作用。
3. 解毒:蛞蝓具有解毒功能,可幫助身體排除毒素。
4. 輸(舒)筋:蛞蝓能舒緩肌肉緊繃,促進血液循環。
在治療上,《本草崇原》提到蛞蝓適用於以下疾病:
1. 咽喉腫痛:對於咽喉部位出現的腫脹疼痛,蛞蝓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風熱喉痹:針對因風熱引起的喉部疾病,如喉痹,蛞蝓能有效減輕病徵。
使用方法:將蛞蝓製成藥物後,放入患者咽喉部位,讓其自然吞下,以達到治療目的。
- 《 神農本草經》: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的記載,蛞蝓這種中藥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病症:
1. "賊風僻":在中醫裡,"賊風"指的是突然而來的風邪,常會造成身體的不適,如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賊風僻"則是指因風邪所引起的肢體偏頗或麻木無力。
2. "軼筋":這指的是筋肉受損或拉傷的情況,例如扭傷、挫傷等。
3. "脫肛":指肛門內的組織突出或下垂,通常由長期便祕、腹壓過大等原因引起。
4. "驚癇攣縮":這包括了驚嚇後的癲癇發作以及肌肉的無意識收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抽搐。
以上就是《神農本草經》對蛞蝓藥效的描述,可以看出蛞蝓在中醫裡被認為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範圍。
- 《 本草衍義》:
《本草衍義》中提到,蛞蝓這種動物可以治療被蜈蚣或是蠍子咬傷後產生的毒性。
- 《 本草綱目》: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蛞蝓可用於治療因熱毒所導致的腫脹與疼痛,以及熱性瘡疹所引發的腫痛問題。
這句話表明蛞蝓在中醫學裏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來處理一些由熱毒或熱性病原造成的身體不適。
- 《 本草匯言》:《本草匯言》對於中藥「蛞蝓」的描述,用現代的語言來解讀,可以這樣說:
《本草匯言》指出,蛞蝓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藥材,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由風熱、火氣過旺或身體乾燥所導致的疾病。它能有效地處理那些因為風熱或火氣旺盛而產生的痰多症狀。
在這裡,“風熱”和“火燥”指的是中醫理論中的一種身體狀態,通常與發燒、口乾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相關。“火痰”則是指由這種狀態引起的痰多、咳嗽等症狀。蛞蝓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療效。
- 《 得配本草》:《得配本草》這本中醫古籍對於中藥「蛞蝓」的解釋是:蛞蝓具有消除痰核的功效。
- 《 泉州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泉州本草》的記載,蛞蝓這種中藥具有多種功效。首先,它能疏通經絡,打破瘀滯,這對促進血液循環有著積極的作用。其次,蛞蝓有解毒和消腫的效果,能幫助減輕身體因毒素積聚或炎症導致的腫脹。此外,它還有利於小便的排泄,可能有助於改善泌尿系統的健康。
在治療上,《泉州本草》指出蛞蝓主要用於幾個方面。一是對於月經不調或停經的情況,蛞蝓可能有幫助。二是對於腹部的疼痛,尤其是因為積塊(症瘕)所引起的,蛞蝓可能有緩解作用。三是對於身體損傷後產生的瘀血造成的疼痛,蛞蝓也具有一定的療效。最後,蛞蝓還可用於治療皮膚的癰腫和丹毒,這兩者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皮膚病。
- 《 神農本草經贊》: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贊》對於中藥「蛞蝓」的描述,其主要用途如下:
在《本經》中指出,蛞蝓主要用於治療「賊風僻」,也就是類似現代醫學中的半身不遂、偏癱等疾病。此外,蛞蝓還能用來治療「軼筋」,即肌肉緊繃、抽搐等問題,以及「脫肛」,即直腸脫垂的情況。
蛞蝓還可用於處理「驚癇攣縮」,這包括了驚嚇後的癲癇發作、肌肉強直性收縮等症狀。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蛞蝓在古代被認為具有鎮靜安神、鬆弛肌肉、以及恢復生理功能的作用。
總結來說,《神農本草經贊》將蛞蝓視為一種能夠對抗多種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的草藥,其作用範圍涵蓋了神經病變、肌肉緊張和生理機能失調等問題。
- 《 神農本草經》: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的記載,蛞蝓這種中藥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病症:
1. "賊風僻":在中醫裡,"賊風"指的是突然而來的風邪,常會造成身體局部的麻痺、疼痛等症狀;"僻"則是指偏癱。因此,賊風僻指的是因風邪侵襲所導致的半身不遂或局部麻痺。
2. "軼筋":在這裡的"軼"字,通常被理解為"過度"或"超出"的意思。所以"軼筋"就是指筋肉過度緊張或抽搐的情況。
3. "脫肛":這是直腸或肛門部位的組織膨出,脫離正常位置的疾病,通常與長期便祕、腹壓過大等因素有關。
4. "驚癇攣縮":"驚癇"是驚嚇後引發的癲癇症狀,"攣縮"則是肌肉的不自主收縮。這兩種情況都與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
總結來說,《神農本草經》認為蛞蝓可以治療因風邪引起的半身不遂、筋肉過度緊張或抽搐、脫肛以及由驚嚇或神經系統問題引發的癲癇和肌肉不自主收縮等症狀。
- 《 本草崇原》: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崇原》的記載,蛞蝓這種中藥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幾點:
1. 定驚:蛞蝓具有安定神經、緩解驚嚇的效果。
2. 清熱:蛞蝓能清除體內的熱氣,對因熱氣導致的症狀有改善作用。
3. 解毒:蛞蝓具有解毒功能,可幫助身體排除毒素。
4. 輸(舒)筋:蛞蝓能舒緩肌肉緊繃,對筋骨疼痛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在治療應用上,《本草崇原》提到蛞蝓可以用於咽喉腫痛和風熱喉痹的治療。具體使用方法是將蛞蝓納入喉中,讓患者吞下,藉此達到治療目的。
- 《 神農本草經疏》:《神農本草經疏》對於中藥「蛞蝓」的現代解讀如下:
蛞蝓這味藥,其味道帶有鹹性,性質偏寒,並且根據古代的記載,它並無毒性。
在這裡,「鹹」表示蛞蝓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通常用於治療與腎虛相關的症狀;「寒」則指出其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用於因熱邪導致的病證;而「無毒」說明在正常使用的範圍內,蛞蝓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蛞蝓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焙乾研末或研爛為丸,2-3條。外用:研末或搗敷,5-10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草經疏》:非真有風熱者不宜用,小兒薄弱多洩者不宜用。
- 《得配本草》:畏鹽。
蛞蝓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丹毒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脫肛月經稀少咽喉痛支氣管炎腹痛痔瘡腦中風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